APP下载

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起始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

2021-10-30孙晓锐

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

孙晓锐

【摘    要】初一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适应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要详细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需求,结合学生个体实际采取恰当的心理问题预防及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起始年级;心理需求;预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8-0051-02

How to Prev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arting Grade Students in Time and

Effectively

(No. 4 Middle School of Jiayug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SUN Xiaorui

【Abstract】Because the fir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the stage of adaptation for students to enter junior high school,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ome students will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nalyze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nee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etail, and tak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Starting grade;Psychological needs;Preventive teaching

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都处于不适应的状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必须重视对起始年级学生心理变化,及时诊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科学的心理教育方式和开导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存在自尊的心理需求

初一是学生从孩子转变为青少年的转折阶段,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习任务的变化,在生理、心理上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全面掌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会存在自尊方面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不能对任何学生产生偏见,以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比如,初一学生准备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如果出现一些对学生生理变化的不良评论,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初中学生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学生存在的自尊心理需求。

(二)存在人际方面的心理需求

刚进入初中,学生的交往圈子也会发生变化,对于新同学和教师,学生是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需求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和教师的交流、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在初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和教师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因为许多学生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比如接近教师后不知道说什么,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友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有效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初一阶段,学生身边的同学变化较多,所以在和新同学交流时,许多学生都渴望建立更多的同学友谊。特别是进入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容易因一些小事闹矛盾,这些矛盾都会影响同学之间友谊的建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建立同学友谊。最后,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学生的心理开始逐渐成熟,所以学生学会了感恩父母,能够了解父母的不易,他们也渴望说出感谢父母的话语。但是由于许多父母工作繁忙、沟通交流的时间短,以及其它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都不能和父母进行及时沟通。

(三)存在学业方面的心理需求

和小学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业压力骤增,许多学生都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面对枯燥的学科教学,学生更乐意参与有趣的课外活动,他们迫切希望教师可以减少他们的作业负担,渴望课外活动的开展。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心情十分愉悦。此外,学生都渴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同样也期盼自我提升、学业进步,但是由于学习目标设立不够明确、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学习方式需要指导等问题,导致许多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上进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二、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有效预防起始年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游戏模式、情景表演模式、讨论模式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地认识自我,结合自身實际实现自我提升。比如,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自卑问题、孤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开展两人三足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意识。

(二)加强家校合作

要保证初中起始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要发挥好学校的作用,家长也要做好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家校共同助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电话沟通、家长会座谈以及网络交流,在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交流记录,要注意保存好家长资料,方便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特别要关注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提醒家长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此外,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教育方式,引导家长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注意避免采用过激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较大的心理变化,就要及时和班主任沟通,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措施。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诊断

要避免初中起始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好学生心理需求,从中分析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解,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特别要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情绪失常的情况,就要及时分析了解,进而做好心理診断。第二,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等,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第三,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时,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沟通方式,通过构建舒适轻松的交谈环境,热情友善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打开心扉,释放自己。第四,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要通过循循引导的方式稳定学生的情绪,为之后的深入交流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

三、实际案例分析

班级学生小婷最近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也不按时交,还因为一些小事和班上的学生有一些摩擦,上学期期中的成绩,她一落千丈,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和她交流的时候她也总是不愿意敞开心扉,于是我就找到她的父母沟通,原来从小一直陪伴小婷的金毛前些天走丢了,她很着急,每天下课都会去金毛走失的地方寻找,导致心情低落,心思不在学习上。父母原以为小孩子过几天就忘了那条金毛,但没想到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我与她的家长进行了长谈,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发现小婷与妈妈关系不和谐,爸爸又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导致孩子性格孤僻,鲜少与同学交流来往。她有什么事情都会和金毛倾诉,在她的心里金毛已经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有些抱怨父母没有照顾好金毛,小婷姑娘本就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她的同桌向我反映,开学一周以来,他们之间没有说过一句话),有想法也不跟父母与朋友交流,许多事情憋在心里。小学毕业后父母并没有询问孩子在上初中后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小婷与金毛的感情很是深厚,父母没有认识到金毛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孩子相应的陪伴,导致小婷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金毛的走丢让小婷的内心更加不平静。我与小婷爸爸妈妈讲清利害关系后,他们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之后,小婷的父母再忙回家后都要与女儿谈谈心,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女儿,幸运的是小婷转变很快,学习成绩一直往前赶,与班级同学的相处也融洽了许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心理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多一些理解、赞美和鼓励,减少误解的发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思.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危害及对策分析探讨[J].教育研究,2021(12)

[2]胡满基.中学生家长该如何帮助心理疾病的孩子有效治疗[J].大众心理学,2020(06).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用“角色期待”转化调皮生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