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30田宇宫晟凯杨帆王玮
田宇,宫晟凯,杨帆,王玮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口腔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经过理论阶段的学习需要掌握牙体牙髓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继而再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要点,而实践操作练习是连接理论到临床的桥梁,十分重要。虽然我们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牙体牙髓病学实践课程的比重,但局限于课程总时间的设置,学生的操作时间还是短缺,实践练习的机会有限,这势必造成学生在最初临床实习阶段操作技能薄弱的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结合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迅速兴起。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颠倒,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堂外,学生们先通过网络教学视频预习、学习新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将知识的重点或难点以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复习,实现知识在课堂的内化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提出,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将所要讲授的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制作成微型教学视频,以在线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微课以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等特点著称。基于以上特点,微课成为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试图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教学当中,以期解决传统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已经完成口腔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使用相同本科生教材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 级大学四年级所有23 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15 级大学四年级所有20 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同学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表1)。研究起始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表1 两组学生年龄和性别的比较
1.2 微课视频的制作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牙体牙髓病学》第4 版为主要参考书籍,选取窝洞制备,橡皮障操作,复合树脂修复,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主要操作内容,根据操作要点及主要知识点,以视频为主,结合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形式制作成微课,时长不超过15 min。基本流程为课程简介-重点知识点的讲授-实操示教-总结问题。在微课制作前,对教师进行培训,撰写教案及脚本,准备素材,制作课件,拍摄视频,后期再进行剪辑和发布视频。1.3 教学方法
1.3.1 制订教学标准
以《牙体牙髓病学》第4版为主要参考书籍,根据教学大纲选取窝洞制备,橡皮障操作,复合树脂修复,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课程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对同一个老师进行系统培训,保证老师对两组学生带教质量的一致性。并提前制订好考核标准,以保证后期评价指标的一致性。1.3.2 教学实施
对照组学生(2015 级)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首先进行本节课实践内容的PPT 授课,对操作目的,理论知识、操作过程,操作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演示,随后学生开始操作练习,最后老师再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实验组学生(2016 级)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统一建立学生微信学习群,课前将微课视频发到学习群里,让学生自主预习,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留言提问,老师分类后集中进行问题解答。课堂上老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不再进行系统理论授课,而是在PPT 中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抛砖引玉,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老师也不再进行操作演示,而是让学生参照微课中的操作视频进行一步步操作,学生们针对自己的问题可反复回放视频,老师及时进行椅旁指导,组内同学间也可进行协作互助。课程最后老师针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进一步强化知识要点。
2 结果
2.1 学生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实践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学生考核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表2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s)
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组23 名同学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3 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具体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80% 的学生对于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操作技能方面表示高度认可,75% 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但学生们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表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问卷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临床教学的三基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们通过系列的实践课程要掌握窝洞预备,橡皮障操作,树脂修复,活髓保存,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系列操作,时间短任务重。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实践课时和头颅仿真教室条件的限制,老师无法通过一次实践课对操作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和示教,而学生由于在理解和消化知识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对操作技术的掌握也会参差不齐。即使老师实践课前常规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监督,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老师仍需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样势必压缩学生的操作时间,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的。
为此我们以系列微课为基础,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图提高学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践课程中的操作能力。这些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前熟悉课堂内容,更好的掌握课程的要点,继而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分组讨论和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其次,微课示教视频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示教相比,具有示教规范,重点难点突出,反复多次播放等优点,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上特点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研究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实践课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组。原因可能在于:(1)学生们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预习,相比于内容繁多枯燥的课本知识,微课生动的图像、动画以及示意图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内化;(2)在操作过程中对于不熟悉的步骤学生可以在课堂反复观看示教视频,尽快掌握操作要点和技巧;(3)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复习,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虽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微课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不具备明显优势。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微课主要以讲知识点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们整体认知。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认为微课结合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当然学生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度,更多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教师对学生更好的教学监管,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口腔医学本科生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操作技能和学习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交流,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后推广应用在牙体牙髓病学的实践教学当中,也可在理论课程的个别教学当中尝试使用。当然对于老师而言,要想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的应用在教学当中,首先要进行角色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传播者变为新型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视频制作能力,能够将专业的知识制作成生动形象、短小精悍的视频图像,才能将这一现代化教学形式得到良好的推广和应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