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隐喻认知研究

2021-10-29张欣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转换隐喻

张欣怡

内容摘要:隐喻的汉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符合通俗易懂又达意的词句,这给新闻文本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新闻解说节目的隐喻为研究对象,选取《每日秀》中的语料素材,简要概括了隐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等和转换两大翻译对策。

关键词:隐喻 对等 转换

新闻节目的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字幕翻译,以其通俗化,要求严谨为特点,有时还需要符合本国的背景和文化特色。另外由于字幕翻译还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其翻译的难度有所增加。《每日秀》含有着大量的描写美国各阶层方方面面的俚语,隐喻和文化负载词,又含有大量的幽默话语和一语双关,给节目的汉译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而本文针对《每日秀》中的隐喻,运用“复杂隐喻”等理论,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层级性以及译文的英汉对比策略。

一.研究现状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的统计,仅有两篇对于《每日秀》进行汉译的研究,如申旻瑶用德国功能学派的核心观点目的论对于《每日秀》的三种幽默[1]。进行分别分析和提出策略。其他156篇从新闻学、传播学等视角进行分析其发展及其影响。

所以,笔者发现,虽然对《每日秀》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大多侧重于新闻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从隐喻的英汉对比角度分析的文章屈指可数。而英汉翻译的研究,对于其他学科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源语的良好的汉译,如同其他研究的根基。因此,本文对于英汉隐喻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二.《每日秀》的概述和隐喻的汉译策略

1.每日秀的概述

《每日秀》1996年开播以来已经成为美国最尖锐的讽刺声音,被称为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节目。这档调侃政治的节目不但揭示了美国政治进程的荒诞,也揭示了报道这些新闻的媒体以及貌似博学的分析家的荒唐。

2.隐喻的概述

(1)隐喻的发展历程

古今中外,学者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2]。他在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从那时起到20世纪30年代,学者们主要从修辞学角度研究隐喻。20世纪30年代,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 在其Philosophy of Rhetoric(修辞哲学) 讲座中,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在句子层次上考察隐喻的定义、机制和功能。此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隐喻的研究逐 渐转向语义学和逻辑学。20世纪70年代初起,随着西方认知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兴起,西方学者开始评述传统隐喻学的局限性,现代隐喻学理论逐渐成形。

(2)隐喻认知研究

在各种隐喻理论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似乎最大。概念隐喻告诉我们,隐喻是一种认知上的转换过程,人们通过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来认识了解抽象的事物,这也被认知语言学家们称为从目标域向源语映射的过程。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在其被誉为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开山之作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阐述的一样,“隐喻无处不在”[3]。

三.《每日秀》的隐喻翻译策略及其案例

1.对等翻译

对等策略是指在英语与汉语隐喻中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对等映射的策略[4]。虽然英汉语言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英汉民族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和认知条件基本相同。

例1.So, even though its not legally required, conceding is really important. You know, its the same way you have to say, “Lets catch up soon,” to someone you havent seen in a long time,even though you know thats never gonna happen.

译文:所以,尽管没有法律要求,但是承认败选很重要,就像是你和很久没见的朋友说“改天约”,但你心里明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分析:主持人通过各种视觉(播放各界总统败选演讲视频)、听觉(解说)等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隐喻: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承认败选”就像“见很久未见的朋友必须客气地说改天约”,虽然不愿意,但是是例行的惯例。该隐喻的源语是“公开领域话语”,目标语是 “人际沟通惯例”。但是,上文还包含了不同层次的概念隐喻。根據“复杂隐喻”(Complex metaphor,CM)理论,一个“复杂隐喻”可以逐层分析至一个个“基本隐喻”(Primary metaphor, PM)。译者以 此为例,分析了该隐喻作为一个复杂隐喻的不同层次:

a. Conceding is the presidents business。(PM)

承认败选是总统自己的事情。

b. You have to say, “Lets catch up soon,” to someone you havent seen in a long time,even though you know thats never gonna happen,which is norm.(PM)

你和很久没见的朋友说“改天约”,但你心里明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人际沟通的惯例。

c. Conceding is norm.(CM)

总统承认败选是惯例。

由此可见,“概念隐喻理论”可以用来对日常语言使用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据此观察和发现我们概念系统中最基本的形成概念和判断的方式。

2.转换翻译

由于隐喻的翻译很大程度上与文化背景有关,因此在翻译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词汇时,译者很难在对应的目标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替换原文中的源语,也就是将不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喻体转换为可被读者接受的概念;二是在不同的种属隐喻之间“横向或 纵向移动”,也就是将原文较为具体的源语转换到较为抽象,因为隐喻越笼统概括,越具有文化共性[5],越容易为目的语读者接受。

例2. Zoom is allowing unlimited call? Do they not realize how much they are screwing us over. People, that 40-minute time limit was a get out of jail free card.

譯文:Zoom准备提供免费无限的通话时间,他们不知道这样会害惨我们吗?伙计们,那个40分钟的限制可是我们的最好借口。

分析:“jail”是监狱,“get out of jail free card”说的是自由出入监狱。监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亲戚之间聚在一起超过40分钟那种状态。概念隐喻是由层次之分的,译文把“get out of jail free card”译成“我们的最好借口”,将具体的监狱的隐喻笼统概括,方便中国人理解,使之更具有文化共性。

例3.Last week, we learned that coronavirus has been making its way through Europe like a trust fund kid on a gap year.

译文:上个星期,我们了解到,冠状病毒已经到达了欧洲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富二代的学生在“间隔年”游历欧洲那样。

分析:文本背景是疫情肆虐欧洲,“trust fund kid”指的是有信托基金的孩子。“trust fund”是家里人设立的,为了保证孩子在设立者死后也能有生活保障。但是,中国一般富人没有信托基金的概念,所以这一隐喻的目的语对象对于中国人不熟悉,只能笼统地译成富二代。Gap year是“间隔年”,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文中把冠状病毒长期肆虐的情况比作富二代学生游历欧洲时间已久,背后的复杂隐喻是病毒肆虐时间像“gap year”一样不会很快结束。

综上,隐喻的翻译通常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翻译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涉及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不同文化中产生的隐喻通常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给翻译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笔者从概念隐喻理论讨论翻译策略,翻译文化障碍不是非常明显的时候,译者可以采取对等翻译,即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对应的映射关系,无需做出改变;翻译具有鲜明特性的文化负载词时应转换源域意象或者在种属隐喻中寻找较为抽象的意象,减少文化障碍。因此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精通两种语言的地道表达和文化习俗,判断在何时保留原文意象,在何时进行转换,使译文即符合原文,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源语的文化意象。

参考文献

[1]申旻瑶.美国《每日秀》中的幽默以及翻译[J].凯里学院学报,2016,04.11.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5.

[3]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孙继红.认知隐喻与翻译策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03):101-103.

[5]叶子南.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9-40.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转换隐喻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