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1-10-29杨雨程洪倩周伟强周荣君王燕红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生理居家

杨雨程,洪倩,周伟强,周荣君,王燕红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自评健康是指个体以自身的客观健康状况为基础对自身健康状况作出的主观评价和估计,其作为客观健康情况的补充,与人体客观健康状况存在一致性,能较综合地反映出个体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1-2]。相关研究表明,评价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需求,对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命质量也有重要意义[3]。数据显示,2017年末,安徽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18.1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人口大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营造有利于老年人群健康的环境,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安徽省65岁及以上社区居家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自评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综合考虑经济、文化和人口[4]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总人口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均占比较高的合肥市、阜阳市作为研究现场,每市各抽取一个区,每区抽取1~2个社区,使用自制问卷对抽取的6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共调查534人,有效应答500人,应答率93.6%。

1.2 调查工具及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老年护理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SRHMS),经课题组讨论、专家咨询后自行设计问卷,经一致性检验,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效度系数KMO为0.952。问卷内容涉及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 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② 自评健康状况:分别以“您觉得自己目前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态如何?”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很差、差、一般、好”四个自评等级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和Stata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接受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使用一般描述性分析,不同地区间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合肥300人(60.0%),阜阳200人(40.0%);男性230人(46.0%),女性270人(54.0%);年龄为65~98(73.12±6.82)岁;已婚419人(83.8%);独居56人(11.2%);368人(73.6%)患有慢性病,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185人(37.0%),其次为初中(28.4%);主要收入来源为“养老金”的408人(81.6%);职业主要为“一般职员/服务员/工人”的251人(50.2%);313人(62.6%)的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为“城镇职工医保”。见表1。

表1 安徽省两市社区居家老年人基本情况

2.2 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500名老年人中,383人(76.6%)自评生理健康为“好”,284人(56.8%)自评心理健康为“好”,自评社会交往能力结果中,232人(46.4%)自评为“一般”。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在“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维度的城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进一步探析两市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结果间差异的具体等级,分别对两市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结果在不同等级上进行地区间的差异比较发现,两市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为“很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5),自评社会交往能力为“差”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6,P<0.05),阜阳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结果为“很差”的以及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自评结果为“差”的比例均高于合肥市。

表2 安徽省两市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2.3 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自评健康结果为定序变量,因此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分别以老年人自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因变量,将老年人基本情况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其中对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计量资料(年龄、子女个数)直接纳入模型,结果显示(表4):城市、年龄、主要收入来源、性别、居住类型和医疗费用支付类型是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低龄、居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和收入来源稳定的老年人自评生理健康结果较好,高龄、女性和独居的老年人的自评心理健康结果较好,低龄、居住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和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自评社会交往能力结果较好。

表3 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赋值表

表4 安徽省两市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Ordered Probit模型)

3 讨论

3.1 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自评健康结果显示,老年人自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以“好”为主,自评社会交往能力以“一般”和“好”为主,优于吴维东的调查结果[5]。不同城市间老年人不同维度的自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阜阳市老年人的心理、社会交往能力自评结果比合肥市差,这可能与阜阳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不高有关。随着老年人身体的疾病负担加重,部分日常活动能力受限,不仅影响其正常起居生活,还会出现孤独感和社会分离感,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护和精神关照[6]。社区可通过开设日间照护中心、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等措施,促进健康照料服务社区化、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常态化,这对其自评健康有着积极影响[7]。

3.2 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3.2.1 年龄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老年人的自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结果均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步衰减,同时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在转变,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不断缩小,这些均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降低了老年人对健康的评价[8]。社区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老年人,主动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从而进行早干预、早治疗[9]。还应帮助老年人克服因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消极影响,组织契合老年人群特征的社区活动,促进老年人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3.2.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

与阜阳市相比,合肥市老年人自评生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结果均较好,提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会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支配能力也相对较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相对要优于其他城市,老年人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也更加丰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也相对较高,这对其健康状况与自评健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建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施行适当的资源倾斜,缩小城市间的社会保障差距,以整体上提升安徽省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

3.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

研究结果还表明,收入来源稳定与否和老年人自评生理健康结果有关系。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让老年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能力选择和使用养老服务项目,尤其是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10]。女性和独居老年人的自评心理健康结果较差,步入老年期后,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也影响其身心健康。此外,女性的平均期望寿命较长,随着年龄增长将面临更多的致病因素,生理上的不适会导致老年人更加脆弱[11]。独居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情感寄托与亲情关怀,可能会引起抑郁情绪,对其自评心理健康不利[12]。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自评社会交往能力较好,老年人群健康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保险可以帮助老年人获得一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朱昕婷[13]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因此,提高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群的自评健康水平还需进一步关注收入来源不稳定、女性、独居和未参保的老年人。可从以下几点采取措施:① 加快完善养老经济支持体系的脚步,提升老年人的经济基础;家庭成员在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的同时,还需重视、尊重老年人的独立性;② 社区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可通过组织“心灵驿站”、开办老年课堂的方式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帮助老年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到重视;③ 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和情感诉求[14];④ 改善社区就医环境,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力度。

综上所述,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结果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应引起政府、社区乃至每个家庭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由于样本量的有限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研究现场的选择来提高样本量的代表性和研究的科学性。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生理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