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联合塑身锻炼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2021-10-29胡红霞
曾 怡 胡红霞
江西百佳艾玛妇产医院妇产科,江西南昌 330000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普通外科疾病,正常情况下产后腹壁会逐渐恢复,腹直肌会再向中线靠拢,但如果遇到腹壁薄弱、胎儿过大等情况时,产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1-2]。目前产后腹直肌分离症者最常用的康复措施是自主训练,虽有利于患者产后恢复,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3]。康复理疗是以理论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理论为基础再辅以运动或训练等促进患者身体恢复[4]。塑身锻炼属于运动锻炼的一种,可通过塑身快速帮助患者产后恢复身材,且起到改善腰围和疼痛的作用[5-6]。由于自主训练产后恢复效果并非十分理想,现将康复理疗、塑身锻炼共同应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中,进一步探究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西百佳艾玛妇产医院收治的30 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 例)。对照组中,年龄24~36 岁,平均(30.55±3.21)岁;孕龄36~38 周,平均(37.01±0.51)周;自然分娩16 例,剖宫产14 例;学历:高中及以上14例,高中以下16 例。研究组中,年龄24~36 岁,平均(29.59±3.24)岁;孕龄36~38 周,平均(37.08±0.52)周;自然分娩17 例,剖宫产13 例;学历:高中及以上16 例,高中以下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4~36 岁;②患者均在产后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后就诊[7],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明确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③单胎分娩。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产褥期感染、胃肠粘连者;②有重大传染性疾病;③重大器官如大脑、心脏等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自主训练治疗。取站立位和跪姿位,规律进行收腹运动;取仰卧位、跪姿位,规律进行伸腿、抬腿、蹬腿运动等训练,15~20 min/次,2 次/d。研究组采用康复理疗联合塑身锻炼治疗,具体如下。
(1)康复理疗:根据患者个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早康复方案,并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等方法,对存在心里障碍的患者实施心里康复训练,并且鼓励患者训练,以此更好恢复。
(2)塑身锻炼治疗:①腹直肌训练。产妇呈仰卧体位,告知其吸气之后腹部用力,尽量让双肩抬高,并且保持一定时间。②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找到盆底肌,呈仰卧位,屈髋屈膝,盆底肌收缩3 s,然后放松3 s,10 次为1 组,3 组/d。③腰背部肌群训练。采用膝手跪位,抬高一侧下肢的并且尽量升高对策前肢,让太高的肢体和躯干呈同一平面,并维持20 s,然后再放,交替运动两肢。10 次为1 组,3 组/d。
10 d 为1 个疗程,两组均治疗共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腹直肌恢复疗效、疼痛程度、腹直肌间距、腰围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①腹直肌恢复疗效具体判定方法如下[8]。显效:腹直肌分离距离较治疗前缩小≥2 cm;有效:腹直肌分离距离较治疗前缩小≥1 cm,但未恢复正常;无效:腹直肌距离较前缩小<1 cm。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9]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分数与疼痛成正相关。③治疗前后使用腹部超声检测患者腹直肌间距,间距越小表明患者腹直肌间距恢复情况越好。④腰围恢复情况: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的距离。⑤使用健康调查量表36[10](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共包含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8 个维度,共计36 小项。计分方法为李克累加法[11],然后在对计分进行转换,每个维度分数在1~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直肌恢复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直肌恢复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直肌间距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的比较(c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的比较(c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0 30 2.68±0.41 2.69±0.42 0.093 0.926 1.26±0.32a 0.87±0.31a 4.795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恢复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恢复情况的比较(c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恢复情况的比较(c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脐上围治疗前治疗后脐围治疗前治疗后脐下围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0 30 89.55±5.41 90.06±5.39 0.356 0.716 85.32±5.33a 82.19±5.24a 2.294 0.255 86.33±5.32 87.02±5.33 0.502 0.618 83.59±5.22a 80.34±5.41a 2.368 0.212 92.58±5.19 91.99±5.24 0.438 0.663 87.22±5.29a 84.24±5.31a 2.178 0.33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SF-36 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VA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SF-36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0 30 6.34±0.53 6.22±0.51 0.894 0.375 4.28±0.51a 3.89±0.53a 2.904 0.005 541.33±91.46 546.77±90.97 0.231 0.818 632.51±95.53a 698.33±96.71a 2.652 0.010
3 讨论
产后直肌分离主要危害包括背部疼痛、肌肉损伤等,严重者内部器官有可能产生位移现象,下垂、压迫膀胱等,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2-13]。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直肌间距、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能够提高疗效且促进腹直肌间距和腰围恢复,这是因为根据患者个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早康复方案,再通过腹直肌训练、盆底肌训练、腰背部肌群训练,可以锻炼腹直肌、盆底功能和腰部肌群,有助于增强韧带弹性、解除肌肉疲劳,从而提高肌肉功能和耐力,有助于促进产后各个器官、系统和腰腹功能等恢复[14-16]。
本研究发现,腹直肌分离不仅会影响产后身体形态的美观,也可造成盆底脏腑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盆底肌肉松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形成腹壁疝,但常规方法容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康复理疗联合塑身锻炼可以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且通过对腰腹、盆底等部位展开塑身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腰腹部肌肉弹性,提升腹部肌肉力量,缩短腹直肌分离距离,以此缓解腰部酸痛等,与李江英等[17-18]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康复理疗联合塑身锻炼综合使用,在国内也极为少见,该方案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全面性,非常值得探讨,极具临床研究价值,但本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其具体效果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康复理疗联合塑身锻炼治疗能够提高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疗效,改善腹直肌间距和腰围恢复情况,降低疼痛程度并且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