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分析
2021-10-28皮大强
皮大强
【摘要】目的:早期心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选择6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练,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30例。其中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康复训练,对护理后的呼吸功能、住院指标、肌力评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呼吸功能及肌力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統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3%,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增强自主呼吸功能,提升肌力评分,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恢复情况,提高了患者对心肺康复训练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肺康复训练;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
机械通气法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插管时间久了会损伤气管及周围组织,很容易导致肺部炎症,导致患者依赖呼吸机,最后引起患者呼吸功能减弱及肌无力等情况[1]。心肺康复训练是一种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康复训练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护理人员要更加耐心负责,随时调整患者的护理需求[2]。我们选取本院6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练,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肺康复训练,研究心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65-86周岁,平均年龄(75.50±3.72)周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2例,Ⅱ型1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66-84周岁,平均年龄(75.00±3.53)周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0例,Ⅱ型20例。两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标准: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符合呼吸衰竭及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全身免疫缺陷症患者、严重肝肾疾病及重大脏器损伤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要全程配合并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老年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检查、饮食起居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定期翻身排痰,以防阻塞气道出现生命危险。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训练。(1)肢体康复训练:每天对患者的肌肉及关节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起初不要加大活动量,需在患者的承受能力之内进行[3];每天按摩肢体20分钟,患者可以独立坐位时,给予患者肢体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肢体活动,每次20min,每日2次,以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同时,结合患者康复情况予以早期抬腿训练,并可于饭后坐轮椅进行训练。期间,可结合患者耐受情况行轮椅上踩脚踏车训练,可结合患者下肢肌力与耐受度行床旁协助站立训练,并逐步过渡至自主扶床站立[4];(2)心肺康复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每天最少2次,用排痰机进行排痰;也可使用单球呼吸训练器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单球呼吸训练器型号SPIRO-BALL,咬嘴直立时可进行吸气肌训练,倒立时可进行呼气肌肉训练,每次10~15min,每天2次,以患者耐受程度增加潮气量;康复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康复师在患者腹部给予一定的压力,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心理护理[5]:为了减轻患者压力,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展开心理咨询服务,实时掌握患者的想法,理解患者患病后出现的一系列行为情绪,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对患者的关心程度,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对疾病的疑虑,避免患者对所患疾病产生不好的想法,赢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让患者对早期心肺训练充满信心[6]。(4)康复护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治疗期间不要着急,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不强,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其它疾病的出现,所以患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心肺康复训练中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后的呼吸功能、住院指标、肌力评估及护理满意度。呼吸功能包括潮气量、肺活量、用力呼吸量、气道峰值;住院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肌力评估工具采用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定法评分,MRC-score对上下肢各肌群(双侧的肩外展、肘屈曲、腕伸展、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等12个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肌肉群评分范围为0~5分。0分:肉眼无法看到肌肉收缩,关节无法活动;1分:手可触及肌肉收缩,但关节无法活动;2分:无重力作用下,关节活动范围的80%;3分:能抗重力作用;4分:能抵抗中等阻力作用;5分:正常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得分范围0~60分,评分越高提示肌力越强。护理满意度评判标准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60例心肺康复训练中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数据录入软件之中。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住院指标、肌力评估评分对比用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住院指标(见表2),进行护理后,实验组住院指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肌力评估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肌力评估指标(见表3),进行护理后,实验组肌力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见表4),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逐年增加,老年人基础性疾病较多,病情较复杂,且临床治愈率不高,严重者可以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老年人群应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当出现症状时及时干预治疗[7]。呼吸衰竭常常引发换气、通气功能代谢异常,临床中常通过建立气道来缓解病情。机体氧气不足容易引发神经肌肉萎缩等其它并发症,严重者会影响循环系统,对血管损伤较大。为了预防病情反复出现,所以心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心肺康复训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9],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经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抑制患者肌肉萎缩,使患者骨骼肌肌力增强,并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轻患者微血管受损情况,进而改善患者局部血液流变情况。
心肺康复训练对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康复训练中患者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心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可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有利于医护人员耐心地指导患者[10],心肺康复训练应用于心肺康复训练中可以被患者认同,心肺康复训练可以加快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護理后,实验组的呼吸功能及肌力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合研究结果,对心肺康复训练中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练以来,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增强自主护理功能,提升肌力评分,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恢复情况,提高了患者对心肺康复训练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今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安丰,彭晓,李婷.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75-77.
[2]林华权,黎英,张洪涛,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9,32(5):1233-1235.
[3]华丽,于丹婕.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1):126-128.
[4]张锦.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3):78-79,84.
[5]吴淼,倪朝民,吴鸣,等.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7):806-811.
[6]郭涛,童华生.心肺康复治疗在ICU获得性衰弱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5):383-385.
[7]邱昱,姜利,席修明.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早期发病率及预后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7):821-826.
[8]何娟,郑小妹,吴楠,等.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185-188.
[9]孙俊丽,辛可可,冷承慧,等.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0):1888-1889.
[10]梁雅茜.早期心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虚弱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