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模式探讨

2021-10-28胡建俊

红豆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模式探讨心理健康教育

胡建俊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保障,近年来学生面对的环境越发复杂,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学生心理状况,家校协同处理相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入手,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发挥心理健康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协同;模式探讨;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被忽视的,学生能有什么烦恼,不就写写作业,背背课文,这种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轻视延续了很长时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也随着人们认识的加强,心理问题也开始被当做疾病对待,正确解决心理问题,需要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面对,但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一)形式大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合作共同努力,体现在形式上就是家长会、家长访谈等,大多时候是在学期末开家长会,主要的出发点从学生成绩出发,从成绩来说问题,探讨的也是学生行为,并未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问题,也难以意识到心理问题,对于学习的影响,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纾解没有明显帮助。除此之外,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会主动找老师谈问题,老师也并不会开设课堂讲解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

(二)协同能力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投入,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辅导。但是从老师角度来看,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從家长角度来看是因为老师教学能力不足,造成的学生成绩难以提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各方认识均具有极强的局限性,在这些认知偏差条件下很难形成积极的合作。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看,总体上以学校为核心家长的辅助作用较小,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有限,协调能力不足,未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专业性不足

心理辅导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数有限,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也少,学校内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虽然社会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也难以满足现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从专业性来讲心理问题因人而异,只是照本宣科,很难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但是从实践来看,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不足的体现,老师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不足,缺乏专业知识。

二、优化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首先,从认识角度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校和家庭认识的不足,可以开设讲座,让学校和家庭重视心理问题,充分了解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学校与家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深入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能够快速察觉学生不寻常表现下的心理状况。可以以学校为主导,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学习网课,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调整家长的心理状态,也对于学生心理压力进行疏导,调整三者之间的关系,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让学校、家庭、学生怀着同样的目的,共同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也要针对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学生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疏解。

(二)加强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要想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就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对方想法,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同。可以设立学校开放日,让有时间的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能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就以学校生活为核心,可以让家长体验学生生活,更深入的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也可以开展以学生问题为核心的交流活动,让家长针对学生的日常进行提问。如,该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该学生为何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等等,分析学生简单的社会环境,了解其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说学校与家庭在一方对于学生展开“批评”,批斗其问题,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互相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就是来自于家庭、学校这一简单的社会关系,学校与家庭能够重视学生的想法,很多时候已经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常见的父母工作太忙,学校升学压力等等。通过交流,加强协同能力,共同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培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需要将教育资源向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倾斜,增加社会中专业人才的数量。同时学校也要增加投入,将资源花费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老师进行培训,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出针对性的疏导意见,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也要提升其专业性,充分了解心理教育,积极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配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正确对待学生心理问题。总体来看,大力培养心理专业教育人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提升家庭心理教育的质量。

结束语: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家庭与学校,正确对待学生心理问题。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避免形式主义问题,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充分了解心理问题背后的环境因素,同时加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茹,邹雨含.家校共育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35(001):71-73.

[2]谢晓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032(010):20-22.

注:本文为2021年度平凉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协同视域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及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PLG242)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模式探讨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先学后教”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