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静待思维拔节生长

2021-10-28蒋雨卿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笔者交流

蒋雨卿

一、博学之:浸润书香,让思维敏捷起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阅读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如果说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则是将学生引向浩瀚的知识海洋。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敏感度,提高思维活力,即快速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阅读量作为知识储备,思维才会变得敏捷起来,发展思维能力才会变得水到渠成。例如笔者在任教的四年级班级中,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制定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书单,精心布置“书海拾贝”图书角,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笔者还在班级倡导亲子共读,在笔者的美篇开设“亲子阅读”专栏,每周一期,播放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诵的经典作品,并在班级评选“阅读明星”和“阅读明星家庭”,这些措施都很好地调动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有了APP软件、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的网课学习、电子阅读也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运用传统纸质阅读和互“联网+”阅读相结合的新兴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交流。如笔者借助知新阅读APP这个平台,给学生量身定制“悦读时光——阅读成长手册”,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摘录好词好句、记录所思所想、制作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反馈。在每周的阅读课的课前三分钟,笔者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长手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根据他们分享的情况做简要的点评。这样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才,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二、审问之:巧设问题,让思维深刻起来

教师要从学生本位出发,珍视来自学生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才是最有魅力,最有生机的。教师要依据学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其认知规律来解决。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进程来进行提问,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递进式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部编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倒叙的写作手法,笔者先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再通过追问,层层推进,启发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

师:想一想,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用以下句式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之所以,是因为。”

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回答:之所以周恩来要立志振兴中华,是因为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

师:如果是你写文章,你会怎么安排这三个故事的写作顺序?

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回答:我会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把第一个故事放到最后。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把最后一个故事放到第一个?

学生交流。

教师预设:这是记叙文中倒叙的写作方法,突出立志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内容。

三、慎思之:合作学习,让思维广阔起来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要强化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自主性。当然,教师对于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注意科学合理,避免流于形式。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方面教师要构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是“灌输式”的机械记忆,而是种“输出型”敢持己见;另一方面老师要为学生寻找和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在遇到需要集思广益的问题或者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再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拓展思路,在互相学生中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讨论的方向,如果出現误读和理解的偏差,我们要及时纠正,不能含糊了事。例如笔者在执教部编版四上《西门豹治邺》时,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笔者把这堂课定义为一场“邺县探案之旅”,在小组合作中引入学习单这一媒介,让各小组合作探究西门豹破案之“奇”;然后各小组上台演说、朗读比拼来争夺侦探徽章,学生分析不准确的地方,笔者鼓励学生在组内讨论后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够自主地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进行了分工合作。

如果说在中高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么在低年级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则更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课堂把控力。

如许颖凡老师在执教部编版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节课,把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清晰地划分成学生的三次合作学习。以下是笔者截取的精彩片段:

小组合作学习二:

1、各小组自读课文,由组长组织讨论三个问题。

2、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选用句式:

(1)雪地里来了____、____、____和____。

(2)雪地里来了____,来了____,来了____,还来了____。

△教师板贴小动物图片。

3、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2.他们画了什么?

△选用句式:

(1)____画了____;____画了____;____画了____;____画了____。

(2)____是___画的;____是____画的;____是____画的;____是____画的。

许老师深知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她懂得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她的教学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步步深入。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掌握这课的知识点,也能在同伴的互助与交流中提升思维的广度。

四、明辨之:质疑辨惑,让思维明晰起来

教师要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探究和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质疑辨惑中逐渐明晰。课文的遣词造句、写作方法、意蕴内涵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细细揣摩,尤其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辨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在教学部编四上《精卫填海》时,在与学生讨论到“精卫填海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有学生认为:精卫填海是为了报仇雪恨。也有同学认为:精卫填海是为了造福老百姓。还有同学觉得:女娃太偏激了,她独自去游泳,不注意安全,结果溺水而亡,为什么不找自身原因,却要去填海?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和讨论,结果引出了一场“精卫填海是为了报仇雪恨,还是为民造福?”的讨论,课后不少同学还去搜集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大家获得共识:一方面《精卫填海》作为一则神话故事,故事本身运用叙事的手法,并没有赞扬或者贬低这种填海行为,按照当时神学的观点以及人定胜天的主流思想,精卫的死亡是大海的恶意之举,所以它的初衷是要报仇雪恨,这是精卫填海最直接的动因;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学习它坚毅执着、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赞颂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为了让老百姓不再像她一样溺水身亡,精卫才衔石填海,所以为民造福是它更高的精神追求。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进行质疑辨惑,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在主动探究中逐渐明晰起来。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精卫填海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