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口算教学策略
2021-10-28黄丽莉王路
黄丽莉 王路
口算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呢?笔者依托小班化教学优势,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学习过程到个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口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求成心。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的例题“26+9”时,部分学生脱口而出“35”,另一部分学生却无从回答。笔者便引导:“35对不对,怎样验证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答案,呈现出多种解决办法:接着数、将26凑成30、将9凑成10等。这样的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动手操作中明晰算理、掌握算法。
与常规教学班相比,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根据具体的口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翻转课堂、“助教”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辩一辩、演一演等活动,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口算游戏、成立口算练习小组,为学生的课堂互动、讨论发言创造更多的机会。往往一节课结束,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展示,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常规教学班无法实现的。同时,笔者实施“两支红笔”进课堂。师生各拿1支红笔,当堂对口算练习和作业进行面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讨论并改正错误,也便于教师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作业分层到个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和内容要进行统筹管理。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作业的设置要注意分层,控制好难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说,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口算提升题,能力弱的学生完成口算基础题。同时,教师對学生的口算达标率要求也可以分阶段实施。例如,在口算教学单元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的平均错误率控制在10%~12%,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速度达到每分钟8题,而到期末,平均错误率可以控制在7%~10%,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速度达到每分钟10题等。
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可以多样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设置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作业。例如,笔者在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听、说、读、写、画、算、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熟练计算技能。这样做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而且把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活动融合在一起,利用多种感官共同增进学习效果,消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疲劳感。
检测激励到个人。口算检测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激励成长。教师制订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口算能力检测不应局限于考试和作业,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书写情况都可以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维度,帮助教师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针对学生表现做出及时、具体的评价,通过多方面的检测综合评价学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评价和自主评价,通过分享学习成果更好地了解自我认知水平,反思学习过程,增强学习自信心。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泗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