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分析研究
2021-10-28杨焕强吕立涛张新忠
杨焕强,吕立涛,张新忠
(1.邢台市巨鹿县医院消化内科;2.邢台市巨鹿县医院病理科,河北邢台 055250)
糜烂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进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并控制糜烂性胃炎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且有多项研究指出,对比分析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表现,可进一步提高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检出率[1-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例2015年10月至2020年11月巨鹿县医院收治的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和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治糜烂性胃炎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1月邢台市巨鹿县医院收治的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龄21~75岁,平均(47.82±10.21)岁;体质量指数(BMI)19~24 kg/m2,平均(22.34±0.40)kg/m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中关于糜烂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及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者;临床资料齐全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检查者。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伴有精神、意识及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本研究经邢台市巨鹿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 批准。
1.2 方法①检查方法:应用电子胃镜(上海成运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GVE-2600)对患者进行胃镜下胃组织病变的观察,嘱咐患者空腹后进行检查,同时取病变部位2~5块标本,行胃黏膜病理检测,所选病例的检查结果均由2位医师进行判定,了解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及形态。②病理评价:参照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4]评价糜烂性胃炎,其中Ⅰ级为慢性炎性细胞较少,主要位于黏膜厚度的1/3以下;Ⅱ级为慢性炎性细胞较多,主要位于黏膜厚度的1/3~2/3;Ⅲ级为炎性细胞密集,主要位于黏膜全层。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②记录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③分析年龄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结果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分级Ⅰ级65例,占比为32.50%,Ⅱ级80例,占比为40.00%,Ⅲ级55例,占比为27.50%;胃镜下分型平坦型140例,占比为70.00%,隆起型60例,占比为30.00%,见表1、2。
表1 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
2.2 病理诊断结果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病理诊断为浅表性炎70例,占比为35.00%,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萎缩、不典型增生)100例,占比为50.00%,癌30例,占比为15.00%,见表3。
表2 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分型情况
表3 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2.3 年龄与病理诊断的关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病理诊断为浅表性炎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年龄<35岁者为70.00%(7/10),35~44岁为51.85%(14/27);病理诊断为癌症的30例患者中以55~6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70.00%(21/30),同时该年龄段也是糜烂性胃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占所有患者的40.00%(80/200),见表4。
表4 年龄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例(%)]
3 讨论
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其次可伴有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表现。近年来,据临床多项研究发现,我国糜烂性胃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进而导致糜烂性胃炎的癌变率呈显著递增趋势[5-6]。因此,对糜烂性胃炎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以提高其临床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在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活检时分别采集糜烂部和隆起部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可进一步分析疾病的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分级Ⅰ级者占比为32.50%,Ⅱ级者占比为40.00%,Ⅲ级者占比为27.50%,说明经胃镜检查显示糜烂性胃炎发病部位多分布于胃体、胃窦部;同时发现胃镜下分型平坦型者占比为70.00%,隆起型者占比为30.00%,说明经胃镜检查显示糜烂性胃炎多为平坦型,其主要表现为多发、黏膜破损浅、周围黏膜平坦,与吕栋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正常状态下,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上皮为柱状形态,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见立方形或四方形状态,并有脱落,黏膜层可见多发局灶性出血坏死,、毛细血管充血,严重时毛细血管处有血栓形成,腺颈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群聚集,呈现小脓肿[8]。本研究结果还发现,20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病理诊断浅表性炎者占比为35.00%,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萎缩、不典型增生)者占比为50.00%,癌者占比为15.00%,说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糜烂性胃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因此,临床需及时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诊断患者病情,尽早发现患者是否有癌变倾向。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所选患者年龄与病理诊断的关系发现,年龄55~64岁间癌检出率最高,为70.00%,说明年龄在55~64岁间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对于胃镜下有糜烂的部位需进行黏膜活检。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是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无论患者年龄如何,若病变有糜烂表现,则均需建议患者及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要重视年龄在55~64岁间的患者。
综上,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有助于分析、判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癌变,从而降低癌变发生率,且检查过程中需重视年龄在55~64岁间的患者。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仅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因此临床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