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成效及问题探讨
——以漳州农信为例

2021-10-28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农信漳州贫困地区

郭 蓉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漳州办事处,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引言

农村贫困人口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如何解决该人群的温饱问题,改变区域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是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加之农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设施差、劳动率低下、缺乏投资机会等原因,农村金融资源持续外流。为了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的进程,拉动贫困地区向共同富裕目标进发,我国在2011年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2)》作为指导纪要。从开始实施扶贫工作至今,我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扶贫目标逐步从温饱问题转向巩固温饱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等,同时坚持扶贫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区域脱贫致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

金融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我国扶贫工作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通过金融领域的资金流动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对于社会和区域发展都是有利的。其一,农村贫困人员在脱贫的过程中需要资金保障日常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得到满足;其二,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作为支撑点,通过投入资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增加企业投资规模等方式来推动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金额较大,2006年3517亿元,2012年为12286.6亿元,2020年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三农”的支出为7253亿元,比2019年增长21.8%。为进一步取得异地扶贫的效果,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颁布了“十三五”期间的异地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国家将在异地扶贫方面投入6000亿元的资金,其中大约3500亿元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村发展银行长期贷款资金。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二、金融扶贫的现状

1.金融扶贫主要方式及其成效

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我国也有2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摘掉了低保户帽子。贫困人口数量大大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2015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8元/年。贫困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93.5%的乡镇、70.8%村交通通畅,行政村和90%自然村通上了电话,全部用上了电。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多方面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1)有关金融扶贫的政策

金融机构扶贫是基于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性而提供贷款的机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信贷,也可以根据产业特点及规模化发展的需求性,提供不同模式的信贷产品或服务。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对一”帮帮扶等方式,将金融机构与贫困地区进行捆绑,通过增加粘性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精准对接支持。同时,普惠金融的开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通过在农村开设定点等方式,将营业范围扩大覆盖到贫困村镇,有效解决金融服务覆盖问题以及农村金融的普及问题。

(2)政府扶贫贴息贷款

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运作主体为政府部门,采取的主要方式为提供贴息贷款。从我国扶贫工作开展至今,政府扶贫贴息贷款规定几经变化,虽然仍旧以支持贫困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为主,但是贷款投向有所不同。扶贫贴息贷款在我国兴起时,这一部分贷款主要将贷款发放给种植业、养殖业等。1989年我国迎来了政府扶贫贷款的第一次转变,贷款发放人群变更为贫困地区的所有经济主体,而到了1996年,我国政府再次调整方向,将目光集中鼓励贫困户参与农业生产,并申请贷款帮扶。经过多年的沉淀,我们不难发现财政贴息政策的推行很好地让农村资金回流到当地,降低了资金流动速度,财政贴息对扶贫贷款的杠杆作用显著。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扶贫小额信贷

单靠政府提供的扶贫举措显然无法满足我国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需求性,因此小额信贷成为了金融扶贫的有效渠道之一。我国通过小额信贷实施扶贫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2006年出现了公益性小额贷款的峰值。但是受近几年经济下行的影响,部分小额信贷公司无力支撑扶贫工作需求,纵观整个行业,2006年峰值过后小额信贷公司数量锐减,现阶段只剩下56家,他们主要以贫困地区、妇女为重点扶持对象。

2.金融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其一,贫困基数过大。受我国贫困户基数的影响,贫困地区想要摘帽子必须有庞大的资金流做支撑。以异地搬迁为例,为了推动异地搬迁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发展改革委宣布,将投入6000亿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但政府只能贡献2500亿元,剩余的60%资金必须靠金融机构提供。此外,完善农村基础金融建设、借助金融产品精准扶贫等均是工作难题。

其二,金融扶持资金受限。金融机构以吸存发贷为收入来源,必须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才能维持银行的有效运转。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扶贫无法取得较好的收入,且政府提供的风险救济保障金无法全面覆盖银行风险。从而导致银行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存在诸多顾虑,不敢将大额的资金投入到扶贫项目中。此外,为了保障存款客户的资金安全,国家要求银行机构必须存储一定金额的存款保障金,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可动用的资金金额,进而造成扶贫资金不足。

其三,贫困户缺乏金融观念。扶贫对象大多数为农民,知识的缺失让他们对金融的了解少之又少,即使政府在积极引导他们了解金融运作,普及金融知识,但农民对金融的认知依旧十分有限,金融信贷等意识匮乏。

其四,扶贫成果仍需巩固。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和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扶贫对象分布呈点状,加上大部分的贫困户生活在环境较差,经济发展低下的地区,想要实现精准扶贫,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远高于其他项目。经过多年扶贫工作的开展,剩下来的贫苦地区的贫困程度依然很深,而且存在较大规模的绝对贫困现象。其中,因病致贫占很大比例。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和物质匮乏的家庭经济,让很多家庭在天灾人祸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据调查显示,患病是导致农村家庭成为贫困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五,缺乏有效的扶贫监管机制。政府作为扶贫的引导者,其在扶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并未有健全的机制可以核算这些资金最终取得的效果,现有的机制只能用于评判金融扶贫的贷款额度是否充足。而银行作为贫困地区资金的提供者,其并未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资金追踪体系,仍旧采用传统的不良率、利率等指标衡量金融扶贫结果,无法真正做到扶贫监管。因此,基于这一情况,如何有效利用政府政策和制定机构合理的评价指标成为推进金融扶贫必须要重视的关键问题。

三、漳州农信金融扶贫举措

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地区乃至贫困地区信贷资金的最大投放者,作为农字号金融机构更应责无旁贷,要勇担助推精准扶贫的责任。漳州农信社、农商行要立足于自身区域机构的特质,结合贫困户对资金的需求性开发专门的扶贫产品,通过业务创新更好地服务于贫困户,同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沟通交流,实现跨行业的强强联合,有序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1.推进建档立卡,增强精准扶贫实效

扶贫概念按照核心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精准扶贫和粗放扶贫,我国主要采取的是精准扶贫,即要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帮扶真正需要的贫困人员。因此,在开展工作过程要按既定的三个程序走,即先识别后帮扶,最终精准脱贫,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六个精准,分别是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均要做到精准。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识别体系,通过系统识别贫困户,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见图1)。在有效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之上,以一定的方式投入扶贫资源,确保帮扶效果。

图1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漳州农信社制定贫困户建档工作方案,按照扶贫办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以及建档评级时间要求对所辖贫困户进行建档,逐层任务分解。建档人员必须入村入户,为贫困户采集影像资料,摸清贫困底子,建立经济档案,并如实填写贫困户信用信息情况表,准确掌握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致贫主要原因等情况。如漳州市农信系统2016年用1个多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全市2.2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信贷需求摸底和档案建设,全部完成建档任务的100%,共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21984户,64853人,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贫困户采集影像资料,摸清贫困底子,建立经济档案,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以“1+3”服务模式为导向,加快金融机构的审核进度助力贷款发放。其中“1+3”指的是1份经济档案和3选1的授信方式,按照家庭为单位建立基础档案信息,根据评级情况预设家庭贷款额度,贫苦家庭可以在授信额度之内自行选择贷款、普惠金融卡和授信函任意一个授信提供方式,审核通过后尽快发放贷款,形成全过程联动机制。

2.主动沟通作为,加强各级合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漳州农信系统加强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抓紧与对接部门签订协议,辖内10家行社均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接触协商,其中有8家行社正式签订《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贷款合作协议》。

3.创新产品渠道,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

想要更好地助力金融扶贫,首先,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贫苦地区的需求有所针对地增加产品种类和放贷渠道。就漳州农信系统来说,现阶段针对漳州贫困户,其主要采取的产品种类为“担保金·扶贫贷”,主要是在省政府等相关部门“建立扶贫担保金提供小额信贷”的指导下,根据地区和贫困户需求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但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性,漳州农信系统选择背靠政府的扶贫担保金作为风险保障,促进金融扶贫的发展。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创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需求,及时推出“产业扶贫宝”创新扶贫贷款产品,打造“贫困户+企业+信用社”贷款模式,开创银企合作助推脱贫的“三赢”局面。同时,漳州农信系统持续加强与市妇联、团市委、财政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推出“巧妇贷”“青年创业”“巾帼创业贷款”“下岗人员再就业”“生源地信用助学”“少数民族贷款”等多种民生贷款。创新扶贫贷款担保方式。发展林权、海域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扩大贷款担保范围,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4.构建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漳州农信系统创建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见表1。

表1 漳州农信系统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分布表

平和联社国强乡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发放扶贫贷款90户、金额449.8万元,其中直接发放贫困户贷款32户、助学贷款2户,产业扶贫贷8户,带动贫困户56户。云霄联社依托马铺乡6000亩淮山种植基地创建,旨在发挥“团组织+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的协同优势。诏安联社2016年提供“产业扶贫宝”贷款授信不少于400万元,带动贫困户不少于15户,产业扶贫授信满足率达到100%;提供支持符合信贷条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授信不少130万元;满足率达到100%。

5.提升服务效率,扩大金融扶贫范围

一是进一步简化扶贫信贷手续。限定3个工作日办贷时限,且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降低对借款人资产证明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推行“五优”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优惠利率、优质服务,有效提升扶贫小额贷款服务效率。二是深耕扶贫信贷需求。在及时做好区扶贫办推荐的贷款意向办理的基础上,通过进村入户开展精准建档,调查信贷需求,保证信贷资金精准到户,有效扩大金融扶贫范围。三是延伸金融扶贫触角。在较偏远的农村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特别是老龄残障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为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购置流动金融服务车,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

6.推进信用建设,营造贫困村良好信用环境

漳州农信系统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努力消除贫困地区信用建设空白点,有效推进农村地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形成以信用促扶贫的良好局面。并通过对信用村、信用户实行利率优惠、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减免手续费等方式加强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贫困村良好信用环境,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7.优化宣传方式,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意识

一是以每年金融维权宣传、金融知识宣传月等活动为依托,积极构建金融知识宣教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二是通过报社、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将扶贫政策传递到各村各户。通过与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报道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脱贫致富的案例,让优惠政策走进家家户户,引导更多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三是设立普惠金融学校和普惠金融工作站,为辖区百姓开展金融知识培训、金融产品展示,帮助群众熟悉农商行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切实提高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漳州农信系统的32个普惠金融学校遍布10个县(区)的联社、网点、村部等,切实推进普惠金融“宣传·服务·维权”。四是在贫困乡镇设立精准扶贫宣传栏,通过对漳州农信系统精准扶贫措施、金融扶贫产品、阳光信贷服务承诺以及金融扶贫工作站联系方式进行宣传和公示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宣传覆盖面。五是进一步完善微信服务号功能。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设金融学堂和线上普惠金融学校,及时发布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

四、新时代金融扶贫工作思索

推进扶贫开发,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找准“穷根”、开对“药方”,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方”。要采取更有力的服务举措,对症下药,助力精准脱贫。为此,我们应立足于自身市场定位,找准金融扶贫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探索新模式、新手段,增强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1.用好用足金融扶贫政策措施

在开展金融扶贫时要积极运用政府的政策倾斜,通过扩大对贫困户和贫苦地区的放贷规模降低机构成本,同时建立专项监管制度,保障涉农贷款的资金全部流向扶贫领域,在选择服务对象时优先考虑已经建档完成的贫困户,从而拉动贫困户的就业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加快机构在农村部署网点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金融贷款模式,让产品更好地服务区域需求。同时,还要主动加强同监管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差别准备金、扶贫再贷款、差异化监管等政策。

2.构建金融领域的扶贫体系

金融机构的目标导向是企业的盈利情况,但是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在扶贫问题上应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优势开展业务,例如开发性和政策性,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等方式,形成合力。加强普惠金融,进一步发挥农信社、农商行网点多、覆盖广的优势。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重点县、221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69.6万贫困人口,分布在66个县(市、区),这些扶贫地带都有我们的农信机构。

3.树立绿色扶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扶贫要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瞄准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和项目的贫困农户,以金融杠杆撬动内生动力。要积极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优先发放“担保金·扶贫贷”以及其他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生产、创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致富。要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脱贫”的策略,把信用好、有技术、有头脑的贫困农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贷款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从而对其他贫困户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4.加快农村金融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缺位是农村无法获取金融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推动精准扶贫,必须重视农村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支付结算、清算网络等金融设施的完善,加快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利用覆盖率的提高保障金融扶贫的资金安全。要鼓励农村人口学习使用移动支付等新型的金融结算方式,提高金融业务开展的便捷。利用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便捷性,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同时,需要加强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5.大力支持教育扶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发展教育是扶贫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21年福建省将安排5亿元信贷资金,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福建籍学子上大学。福建农信系统按照“应贷尽贷、服务优先”的原则,大力拓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帮助困难学子圆大学梦。同时,开展福万通慈善基金捐助活动,无偿资助贫困学子上学。

6.多部门联动合力扶贫

扶贫是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助力、多类资源集聚的民生工程,加强部门联动,有助于汇聚各方力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7.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

健全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可以调动金融机构对扶贫工作的支持程度,让金融机构聚焦到扶贫开发上,从而取得四点成效。其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开展扶贫项目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客户,稳定区域金融的发展;同时保障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贫苦地区的稳步推行,确保贫困地区存款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其二,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推动农村担保系统进一步健全。其三,可以创新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通过小额信贷风险转嫁机制的完善保障资金流向的安全,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其四,健全的金融风险把控机制可以优化贫苦地区的金融环境,通过风险把控增强机构对贷款者的信用评级认定,严格把控银行不良贷款发生率,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系数。

五、结语

贫困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国扶贫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这其中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社农商行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帮助农村改变贫困现状,增加农民收入,也引领中国农村从精准扶贫走向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信漳州贫困地区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买鱼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农信今年将投放47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