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育率与房价关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基于中国31省市空间面板数据

2021-10-28杨明君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出生率生育率生育

邵 扬 杨明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人口红利这一优势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充分展现。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低生育率出现。基于世界发达国家出现的低生育率现象,专家提出“低生育率陷阱”一词,其主要是指:一国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5则会触发低生育率的自我强化机制[1],致使国家长期处于低生育率的状态下,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人口转变阶段理论认为,人口转变必然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人口缓慢增长;第二阶段是死亡率下降,从而引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加速增长;第三阶段,出生率下降,引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并保持在1%左右[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出生率下降的第三阶段。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情况,故从1982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换为2016年的“全面二孩”。二孩政策预期2017年出生人口达到2110万人,但实际上该年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该项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生育政策对我国当前生育率的影响程度有限,故探求影响我国生育率的其他因素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将人口出生率与房价二者的数据走势结合来看,结果发现:人口出生率呈现逐年降低的下降趋势,而房价则呈现出持续的上涨的态势。大体看来,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文献综述

在人口经济学领域,西方学者研究起步更早,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人口转变阶段的理论、降低出生率机制理论、理性经济选择的现代理论、适度人口理论等。针对房价和生育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相对应,贝克尔将房子视为商品,提出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其价格上涨导致对孩子的需求减少即为挤出效应,其价格上涨带来父母财富增长进而导致对孩子的需求增加即为财富效应。Lovenheim和Mumford发现,有房者的住房财富每增加10000美元,家庭选择拥有一个孩子的可能性约增加16%[3]。同样是以有房群体为研究对象,但Dettling和Kearney将有房者进一步细分研究,得出:初次购房者和现在有房且有想换大房的群体,房价上涨对其家庭生育率有负面影响;但有房且无需换房者而言,房价上涨对其家庭生育率会产生正面影响[4]。Aksoy则从宏观整体上进行研究得出,房价每上涨10%将导致房主的生育率增长约2.8%,而导致租房者生育率下降4.9%,房屋上涨的总效应表现为生育率下降1.3%[5]。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财富效应对有房者的生育率有正面影响。

但以上数据均是基于国外的研究,考虑到国情不同研究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国内学者对该方向研究的较少,最早是易君健等人利用我国香港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长期看来,房价指数每上涨1%,总和生育率显著下降0.45%[6]。之后,Li Pan和Xu Jianguo[7]以及李勇刚等人[8]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的对我国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我国的房价也会使生育率下降。且刘晓婷等人于2016年得出结论:房价平均上升1%,出生率会下降大约0.1%至0.15%[9]。宋德勇等认为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不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房价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已婚家庭的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但财富效应却不明显,即使对拥有两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而言,房价上涨也没有提高这些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10]。考虑到各地房价和生育率存在较大差异,郭玲等人运用SDM模型,从地理空间的视角研究住宅价格对生育率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对中国2005年~2016年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本地住宅价格对生育率存在直接促进作用,相邻地区住宅价格的溢出效应对本地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势,从整体上看,生育率的下降主要是源于房价的普遍上涨[11]。葛玉好等人则研究了房价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将降低家庭生育一孩和生育二孩的概率,且生育二孩决策的概率更大[12]。另外,靳天宇和刘东浩发现了住房成本和生育政策对生育率也有影响[13]。李江一则将研究维度具体到了地市级层面,重点研究了住房限购这一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识别了房价对人口出生率的因果影响[14]。

目前为止,学者们通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以及宏微观层面的数据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中国的房价对生育率的影响为负。但是,由于数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数据时间跨度对现在来说有些陈旧,数据对象的范围不够全面,未考虑生育率房价的空间效应等。故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份从2010年~2019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计量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生育率与房价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基础和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理性经济选择的现代理论,该理论将生育行为看作是家庭决策。对于生育行为这一决策取决于其收益与成本,且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首先考虑收益,这里的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孩子未来劳动带给家庭的收入)和心理收益(孩子带给父母的心理满足);其次考虑成本,成本同样可以分为经济成本(主要是货币成本——小孩的食物、衣物、住房、教育等支出,以及机会成本——为养育小孩而放弃的其他收入)和心理成本(抚养过程中的烦恼)。由于心理收益、经济收益和心理成本的衡量相对困难,这里我们只研究经济成本对生育决策的影响。由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地的生育率也会存在差异。故本文采用人均GDP来衡量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衣食住行,在现代社会中,住的占比最大,受我国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国人大多认为需要购买或是自建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于这一成本,本文采用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来衡量。

另外,考虑相关的其他因素。第一,我国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也体现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育观上。考虑到二者的差异,本文利用城镇居民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来衡量城镇化率,并以此作为控制变量。第二,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以及大学扩招等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可能会更易接受新潮的思想,例如丁克。同时也是考虑到女性的生育成本,刘金菊的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女性生育1个孩子,将导致其一生的工作时间损失6年~7年,折算的收入损失接近30万元;对于高等教育程度的女性,生育1个孩子的收入损失将近50万元[15]。这一巨大的成本同样也会影响生育决策。故本文采用普通高等学校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作为控制变量来衡量各地的教育水平。第三,随着我国推出生育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成本,故将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因大部分人可能考虑到老年的赡养进行生育,但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这种生育的预防动机逐渐减弱。同样,养老保险的支付也会减少家庭当前的可支配收入,生育欲望降低。这一指标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总和代表。

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EPS数据库及各地统计年鉴,为表示方便,分别将变量进行命名为:人口出生率(Fertile Rate,FER)、商品住宅房屋平均销售价格(Housing Price, HP)、城镇化率(Urbanization Rate, UR)、普通高等学校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即受教育程度(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NHE)、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Number of Maternity Insurance, NMI)、养老保险参保人数(Number of Pension Insurance, NPI)。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1.空间权重矩阵

2.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运用最为广泛的“莫兰指数I”(Moran,1950)来对生育率和房价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表2 莫兰指数I的取值说明

3.模型设定及初步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生育率和房价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故宜采用空间模型。为提高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Stata16对空间面板SAR、SDM、SEM模型分别进行估计,并按照Anselin et al.(2004)提出的判断规则,选用LR检验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检验。进一步经Hausman检验,确定选择固定效应。回归估计及LR检验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3 生育率与房价的莫兰指数统计量

表4 空间面板计量回归结果

表5 LR检验结果

表6 空间杜宾模型固定效应分解结果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定房价对生育率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为:

生育率的空间滞后相关系数ρ为负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的生育行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地区之间存在模仿性的生育行为;房价对生育率的直接影响为正,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具体表现为房价上升使得家庭财富增加,激励家庭进行生育行为;但房价对生育率的溢出效应呈现出明显的负外部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的房价具有趋同性,故房价上涨使得生育的机会成本增加,抑制生育行为。同时,房价对生育率的总效应为负;城镇化率对生育率的直接效应为正效应,可解释为城镇化水平越高相应的城市建设等水平越高,这降低了生育成本,促进生育率的增长;生育保险对生育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某地区享受生育保险的人数越多,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的生育率越高,这是人们出于对生育保险的政策执行力度的期望,旨在通过享受生育保险减轻生育成本;养老保险的普及对生育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这说明“养儿防老”的理念逐渐褪色,养老保险增加了生育行为的福利。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2010年~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视角出发基于空间杜宾模型,重点研究了出生率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出生率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1)房价通过直接效应激励生育行为及通过间接影响抑制生育行为,但总效应仍表现为抑制效应;(2)城镇化的推进对生育率具有促进作用;(3)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的普及推动生育率的增长。

回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口红利的优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如果不解决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并存这一问题,我国不仅会面对失去这一优势的窘境,还会面对劳动力短期的困局。从目前生育政策的调整来看,政策效果不尽人意。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应继续发力,着力于稳定未来房价走势。另外,对住房租赁市场的不断完善规范也有利减轻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2)可以通过减轻税收、发放补助金等方式增加家庭的收入,提高生育意愿以实现出生率的增长。

猜你喜欢

出生率生育率生育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