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为杰艺术歌曲《老马》创作特色

2021-10-28

黄河之声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谱例二度音程

肖 敏

20世纪80年代,经过当代作曲家的潜心创作,艺术歌曲以独特的魅力赋予音乐艺术新的生机活力,展现了新颖的美学价值,以形成独到的美学特征。中国艺术歌曲可以看作是一种民族蕴育的艺术生命,青年音乐者要继承与发扬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高为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老马》是首独唱作品,词选用现代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歌曲是为男中音所作,正因为男中音圆润而洪亮的音色特点,和声效果好,才为该作品的诠释更添特色。作品中作曲家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创作技法相融合,加上作曲家本身对作品的深刻把握与诠释,从而创作了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一、关于结构处理特征

(一)曲式结构的灵活运用

高为杰先生认为,传统曲式是人类音乐结构思维长期积淀的产物,在音乐构成的诸多要素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的大多数现代音乐作品会选择使用一些传统的曲式结构。例如,《冬雪》《别梦》等作品使用了回旋曲式,如何将传统曲式结构与现代音乐语言巧妙融合,高为杰进行了探索实践。他对传统曲式加以灵活的运用,让之适应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感情表达需要,可以看到《老马》中传统曲式的运用。

(二)常用的结构处理手法

1、对称手法

音乐中存在着许多的对称结构。所谓对称,就是有规律的重现,高为杰作品中就存在着大量对称的结构现象。他许多作品多为三部型结构,《老马》的主题则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除整体结构外,在这首作品中旋律和和声进行也常用到左右对称的形态。“镜像现象”在音乐中特指严格的左右对称,高为杰在《老马》中主题中使用镜像结构。主题第一句以D音为轴点,两边的音高形成镜像,可以说是一种横向的镜像关系。

2、循环手法

循环体现在某种层次上的重复,例如音组的循环、节奏的循环、结构的循环等,在高为杰的作品中,循环是常用的音乐发展手法。《老马》中,织体总体结构由音组循环和节奏循环,以及围绕旋律中某一两个音的循环构成,纵横的细微音响加以变化,体现出独立声部具有的整合性特征。

3、“起承转合”的发展原则

《老马》整体呈现起承转合的发展方式。高为杰对“起承转合”发展原则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他美学观念的影响,这种对音乐“娓娓道来”的中国文人雅士陈述方式体现出他创作中也带有自身文人气息的方面和对艺术歌曲中音乐素材的沉稳把握,也充分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的音乐表述功力。

二、关于节奏节拍

(一)变化的节拍

《老马》曲式结构共分为四个大块:引子和主题三个部分。而这所谓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与大多数艺术歌曲一般,采用的是三段体形式。全曲共有41个小节,一共改变节拍7次。引子部分的自由节拍,主题部分主要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分别以2、3、4为拍数,来实现丰富多彩的节拍变化。整首作品主要以复拍子四四拍和八六拍为主,而单拍子四二拍和四三拍仅占有整首曲子的两小节。节拍变化如下所示。

引子 A 连接 B A1小节数 1-3 4 5-11 12 13 14-17 18-30 31 32-41拍号 自由节拍 2/4 4/4 3/4 4/4 4/4 6/8 2/4 4/4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整首作品的情绪基调随结构布局的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曲家对有限的素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运用和延展。引子虽然从整体的旋律音调和音高素材上看,与主题的材料看起来相差甚远,但是从节奏的轮廓感和旋律的音调安排选择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核心节奏

音乐的重音可能产生于音的强度,音的高度,或音的持续;促进一个重音的因素越多,这一重音就越圆满。当有关的旋律对位及和声的作用加以强调时,节奏的律动可更为清楚规定。比如,作曲家在安排切分节奏中会包含所建立的律动错位,但它不一定会妨碍节拍。如果所创建的律动不与节拍一致,切分的重音可能与节拍相同。作曲家在创作中对于节奏的运用会对曲子中各种元素加以更深层的选择。比如一个节奏型的任何部分,可用一个音符、一个休止符、或者曲目中大量的附点来拉长。

作曲家用引子中的特色节奏和主题中两个核心节奏构成。特色节奏,营造故事背景气氛,两个核心节奏加以丰富和变化拓展贯穿整首乐曲。特色节奏用散拍子方式在引子部分快速的奏出,犹如装饰音一般。引子中的前两句以此节奏发展。

核心节奏Ⅰ,为主题第一个部分和第三个部分运用的切分节奏、切分音、切分休止。由于作曲家对音乐感觉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运用切分节奏使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改变和强调,使主题第一部分中核心音C音更加灵动的运用在作品中。

核心节奏Ⅱ,为主题第二部分在八六拍流动的音乐节拍。大量运用核心节奏Ⅱ,使旋律在核心音G音和C音上绵延续进。

旋律及和声的线条,可使它们用对立的方法来切分:违反和声律动而切分的旋律线条,违反旋律律动相比较的和声及旋律的律动。作曲家可通过改变节奏节拍作为一种音调的兴奋剂,推动乐曲流动发展。

三、关于和声

(一)和声进行方向——连续完全五度

和声进行中的连续完全五度,如果作曲家没有富有想象地加以运用,就会让人感到空洞和厌倦;在当代音乐创作的和声进行中移动的任何音的组合的音级度数的一致,要求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法能力和灵巧睿智的创作功底。五度音程是虚空的、模糊的。它们在现代作曲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和声素材。

可在紧密的八度进行的和弦上两声部写作中找到:

谱例1

可在一个模进音组与下一个模进音型处找到:

谱例2

在浩瀚的音调素材和音高组织中,五度运用的多种进行方式在创作技法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二十世纪和声中,作为进行的和弦音响的一部分,它们并不影响一般结构就能应用。通过各种方法,有助于把五度放到背景中去。连续的五度可放在低声部,而其他声部则用反向和斜向进行。五度在上声部会变得突出,但注意力可因有节奏地运用,轻快的伴奏声部而转移。

作品中变化音的五度可以用得很自由,有一个声部跟五度进行成为反向进行。在一些五度进行中插进其他的音程,可以减少声部的单调性和空洞感。在实际的创作中,五度和声的进行方向还有许多方式。反向的外声部也可与内声部的五度进行一起使用。五度进行在上声部可因在低声部放置五度音程的三度音而变得柔和。跳进的五度,当它们跳进到同和弦的和弦音时,柔和华丽的内声部有助于转移对外声部五度进行的注意力。

(二)四度叠置构成的和弦

二十世纪作曲家应用四度和声也就是四度叠置而构成的和弦,四度构成的和弦由叠置四度音程来建立。《老马》中,可以看到钢琴声部中四度叠置构成的三音和弦的音程安排是增—完全。在四度和声的所有类型中,其转位是可能出现的,转位改变相同音程和声的单一。每一转位,因为有五度的出现,都能为原有和弦构成增添色彩,都可用来作为基本的结构。

谱例3中出现的四度叠置构成的三音和弦,属于增四度和完全四度叠置在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出现。

谱例3

谱例4中完全四度音程连续下行进行是暧昧的,因为所有用等距离音高所构成的音程一样,任何音程中音都能起到根音的作用。这种无根音的和声在调性上无差别,把确定调性的任务放在最富有生机活力的旋律线条声部上。

谱例5中某一声部装饰音后带旋律倾向的四度和声连续下行进行。

谱例4

谱例5

谱例6是四度叠置构成的三音和弦的第二转位,转位后有五度的出现,增五度的形成增加和声色彩。原位四度叠置的和弦也并不是完全四度的形成,相比作曲家在使用四度叠置和弦也有不同的见解。

谱例6

(三)二度叠置构成的和弦

大小二度两者都可用于二度构建和弦的建立,增二度音响效果是三度的。构成三音和弦的音程类型有四种:大-大、大-小、小-小、小-大。

谱例1方框中,作品一开始的右手部分就是二度叠置构成的三音和弦。二度和声用密集位置时,容易紧缚在一起,但由于上方增二度在效果上是三度的,僵硬的二度构成和弦增加线条的自由与声部活动的空间。而这句其后跟随的二度音程随并未构成二度叠置构成的三音和弦,但在一定程度与第一和弦相呼应。引子第二句与第一句如法炮制,而第三句虽然与之比较整句有出入,但仔细分析依然能发现二度因素交替呼应。

作曲家高为杰对于现代作曲技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驾驭能力,对于二十世纪和声的运用更是游刃有余,在创作艺术歌曲中对于和声的把握也有自己的设计,五度的各种形式、四度、四度与二度结合等各种的线条的连接与安排十分自由舒畅。

四、音高材料

(一)五声性特征

五声音阶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形态之一,作为音程看,不包含小二度(大七度)和增四减五度的特点。高为杰先生偏爱五声性的音调特征,音程的安排、音阶的构成、各声部线条的纵向关系等都能体现五声性。《老马》音高素材中只出现过几次小二度。不单单在艺术歌曲当中,在高为杰现代音乐以集合来创作的作品中,其中集合的构成大多也具有五声化的特征。比如《远讯》和《雨思》中都会有五声性特征。

《老马》中,除了在音高材料上的五声性特征外,钢琴声部的纵向音程结构上也常常体现出五声性特征,具体体现为大二度和三度以及四、五度的纵向音程关系。足以说明高先生在创作中对于五声性的热爱,从而通过自己高超的创作技法对传统音乐更好的发挥和继承。

(二)半音音阶

半音音阶由一个八度可以凭借移动的中心音而富有主音感,也可以没有明确的调性。相同距离的全音音阶和相同距离的半音音阶一样,不再能构成调式的变体。但相同距离音程的混合音程或和弦的任何结合能从这一音阶中建立。可以通过和弦关系的确定是半音阶的进入某一主音中心的特征。半音音阶和声常常包含多种音程素材。非半音音阶和声的半音音阶音型;声部的半音进行所形成的混合和弦结构;当旋律音的特征音组合垂直地运动使,和弦由水平的主题中的音程所构成。《老马》中的半音阶是在旋律与伴奏声部的巧妙结合下出现的,所有半音交替穿插在不同声部,以形成曲调的独特魅力。

结 语

艺术歌曲《老马》的词是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4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写的一匹负重受压、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实际上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这首诗以它所表现的严肃执着的人生态度和朴实常态,意蕴丰厚的风格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诗人的现实主义创作奠基开路,也为不断发展的中国新诗树碑纪程。而高为杰先生为这首诗谱曲刻画了更微妙和深刻的形象,引发广大音乐同行和音乐爱好者的沉思与思考。高为杰在《老马》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先进技术的借鉴与融合,也显示出作曲家高深的艺术歌曲美学思维逻辑。

尽管作品明显是有调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调性音乐,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对于音的组合上则表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无调性音乐,由于没有调性逻辑的存在,和声在很大程度上又退回到调性逻辑以前的含义,各种关系的几个音同时发声或者对位结合产生的结果,都不意味着无调性音乐中音与音的构成以及和弦之间的连接是随意的。高为杰先生艺术歌曲《老马》中的创作技法是在对中西方传统继承与发展上,加以变化和创新,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国作曲家音乐作品。■

猜你喜欢

谱例二度音程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音乐游戏玩起来
剪辑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