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理》杂志办刊路径探析
2021-10-27曹洪刚
曹洪刚
摘要:《乡村地理》杂志以“发现乡村价值,展示乡村之美”为办刊宗旨,被誉为期刊行业中“一颗不可多得的新星”。本文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田野调研、摄影作品选择等方面分析其办刊路径,探讨如何发挥行业期刊优势,在垂直化领域深耕,以期为办好专业期刊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地理》 办刊理念 乡村价值 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杂志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地理旅游类杂志,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其办刊宗旨是“发现乡村价值,展示乡村之美”,重点聚焦于乡村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艺术和哲学等方面。杂志创刊之初就以创建品牌栏目为己任,目前创办了“开卷阅图”“观点”“封面报道”“最美乡村”“乡村文化”“乡村智慧”“乡村报告”“乡村视觉”“域外乡村”“乡野酒店”“他的乡村”“专栏”“画家的乡村”等栏目。笔者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田野调研、摄影作品选择等方面分析《乡村地理》杂志的办刊路径,以期为办好专业期刊提供借鉴。
一、积极策划报道,突出杂志选题重点
《乡村地理》杂志是传播生态文明,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乡村的良好载体。通过对乡村文明的报道和宣传,杂志力图构建更加质朴而美好的乡村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选题策划凸显“贵”地之美。2014年杂志创刊之时正值贵广高铁开通之际,贵广高铁的开通对贵州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此,编辑部策划了“贵广高铁沿线乡村”的文化专题,该策划以乡村视角为出发點,对贵广高铁沿线的乡村文化做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意在全面、立体展现贵广高铁沿线地理、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揭示这是一条承载梦想的高铁线。该专题的推出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好评,很多读者将专题报道中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伴随高铁网络在贵州省的不断完善,2019年冬季刊又策划了“坐着高铁游贵州”专辑,主打“一战一景”,通过高铁在贵州的站点设置,将贵州本土的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对沿高铁线周边的乡村文化进行深度呈现,展现了新时代的乡村之美。2020年秋季策划的“重走长征路”专辑,致力于挖掘红军经过并驻扎村落的人文历史及贵州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专辑从不同侧面让读者重新感受了长征之路与当代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蕴含历史时空的文化意蕴,又具有现实的美感呈现。因此,以时事热点为出发点,策划相关主题报道,成了杂志办刊之初就定下的选题方向。
2.以地域报道呈现地理特色。以地域为中心进行选题是杂志的特色,自创刊以来,杂志主要立足于贵州省这一独特的区域地理,依托丰富的地域资源策划了诸多展现地域特色的专辑。例如,2015年,杂志秋季号成功策划了“发现乡村贵州专辑”,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从多个视角解读贵州乡村。为此,编辑部邀请了研究贵州文化的专家撰写专辑文章,从生活哲学、艺术美学角度出发发现“贵州十大最美乡村”,这些作品向世界呈现了贵州乡村的惊世之美,展现了贵州乡村的特色,专辑制作深化了杂志的深度报道能力。随后,杂志相继推出了黎平专辑、安顺专辑等重磅选题,收效良好。2020年夏季刊,针对近年来的“最美乡村”主题策划了“最美乡村 乡村报告”,内容涵盖了晚霞村、纪德苗寨、泗渡村、长碛古寨等特殊乡村古寨,为读者呈现了最美乡村建设的最新成果。这些报道既有落脚于某一区县层面的,也有聚焦于某一村寨的。可以说,杂志对贵州省不同区域的独特地理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呈现。
3.聚焦文化元素展示文化特色。杂志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中心进行策划,为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自创刊以来,杂志先后策划了包括“锦绣贵州”“古法贵州”“探寻贵州古建筑”“贵州非遗故事”等与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相关的专题,凸显了杂志的文化特性。2020年的春季刊则以“走进贵州历史文化街区”为主题,为读者呈现了贵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生活和饮食,发现身边的日常文化之美,增强了杂志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厚重感。2021年的夏季刊则以展现“最贵州的图案”为主题,通过探寻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为读者展现了包括苗族的百鸟衣、银饰图案、剪纸,布依族蜡染的“涡状纹”,彝族漆器的图案,侗族鼓楼的图案等在内的特色图案,揭示图腾、记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文化关联。基于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以及对特色文化的展示,使杂志在传播乡村之美的同时更具文化品位。
二、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深度把握报道对象
在杂志每期专辑策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报道对象及其相关的区位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先期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只有知道了报道对象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好地寻找选题立意,做好专辑策划的内容配置和报道。因此,每期杂志策划前,编辑部成员都会进行头脑风暴,在确定选题策划方向后,就开始对所策划的报道对象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进行文献方面的探寻和梳理,寻找乡村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乡村,以历史为依托,发现乡村文化的灵魂,让报道显得更厚重。
以杂志策划的“乡土黎平 百里侗寨”为例,编辑部成员在黔东南黎平县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文献资料查找、摄影作品拍摄和田野调研工作。编辑部首先对黎平县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展:历史资料典籍、当代人著述和当地政府各部门正在推行的计划书等相关资料。一是历史资料典籍,这部分主要是查看黎平县历史文献资料,如《黎平府志》《黎平县志》以及历代关于黎平的史料汇编;二是当代人著述,这部分主要是查找关于黎平县历史、文化、民俗、旅游、地理等方面的当代人的著述,通过中国知网、读秀学术、图书馆、网上书店等多种方式进行搜索和查阅;三是当地政府正在推行的计划书等资料,其获取的主要渠道是黎平县各职能机关,如旅游局、文物局、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宣传部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资料查找与收集,编辑部对一个区域和乡村的历史地理文献可以掌握得比较全面,这为后期专题报道的全面、深度展开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深入乡野村舍,发现乡村价值
走进田野是杂志创刊之初就践行的一条原则,走到乡村世界,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发现乡村的发展变迁,发现乡村的价值,正是杂志的追求。
1.实地采访,展现乡村变迁。杂志从不同角度制作了两期黎平县专辑,分别是“乡土黎平 百里侗寨”和“美了乡村 富了百姓——黎平旅游扶贫纪实”。这两期专辑制作的成功离不开记者深入田野调研工作。在制作“乡土黎平 百里侗寨”中“乡土黎平文化坐标”“乡土黎平”和“百里侗寨”三个栏目时,都需要进行实地采访。为此,记者在黎平县驻点1个月有余,采访编辑这期专辑,发现黎平县乡村的价值。因前期准备充分,在后续的报道中,为读者全面呈现了黎平当地包括翘街、风雨桥、天生桥等在内的文化坐标,展现了乡土黎平的地理区位、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活态文化、传统节庆、自然资源等,出版和传播效果非常好,获得了极大赞赏。2018年,贵州省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黎平县举办,这次编辑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为黎平县策划了“美了乡村 富了百姓——黎平旅游扶贫纪实”专辑,通过“旅游之梦”“扶贫之路”“创业之星”“脱贫之美”和“画外之音”等栏目展现黎平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效。本专辑作为贵州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会刊,在全省进行展示,得到参会者的赞许。专辑还获得了2018年度贵州省第三十四届贵州新闻奖三等奖。
2.深入调查,发现乡村价值。好的策划和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实地采访和田野调查,深入调查是发现乡村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域外乡村”栏目是杂志观察世界乡村发展的一个窗口,栏目每期都会邀请研究世界乡村的文化学者,通过他们的田野调研撰写其他国家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为国内的乡村发展提供借鉴。该栏目策划了日本白川荻町的乡村艺术《白川荻町 乡村生存发展中的智慧和艺术》、不丹的乡村见闻《走心的不丹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展现智慧之光》、瑞士的乡村智慧《汉尼先生和他的农庄—瑞士农庄见闻》等系列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域外乡村体验,也为国内乡村发展提供了样板。“乡野酒店”栏目是一个关注乡村酒店,探寻乡村民宿,为旅行者的行走提供方便的栏目。通过旅行达人的亲身体验,杂志策划了《肯尼亚长颈鹿酒店》,这是非常有特点的酒店,在肯尼亚长颈鹿酒店居住的时候,可以喂长颈鹿,这是很多人未能体验的一种感觉,具有奇特性。随着近年来民宿在国内的兴起,2021年的杂志还重点关注乡村民宿,先后策划了诸如《侗天井上—90后民宿主的田园梦》《云舍·姑苏小院—苏派风格与贵州山水的完美结合》《月在山居—住在梯田上 枕在山林间》《群峰之上—60年星龄民居的传奇改造》等报道,展现了清幽唯美、世外桃源般的乡间生活,为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四、融合图文叙事,展示乡村之美
诞生于新兴媒体蓬勃发展时期,作为以纸为媒的新创刊物,如何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就非常考验编辑部的水准。对于纸质刊物而言,文字是其基本的内容呈现方式,但作为报道价值、展现乡村之美的《乡村地理》来说,仅有文字是不够的。因此,在文字之上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视觉享受,在纸质载体上发现视觉的美,正是期刊提升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思路。由此,大量的美轮美奂的摄影艺术图片的使用就成为杂志的一个特色,而图片与文字融合的叙事模式也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不仅能够在文字报道中感悟乡村之美,还能够在摄影图片中直观欣赏乡村美景。由此,实现了文字理性、深度报道和图片感性呈现的交织。其中,最能体现杂志摄影作品魅力的栏目为“开卷阅图”“乡村视觉”和“最美乡村”三个。
“开卷阅图”栏目的设计为一幅高品质的乡村美景跨页图,给每位读者打开杂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例如,《赤水切角丫千鹤岛》《菲律宾巴拉望的海岛村》《从江加榜梯田》等乡村世界摄影作品,用跨页形式展现图片,提升了读者的视觉体验。
“乡村视觉”栏目是《乡村地理》品牌栏目,带领读者寻找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探寻乡村在自然界中展现的独特魅力,从而吸引读者感受乡村的文化价值。例如,杂志社约请了知名的摄影师冯木波拍摄福建土楼的萤火虫世界,使读者在视觉冲击力下,体验乡村世界的美妙。杂志还策划了马鞍底的蝴蝶《蝴蝶之乡马鞍底》和遵义的朝天小辣椒《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等摄影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乡村文化时感受乡村的独特景观。
“最美乡村”栏目通过摄影作品和记者的亲身体验组织栏目文章,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乡村的魅力。例如,“贵广沿线十大最美乡村”专题集合了广东、广西和贵州等优秀摄影师的人文和自然摄影作品,将艺术和摄影结合并配文呈现,展现给读者精选的贵广高铁沿线十大最美的乡村。再如,“中国乡野最美星空”精选了全国各地观测星空最美的乡村地点,展现给读者最美的星空视野。“最美乡村”栏目的设置,重在突出乡村的美,独具特色,将富有人文情怀的乡村风土人情展现给读者。
五、结语
在媒介资源丰富多元的时代,《乡村地理》却以其纸质载体获得了成功。杂志通过多年的办刊实践,在选题策划、专题报道实施和内容呈现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杂志通过积极策划专辑,做好报道的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深入田野进行实地采访,最终以图片和文字融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新時代的乡村之美和乡村价值所在,成为很多人心灵得以慰藉的新媒介。
作者系贵州日报报刊社主任编辑
本文系贵州新闻出版广电局2016年重大招标课题“贵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ZXWCBKT2016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新立.乡村地理志[J].朔方,2017(04).
[2]孙晨萍.从地理视角认识乡村振兴战略[J].文化产业,2021(16).
【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