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担当的书画艺术特色

2021-10-26温绍江李丽江

今古文创 2021年37期
关键词:诗书画担当

温绍江 李丽江

【摘要】 云南明末清初的担当,在诗书画的成就上可称“三绝”,人称“滇中第一人”。本文从担当的书画艺术成就上,分析其书画艺术特色。

【关键词】 担当;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2-02

明末清初的云南艺术界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担当,身处一个朝代更迭的时期,这意味着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十分动荡的。然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能集“诗书画”于一身,担当的艺术造诣之深厚在云南艺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担当的生平

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1573—1673)。他的祖籍在浙江淳安,在明代早期实行了军屯制度后,担当的祖先于洪武年间搬迁来到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岁三月十二日,担当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晋城东边街道上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高祖、祖父、父亲,三辈都能诗文。担当小时候就非常聪慧,方圆几十里的乡里人们都知道他从小便善于诗文,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然而他成年后的仕途之路却非常坎坷。社会动荡、现实的残酷和科举的失败,让担当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为他出家为僧埋下了伏笔。

年幼时的担当跟随父亲到中原拜师学艺,担当的绘画艺术得法于董其昌,后面又师从于李维桢。担当多数的时间是在灵山度过,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伴寄情山水,或与同伴下棋、论书、写诗、作画、舞剑。董其昌曾称赞他:“温淳风雅不必去伏地惊及四界之藻,不必去伏前后之塞及有少陵之法。”

33岁科举落选后,他返回云南,然而时逢崇祯元年贵州土司作乱便绕道而行,游历江苏、湖北等地。担当在空山拜访了陈继儒(陈眉公),向陈眉公求教,学习绘画,听他们谈诗论画使其大开眼界,直至39岁时才回到云南,陈继儒称担当:“灵心道响、当为世间奇男子。”在多年之后,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来到云南昆明晋宁县,与担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在游行记录中写道:和担当见面的时候,都认为认识得太晚了。担当虽然穷困,但不能辜负陈眉公之意,因为是朋友的朋友,担当还救济了徐霞客。两人交谈甚欢,颇有世间有伯乐,伯乐能识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伯乐却不常见之意,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御史李一鹏也称赞担当为“南中高士”,云南巡抚钱士晋还称担当为“云中第一鹤”,世人则将担当、苍雪、介庵推为“滇中三僧”。

二、担当的书画艺术成就

世人提到担当都说他是一个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大家,拥有超高的艺术天赋,加上每天潜心学艺,寄情山水,他的笔墨犹如游龙飞凤般挥洒自如,其书法远近闻名,草书近似怀素行书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擅长于山水笔墨。担当的诗作有《修园集》八卷,记录了他早期13—50岁的作品;有《撅庵草》七卷,记录了他晚年50—70岁的作品。担当所作的诗词用词新奇、非常新颖,并且视觉独特,他的诗大多反映了明末清初之际整个动乱的社会,有一种壮志难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伤。正如他自述所说:“少年豪气迈群雄,晚年生涯诗画中。”

(一)担当的书法艺术成就

担当的书法艺术,早年深受董其昌的影响,清爽秀气,运笔稍微偏软,直到晚年之时才达到气势磅礴的境界。他自称属怀素家风,事实上却独创风格,晚年时候的担当书法运笔刚劲有力、老辣、奔放豪逸,笔风卓然自立,笔骨神清,布局上常使用较疏行距,字体大小相间合适,给人看上去非常舒服,他的作品墨迹堪称“云南书法之宝”。从担当的书法中,似乎可以读出他的人生所遇所感、他的洁身自好以及他的爱国之心、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

担当在鸡足山用10年时间学习研究书画技艺,刻苦研习前人的书法造诣,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地积累众书家之所长。休息的时候还要和同伴大错切磋书法,他们在一起写书、作画、论诗,与山水为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山上的石崖、山间的草木、山涧的溪流,每时每刻都见证着他们的友谊,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他们志同道合,在书法创作中彼此鞭策,不断地提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进一步。

担当有很高的书法天赋,加上自己的勤奋学习,在书法创作中就像游龙飞凤一样洒脱自如,当时的人们都知道他的书法所长。担当在他书写的作品中,并不拘泥于成法,显得十分豪放,同时,他常常采用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方法,让整幅作品的整体效果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了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了担当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这也是担当诗书画之所以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如《草书大痴画诀手卷》书法以行、草为主,在构图、布局、用墨上都恰到好处。通过運用笔画章法表现自己的情怀,行笔毫不拖泥带水,结体和分行布局相得益彰。又如《草书七绝诗轴》锋芒毕露、苍劲有力、豪放自如。虽短短几句诗词,便可以看出担当对书写的熟练,不仅有一种大漠孤烟的悲壮,而且更有浑厚有力的豪放,真是气韵生动,读来令人神往。

担当在书写过程中,将笔墨刚柔、轻重缓急运用得信手拈来,可见担当对书法创作的领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担当山水画艺术成就

担当的绘画艺术也是得法于董其昌,他早年在中原学习绘画,直到科举落选时才回到云南晋宁县。在他晚年时期,经历了世俗变化、朝代变迁,终于打破藩篱,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担当对于自己晚年的画法也十分得意,他还写了这样一首诗:“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绘画艺术造诣的自信。

虽然担当向董其昌学习,但对书画的思想内容和情怀却产生了相反的影响。董其昌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而担当则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反清思想,多写山水遗迹,具有重要意义。担当的画风属于清冷枯淡,大部分以泼墨山水画为主,并结合写意人物画。临习他的书法和绘画时,能深切体会到他所下的功夫之深,画面上的寥寥几笔,确实是真山真水凝练于笔墨之间,章法布局中的风景人物,担当只需几笔就表达了人物的外形、动作、身份,甚至内心,给人一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的感觉。

担当作画时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担当画面的墨构图非常简单、高度概括,黑白之外留给人们很多想象不尽的空间。担当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一筇万里》《三驼图》等,从《三驼图》的画面中和题画诗里,可以看到具有强烈的讽刺附庸权贵之意,可以看到担当是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在他的绘画世界里,许多事物都是难以理解、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充满激情的山水画已经没有最重要的构图方法。担当的山水画就已经没有山水最重要的皴法,所谓“大象无形”,也许他的艺术成就就存在于构图的险峻与破险之上。

在明清之际的美术史发展历程中,人们只知道著名的八大山人和石涛,担当却没有占据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由于云南地处偏远的客观条件造成的。担当和石涛、朱耷素未谋面。但是石涛对担当的评价很高。当他读到担当的诗作时,也情不自禁地认为担当太厉害了。当石涛看到担当的“米点山水”时,感叹道:“这不是米南宫,这是高贵的书啊! ”可见担当的诗书画艺术之高深。担当绘画的题材大多为寒山古寺、荒野渡口、疏林冷色一类。在欣赏他的画作时会感到寒冷和荒凉,冷和安逸的气体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个结果和“我心”是一致的。正是作者从强烈的主观感受出发,穿过简单的形式,从对象的高度概括来看,从“我心”出发所作的。担当称这种绘画为“无画之画”,因此与“无诗之诗”相似。他晚年的山水画大多为十分萧瑟的山水,笔墨十分简练,这实际上也是画家一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一种心境。

担当的简笔山水人物画,用笔十分突出,个性鲜明,在他绘画的大多作品中都是直接用水墨来表现,很少用色,不泼墨或晕染。他常常利用笔法和墨色的有力结合,每一笔都体现出笔法的变化和墨色的变幻,这也是担当形成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原因,让自己在国画技法中独树一帜。

三、结语

担当圆寂至今已有300多年,他与他的书画艺术不断启迪着人们艺术创作的灵感。作为“三绝”的诗、书、画,交相辉映,不是一个城镇,一个城市,而是整个世界。让学习书画的人犹如珙壁。正所谓:天地正气中不磨灭于人间,当此百花齐放之日,使其芬芳馥郁,弥漫于瀛寰,是所望于……

担当能够打破藩篱,大胆创新并不容易。因为他长期处在云南昆明的偏远山区,还隐居在丛山峻岭的鸡足山上,几乎与中原隔绝,这也是他的名气不及八大山人和石涛的原因,但是他对明清画坛的贡献,在云南艺术上的奉献,即使不被誉为“遗民绘画的第一声音”,也应该承认他在西南边疆的“独特”。担当用一线一笔将一山一水升华为一种境界,端庄而不呆板,流畅而不轻浮,在笔墨创作中营造出丰富的意境,他的画作亦有奇气。

担当曾说:“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空处想鸿蒙。”后人称他的诗书画“三绝”艺术特点有:生辣豪纵,冷逸超脱,形神兼备,大巧若拙。担当能在动荡混乱的社会之际,将诗书画合而为一集于自身,于诗书画言情,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细细品他的各種作品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作品的力量,给人一种不一样的领悟境界。

明末清初的云南艺术,担当可称“滇中第一人”。

参考文献:

[1](明)担当著,余嘉华,杨开达点校.担当诗文全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2]方绍忠,黄云松.发现点苍山[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

[3]高奣映著,侯沖,段晓林点校.鸡足山志[M].上海:中国书画出版社,2004.

[4]李昆声.担当书画全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温绍江,男,保山学院,本科,美术学国画专业。

李江丽,通讯作者,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诗书画担当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诗书画苑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