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研究

2021-10-26古俊梅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被现代人所忽视,看不到传统文化散发出的光芒,因此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保护力度展开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75-02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加上如今短视频的崛起更是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视野,社会的进步却越来越局限人们的眼界,加上各国文化的交流,逐渐出现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给中国人留下富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前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代表中国力量的文化输出,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不能遗忘的一部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城市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缺少传承人,这样下去许多文化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子孙后代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

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而流传下来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从中汲取精华进行再创造加上现代文化理念,从传统文化中能窥探前人的文化思想和中国发展道路,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极其重要,主要表现在丰富中国文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这两大方面上。

(一)推动中国文化实现国际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和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组成,每一份文化背后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汗水和智慧,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中国文化添上了绚烂的一笔,让更多的人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

不仅如此,中国要寻求发展,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好的出口,加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许多的中国文化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的文化实力,不断创造出中国的文化品牌,如北京的长城、河南登封的少林功夫、年画、糖人等带着中国标签不断走向国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

(二)丰富中国文化团结各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文化思想。加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智慧,使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色,同时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也会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使各个民族都团结在一起,一起为中国的发展谋智慧和出力量。

不同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在继续保持该民族独特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各民族的团结力量。例如,朝鲜族的农乐舞是第一批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舞蹈,有了国家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农乐舞,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朝鲜族的文化,其乐融融的沟通交流,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

发展现状

(一)推广力度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继承的最大问题就是国人的推广力度不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让更多人的了解、接触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文化价值,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但是目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在特定的区域中存在,没有进行推广和传播,没多少人了解其文化意义,更不要说如何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单单靠个人的力量进行推广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背景,推广就会常常碰壁,这需要国家的力量参与帮助非物质文化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了解多样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主流文化之中,才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更多人知晓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纳入不全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截至目前我国统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18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歌舞和杂技等等,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间艺术的代表,但是这些仅仅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纳入保护名单之中,还有一些没有进行统计或者由于数据的缺失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保护,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不良影响。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统计,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各种数据库用以储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目,再加上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建立富有文化气息的信息,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数据库的更新,不断纳入快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

具体措施

(一)借助多方资源进行文化推广

文化推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加强推广就少不了年轻的血液和热情,未来是青年人的天下,所以应当好好利用青年资源进行文化保护的推广。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各个高校资源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青年人认识到文化价值,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在高校开展文化节,文化节上支起许多小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可以通过公益的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后续的推广。如售卖香包或者手工艺品剪纸、布艺,还有木雕等,高校人员通过实物对文化产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地推广,甚至有些感兴趣的学生直接从事相关的推广职业。还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中加入民间文学,邀请专业人员唱戏或者讲述民间故事,故事的一波三折和反转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力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对文化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足够的统计和了解才能进行后续的推广和保护措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云储存,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在需要调取的时候也非常方便,有了数据库的建立也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这就需要管理层不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语言不断更新数据库,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保护,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看到,不至于掩埋在众多的文化之中,失去文化的多元性。

(三)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力度

传承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承人掌握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技能都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保护的有效性,因此应当不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传统文化核心技术和艺术精髓的掌握,增强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国家可以提供资金和环境开办传承人的培训会,邀请最具有文化核心技术的师傅进行讲授,对其传承人的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评估,考核合格的传承人才能颁发结业证书,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傳统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境,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价值,将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借助多方资源进行文化推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等方面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力量,积极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断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陈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法探析[J].今古文创,2021,(23):74-75.

[2]林继富.中国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的法律保障[N].中国文化报,2021-06-10(002).

[3]黄辰鑫.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的保护及传承[J].中华武术,2021,(06):87-89+96.

[4]张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造纸技术的传承与保护[J].文化产业,2021,(04):69-71.

作者简介:古俊梅,女,汉族,河南巩义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群文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