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场景的“十四五”合肥市人口发展预测

2021-10-26孙中锋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合肥市十四五

□ 张 彪 王 懿 孙中锋

近年来,合肥市已在工业化、城市化两大方面取得骄人成就,但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实施现代化大城市的“1331”战略,倾心打造“养人”之城,促进产业与人口、人才的快速集聚,无疑需要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战略做出有科学性、有效性的规划。因此,本文从人口预测角度出发,基于合肥市现有人口数据对合肥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对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合肥市“十四五”社会政策与人口规划发展的有效衔接。

|文献综述

人口预测是运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根据某地区人口现状以及人口发展的可能规律进行分析,来对该地区未来一段时期的人口数量、结构等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经过多年发展,人口预测已经有很多方法,包括自然增长率法、年龄移算法、Leslie 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众多方法各有优劣,不少学者也采用上述方法对人口进行过预测。如张海峰等用四种模型综合对西宁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比较各模型优劣[1]。曹建基于Leslie 改进模型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中国人口预测与分析[2]。陈霞、肖岚在Logistic 种群增长模型中引入适当形式的收获函数,得到改进模型后对中国人口进行预测[3]。黄积星、乔国通以安徽省为例,基于灰色理论模型对未来出生人口进行预测[4]。侯瑞环、徐翔燕通过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对新疆人口数量进行中长期预测[5]。学者们对人口预测以及预测方法进行过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普遍发现这些研究都过于侧重于对模型的叙述以及预测结果的纯粹说明,并没有更多针对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基于合肥市现有人口数据,采用趋势外推法与城市出行的人口模型法来预测合肥市的人口发展趋势,重点对于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合肥市人口数量、结构变化趋势,给予相关对策与建议。

|“十四五”合肥市人口发展预测

(一)数据来源与预测方法

本文根据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合肥市常住人口数据,结合合肥市2015 年、2019 年人口数据,作为开展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依据(表1)。

表1 合肥市常住人口数据(单位:人)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城区五岁组人口数量,结合分年龄段人口分布特点,测算合肥市单岁组的年龄结构,形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作为人口结构模型预测的主要输入数据之一。同时根据合肥市2019年百岁表,形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2)。

图1 合肥市2010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

图2 合肥市2019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

本文采用“(总量和结构)初步测算+(空间分布)反馈调整”两个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对合肥市2025 年人口进行预测。人口总量测算模块中,首先在2019 年各个区县人口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趋势外推法得到合肥市人口增长的第一套(基准)方案,进而考虑未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变化对人口的吸引作用,利用考虑城市半径的常住人口模型法分析确定2025 年合肥市人口总量预测的第二套方案。其次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国际人口预测软件,预测合肥市分城区的人口占比以及各城区内部人口年龄结构分布。

(二)常住人口总量预测

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的基本思路为:分析现有的合肥市主要年份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之后认定该趋势在未来几年不会改变,从而推算出2025 年合肥市的人口总量。本文采用联合国预测数据进行对照计算。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处每年度发布《世界人口展望报告》,该报告对全球各国人口规模超过75 万城市的城市化地区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列出合肥市2000-2025 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新预测值(表2)。

表2 《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合肥市人口数量预测值

其所采用的人口预测模型是基于计算城乡比率使用外推法预测城市人口:首先计算每年城乡比率的平均变化率,城乡比率的变化与城镇人口变化率和农村人口变化率的差额相关,假设城乡比率遵循符合逻辑的路径发展,将城乡比率的变化率进行外推;之后建立“国际模型”,认为城乡发展差异的变化在推测期内虽然不会保持不变,但是会趋同于全世界两百万以上人口国家假设的城乡发展差异,因此可以使用148 个国家的城乡发展差异数据(即城乡比率)进行回归;最终将预测城市的相关数据带入模型得到该城市预测人口值(表3)。

可以发现,虽然常住人口数据与联合国预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在人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将合肥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与联合国预测数据相除得到2015 年和2019 年人口比值,取平均值1.96,可以认为两者在数量差距上相对稳定(表3)。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处2025 年合肥市区人口预测值为454.9 万,结合上述两个年度人口预测值与实际统计值的稳定比例进行折算,并对结果取平均值即得到2025 年合肥市常住人口总量,约为998.72 万人。

表3 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数据与合肥市区实际人口总量的比较

2.考虑城市半径的常住人口模型法。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般而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当城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其公共服务设施也应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水平。《马丘比丘宣言》中也提到,“交通是被看作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而道路网络可以说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经脉,依托于路网的流动性如此之高,以至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都随之增长。城市半径意味着,以市中心为原点,绝大多数(超过90%)的出行起点或终点都分布在以此为半径的圆圈之内。一般来说,城市布局的扩大是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共同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半径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净流入地区的城市半径往往较大,因此以城市半径预测常住人口规模也是较为准确的选择。

2017 年根据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合肥市城市半径为16.4 公里,郑州市24.3 公里,南京市24.8 公里,上海市30.8 公里,苏州市27.3 公里,杭州市28.8 公里。

通过相关分析,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和城市半径具有高度正相关联系,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越多,城市的半径就越大,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0。2017 年合肥市GDP 总量为7213 亿元,城市半径为16.4 公里,预计2025 年合肥市GDP 为11482.3万元,计算合肥市城市出行半径为19.1 公里左右,对应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25.25 万,按照城区人口和常住人口比例,推测出合肥市2025 年常住人口总量在1039.9 万人(图5)。

图5 GDP 和常住人口数量相关性

综合上述分析过程,将趋势外推法预测的2025 年合肥市常住人口数量结果定为情景一(基准方案),城市出行半径模型法计算结果定位情景二(最高方案)。最终方案对两种情景方法取平均值,得到2025 年合肥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019.36 万人(表4)。

表4 不同情景(方案)下2025 年人口初步预测值

(三)人口结构发展趋势

采取与常住人口预测同样方法,得到合肥市2025 年各城区人口总量预测结果(表5)。从各区县人口总量来看,除庐阳区和长丰县,其他区县常住人口都已经达到百万以上人口规模,这也为各个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人口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和养老设施服务的人口年龄段测算各城区在相应年龄段内人口占比,从而可预测2025 年人口结构情况(表6)。

表5 合肥市各城区人口总量预测结果

表6 合肥市各城区人口结构预测结果

将推算出的2025 年合肥市分城区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绘制成的年龄金字塔(图6),从人口年龄金字塔看出,合肥市人口增长日趋稳定,老年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常住人口中65 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14%,合肥市进入人口老龄社会,老年抚养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合肥市各个区的情况来看,全面放开二孩以来,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出生人数比较明显,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在3 年以上,缓解人口老龄化政策效应有限,庐阳区、肥东县、巢湖市65 岁以上人口均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图6 2025 年合肥市人口年龄金字塔

|“十四五”合肥市人口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一)人口增长数量问题的困难与对策

上述分析得到,在不考虑机械变动影响以及区划变更下,合肥市常住人口总量到2025 年预计将达到1019.36 万人,增长速度并不明显,按照合肥市“十四五”建设特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人口的这种增长不能满足现代化“区域特大城市”建设的需要,也不能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急需人口的机械增长、社会管理改革、区划调整等政策措施,以达到人口的集聚。

由于目前现代化大城市已经从过去对于单纯劳动力人口数量的需要转变为对“高质量”的人才需要,因此在合肥市“十四五”对于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战略背景下,可以加大对人才数量的吸引。应该着力创新集聚人才体制,依托创新平台、稳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各类人才,使全市集聚更多创新人才资源;一方面通过保障人才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突出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合肥良好科研氛围,加大对于科研费用的投入,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通过住房、薪酬等各类杠杆政策,积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回肥发展,达到人才数量的集聚,以期达到人口数量高质量增长目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建议

人口结构上合肥市老年人口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全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部分区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负担持续加重,将会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凸显有效劳动力供给制约,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增长动力。同时居家养老和长期照护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的不足,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均会造成社会和家庭巨大的养老压力。

在此未来形势下,合肥市需积极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倡导的“一老一小”作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一老”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到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应充分利用合肥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利用科技与养老相结合,推进智慧养老模式优势发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业态,以解决老年人各种养老需求为目标。同时,合肥市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投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入多方面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智慧养产业集群,让智能化服务跟上老年人的需求,以期为老年人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一小”方面,应给予生育政策更多利好,发展普惠托育以及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各种非盈利机构、优质机构或行业协会等发展,综合利用各方资源扩大服务供给与质量。如开展公益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免费开放,以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力量为依托,提供育幼家庭指导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提高照护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推动生育率合理发展。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合肥市十四五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