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响应型菊酯/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

2021-10-26方夏伦邹爱华

关键词:介孔黏虫接枝

余 圣, 方夏伦, 邹爱华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在农业生产领域,农药被广泛用于控制杂草、昆虫以及植物疾病,而在农药的喷施过程中仅有30%的药液可作用于靶标生物,其余的农药会进入河流、土壤和大气中。为达到理想的杀虫效果通常会滥用农药,对生态环境与非靶标生物造成严重危害[1]。传统农药配方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通过被动扩散等方式进行,农药在达到靶标前会提前释放,从而使农药的利用率降低[2]。因此,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靶标绿色农药配方逐渐受到关注。当受到pH[3]、光[4]、温度[5]、氧化还原[6]等生物或非生物刺激时,刺激响应型农药配方可使得农药智能释放,具有优良的农药靶标控释特性。Ding 等[7]将聚乙二醇与光响应型邻硝基苄基偶联,并接枝二氯苯氧乙酸(2,4-D),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农药偶联物,该偶联物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胶束,在无光照条件下几乎没有药物释放,但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胶束内药物的累积释放速率逐渐增加,在8 h 可达到99.6%的释放率。Sheng 等[8]以腙键诱导水凝胶法制备阿维菌素(AVHG)水凝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该体系具有温度和pH 双重控制释放特性。Yi 等[9]将硫代癸烷通过二硫键接枝到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以调控水杨酸(SA)的释放,并以癸烷为封堵剂,防止药物提前释放,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在谷胱甘肽(GSH)存在下,SA 的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无GSH 存在的实验组。虽然上述载体都能实现活性成分的控制释放,但大部分工作都集中于对外源性刺激的研究,针对内源性刺激的研究较少。酶是生物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在咀嚼性口器幼虫的唾液腺和中肠中均存在α-淀粉酶[10-11],因此,本文拟利用α-淀粉酶对环糊精的水解作用制备酶响应型载体。

本文使用自模板法制备氨基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 用于负载脂溶性高效氯氟氰菊酯(LC),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封堵剂,通过酰胺化反应将LC 接枝到HMSN 表面,制备α-淀粉酶(α-Amylase)响应型CM-β-CD/LC/HMSN 纳米粒。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测试、X 射线衍射(XRD)、动态光散射(DLS) 及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手段对空白CM-β-CD/HMSN及载药CM-β-CD/LC/HMSN 纳米粒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薄膜透析法研究α-淀粉酶对CM-β-CD/LC/HMSN 纳米粒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浸虫法与浸叶法评价纳米粒对黏虫幼虫的生物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试剂

正硅酸乙酯(TEOS)、N,N-二甲基甲酰胺(DMF)、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甲酰胺、羧甲基-β-环糊精钠盐、甲苯、无水乙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均购于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购于Sigma-Aldrich;氨水,分析纯,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C,工业品,购于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湿分散剂(SP-SC3260),工业品,市购。实验中所用到的水均为实验室自制的重蒸水。

1.2 测试与表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Nicolet iS10 型FT-IR 光谱仪,使用KBr 压片法分别测定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LC/HMSN、CM-β-CD/HMSN 样品在4 000~400 cm−1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谱。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20 型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分别对HMSN、CM-β-CD/HMSN 样品进行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测试。

X 射线衍射(XRD)图谱:采用Rigaku 公司的D/max-2550 型粉末XRD 仪分别对HMSN、CM-β-CD/HMSN 样品进行物象分析,CuKα(λ=0.154 nm)作为辐射源,测试范围为0°~10°。

Zeta 电位分析:采用德国Beekman Coulter 公司的纳米粒度仪及Zeta 电位分析仪分别对HMS、HMSN、CM-β-CD/HMSN、LC/HMSN 、CM-β-CD/LC/HMSN样品的Zeta 电位进行测定。

热重分析:采用德国耐驰公司的STA 449 F3 热重分析仪分别对HMSN、LC/HMSN、CM-β-CD/LC/HMSN 样品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介质为空气,升温速率10 ℃/min,升温范围20~800 ℃。

1.3 实验步骤

1.3.1 CM-β-CD/LC/HMSN 纳 米 粒 的 制 备 采 用 自模板法[12]合成HMS:分别量取30 mL 无水乙醇和5 mL重蒸水加入到100 mL 的圆底烧瓶中,加入0.8 mL氨水调节pH 至碱性,量取3 mL TEOS 加入到上述溶液中,45 ℃下搅拌40 min 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硅球。称取300 mg 二氧化硅球作为中空模板,加入450 mg CTAB 并溶解于乙醇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2∶1) 中,再加入2 mL 氨水调节pH 至碱性,室温下搅拌12 h 后离心、洗涤、干燥、刻蚀,得到HMS。称取100 mg HMS 于30 mL甲苯中,加入100 μL 硅烷偶联剂APTES,于120 ℃油浴中氮气回流搅拌6 h 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HMSN[13]。称取一定量的LC 加入到DMF 溶剂中,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HMSN,在室温下搅拌24 h,然后将反应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LC/HMSN。改变LC 与HMSN 的质量比进行筛选,得到最佳药载比。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得到HMSN 内载入的LC 质量(min),并根据式(1)计算LC 的载药量WLC:

其中,md表示LC/HMSN 固体粉末的总质量。

将20 mg 羧甲基-β-环糊精钠盐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PBS)(10 mmol/L,pH 7.4)中,加入19.2 mg EDC和11.5 mg NHS,室温下搅拌活化1 h,称取20 mg LC/HMSN 加入到PBS 缓冲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24 h 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的样品即为CM-β-CD/LC/HMSN[14]。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空白载体CM-β-CD/HMSN纳米粒。

1.3.2 体外释放研究 采用透析法研究LC/HMSN和CM-β-CD/LC/HMSN 的缓释行为。考虑到药物溶解性以及实际应用时的溶剂成分等因素,选用DMF与水的混合溶液(DMF 与水的体积比6∶4) 作为缓释介质。将等量的载药纳米粒分散在5 mL 缓释介质中,向其中一份溶液(CM-β-CD/LC/HMSN)中加入适量的α-淀粉酶,将装有样品的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8~14 kDa)分别浸入45 mL 释放介质中,置于恒温振荡器中避光振荡,保持温度为25 ℃,转速为100 r/min。在预设好的时间点依次取出3 mL 释放介质,并补充等量新鲜介质。将取出的释放介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在270 nm 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强度,绘制紫外吸收强度-质量浓度标准曲线,得到不同时刻药物的释放率,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ρn为每个取样点缓释介质的质量浓度(mg/L);ρi为第i次所取样品的质量浓度(mg/L);V0和Vi分别为缓释介质的总体积和每次相隔一定时间取出的待测样品体积(L)。

1.3.3 生物活性实验 为了验证酶响应型菊酯/二氧化硅纳米粒的酶控制释放效果,分别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进行杀虫活性实验。

称取40 mg CM-β-CD/LC/HMSN,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润湿分散剂至总质量为1 g,搅拌均匀,再加入99 g 质量分数为0.05% 的吐温−80 并配制成LC 质量浓度为100 mg/L 的母液,然后依次稀释至所需的实际药物质量浓度(40、10、4、1、0.4、0.1 mg/L和0.04 mg/L)。为进行对比,配制空白载体CM-β-CD/HMSN 与原药LC 分散液作为对照实验组。

(1) 浸虫法:将3 龄黏虫幼虫浸入药液中10 s,置于放有玉米叶的培养皿中,并盖严。

(2) 浸叶法:将玉米叶浸入药液中10 s,晾干后,置于培养皿中,然后接入3 龄黏虫幼虫,并盖严。

以上实验环境均为光照培养箱,温度25 ℃,光照条件为14 h(光亮)/10 h(黑暗),湿度≥50%。加药后3 d 计算黏虫的死亡率。每组做3 次平行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酶响应型菊酯/二氧化硅纳米粒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HMSN 的透射电镜图如图1 所示,所制备的HMSN 粒径为302.43 nm。通过酰胺化反应在HMSN表面修饰CM-β-CD 获得酶响应型二氧化硅纳米粒CM-β-CD/HMSN。利用FT-IR、XRD 以及N2吸附-脱附测试验证CM-β-CD/HMSN 合成的可行性,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图1 HMSN 的透射电镜图Fig. 1 TEM image of HMSN

图2 是HMS、HMSN、CM-β-CD/HMSN 的红外光谱图。由图2 可见,HMS 的红外谱图在波数1 079 cm−1和800 cm−1处的吸收峰应归于HMS 中Si—O—Si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而3 450 cm−1和1 628 cm−1处的吸收峰为Si—OH 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HMS表面氨基化后,1 530 cm−1处出现的新峰为N—H 键的伸缩振动,表明HMS 表面成功修饰了氨基[13]。进一 步 在HMSN 表 面 接 枝CM-β−CD 后,在1 630、1 423 cm−1处出现了新峰,分别为酰胺化反应后形成的C=O 键的振动峰和C—N 键的振动峰[14],由此可认为CM-β-CD 成功地接枝在HMSN 表面上。

图2 HMS、HMSN 和CM-β-CD/HMSN 的红外光谱图Fig. 2 FT-IR spectra of HMS, HMSN and CM-β-CD/HMSN

N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常用来分析介孔材料的介孔参数,如比表面积、孔径等。图3(a)所示为HMSN 和CM-β-CD/HMSN 的吸附等温曲线,从图中可见HMSN 和CM-β-CD/HMSN 的吸附等温曲线都是典型的IV 型曲线[15-16],但是CM-β-CD/HMSN 的吸附等温曲线在相对压力(p/p0)为0.1~0.4 处不存在尖锐的线型。图3(b)为HMSN 和CM-β-CD/HMSN 的孔径分布图,可见HMSN 的孔径大小主要为2.45 nm,但接枝CM-β-CD 后,CM-β-CD/HMSN 的孔径分布变宽且无尖峰存在,主要是由于CM-β-CD 接枝到HMSN 表面后,均匀的介孔孔道被封堵。根据BET 比表面积测试法和BJH 孔体积和孔径测试法模型拟合结果,得到HMSN 和CM-β-CD/HMSN 的比表面积(SBET)、孔体积(Vt)和孔径分布(Dp),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以看出,HMSN 的SBET为473.28 m2/g,Vt为0.30 cm3/g,Dp为2.45 nm,以上数据可说明HMSN有较大的孔径与比表面积,为后续负载LC 提供理论基础。而CM-β-CD/HMSN 的SBET明显下降到51.68 m2/g,Vt下降到0.08 cm3/g,Dp值难以测得。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CM-β-CD 在HMSN 表面成功接枝,CM-β-CD堵住HMSN 的介孔孔道,导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明显的下降。

图3 HMSN 和CM-β-CD/HMSN 的N2 吸附-脱附等温线(a)和孔径分布(b)Fig. 3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b) of HMSN and CM-β-CD/HMSN

表1 HMSN 和CM-β-CD/HMSN 的孔结构参数Table 1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HMSN and CM-β-CD/HMSN

XRD 小角度衍射实验可判断纳米介孔材料的介孔有序性。图4 所示为HMSN 和CM-β-CD/HMSN 的XRD 图谱。由图4 可见,HMSN 在2°~3°之间存在一个衍射峰,表明HMSN 具有有序介孔结构。CM-β-CD/HMSN 在2°~3°之间仍有一个强度较弱的衍射峰,说明接枝CM-β-CD 后HMSN 的基本结构并没有被破坏[17-19]。但是CM-β-CD/HMSN 衍射峰强度小于HMSN 的衍射峰强度,这是由于CD 是一种环状低聚糖,当接枝到HMSN 表面后,可堵住HMSN 表面的介孔,致使样品介孔有序程度下降,因此CM-β-CD/HMSN 在2°~3°间的衍射峰强度减弱[19]。

图4 HMSN 和CM-β-CD/HMSN 的XRD 图谱Fig. 4 XRD patterns of HMSN and CM-β-CD/HMSN

FT-IR、N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及XRD 的实验结果均表明HMSN 及CM-β-CD/HMSN 制备的可行性。

以LC 为模型药物,根据图5所示制备酶响应型菊酯/二氧化硅纳米粒CM-β-CD/LC/HMSN。首先改变LC 与HMSN 的质量比(药载比),以载药量为参考筛选LC/HMSN 纳米粒配方,发现当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为30∶1 时载药量较好(24.98%)。进一步在LC/HMSN 纳米粒表面通过酰胺化反应修饰CM-β-CD,制备得到CM-β-CD/LC/HMSN。

图5 CM-β-CD/LC/HMSN 的制备过程示意图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M-β-CD/LC/HMSN

图6 所示为样品HMS、HMSN、CM-β-CD/HMSN 、LC/HMSN 和CM-β-CD/LC/HMSN 的Zeta 电位结果。由图可见,HMS 的Zeta 电位为−18.0 mV,而HMSN的Zeta 电位为+28.0 mV,这是由于HMS 表面氨基功能化后,氨基的存在使其电位由负变为正。在HMSN表面接枝CM-β-CD 后,CM-β-CD/HMSN 的Zeta 电位变为−13.2 mV,是由于环糊精表面羟基和羧基的存在使其发生正转为负的变化[12]。LC 药物分子带有微弱的负电荷,负载LC 后的HMSN 的电位为+10.1 mV,较HMSN 有所降低,证明药物的成功负载。CM-β-CD/LC/HMSN 的电位变为−7.7 mV,表明LC/HMSN 表面成功接枝了CM-β-CD 分子。

图6 HMS、HMSN、LC/HMSN、CM-β-CD/HMSN 和CMβ-CD/LC/HMSN 的Zeta 电位(图中的误差条代表标准差(n = 3))Fig. 6 Zeta potential of HMS, HMSN, LC/HMSN, CM-β-CD/HMSN and CM-β-CD/LC/HMSN (Error bars in the graph represent standard deviations (n = 3))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样品在加热条件下的失重行为进行研究,考察HMSN 对LC 的载药量及CM-β-CD 在LC/HMSN 表面的修饰。如图7 所示,HMSN的失重主要是由于载体中水的挥发以及表面氨基的解离,总失重率约为21.99%。相对于HMSN,LC/HMSN的失重进一步增大,失重率为46.31%,由此可推测LC 的负载量为24.32%,这一结果与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载药量(24.98%)几乎一致。CMβ-CD/LC/HMSN 的总失重率达到了50.88%,相比于LC/HMSN,失重率增加4.57%,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接枝的CM-β-CD 解离的原因[20]。TGA 结果进一步证明了CM-β-CD/LC/HMSN 纳米粒的成功制备。

图7 HMSN、LC/HMSN 和CM-β-CD/LC/HMSN 的TGA 曲线Fig. 7 TGA curves of HMSN、LC/HMSN and CM-β-CD/LC/HMSN

2.2 体外释放行为

样品的体外释放结果如图8 所示。在缓释介质中,LC/HMSN 的释放曲线表现为明显的缓慢释放行为,48 h 后释放趋于平衡,释放量为85%。当HMSN表面接枝CM-β-CD 后,LC 的释放变得更为缓慢,12 h后趋于平衡,72 h 内的释放量仅为20%,这是因为CMβ-CD 和HMSN 表面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后,环糊精分子堵住HMSN 纳米粒的介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HMSN 内部孔道及空腔里的药物释放,降低了LC 的释放速率。很有意思的是在缓释溶剂中加入α-淀粉酶后,受到α-淀粉酶的影响,HMSN 表面接枝的CD 逐渐分解脱落,介孔孔道口被打开[20-21],使得LC 加速释放,在36 h 后,体系中LC 的释放趋于平衡,72 h 内的释放量为55%。因此,CM-β-CD/LC/HMSN表现出良好的酶响应型控释行为。

图8 LC/HMSN 和CM-β-CD/LC/HMSN 在DMF 与 水 混合溶液(体积比6∶4)中的释放曲线(图中的误差条代表标准差(n = 3))Fig. 8 Release curves of LC/HMSN and CM-β-CD/LC/HMSN in DMF aqueous solution (V(DMF):V(H2O)=6∶4) (Error bars in the graph represent standard deviations (n = 3))

2.3 生物活性评价

LC 具有触杀和胃毒两种作用方式,浸虫法研究的是LC 的触杀作用[22],而浸叶法研究触杀和胃毒相结合的作用效果[23]。CM-β-CD/HMSN 纳米粒对黏虫没有杀虫活性,表明CM-β-CD/HMSN 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特性。

图9(a)和9(b)分别是由浸叶法实验与浸虫法实验得到的黏虫致死率与LC 质量浓度关系图。由图可知,随着LC 质量浓度的增加,黏虫的致死率逐渐增大,且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浸叶法得到的致死率均约为浸虫法得到的致死率的2 倍,说明在使用浸叶法时有更多的LC 释放出来,发挥杀虫作用。但是CMβ-CD/LC/HMSN 在两种方法下的致死率均低于LC 原药,这可能与LC 在CM-β-CD/LC/HMSN 纳米粒中的缓慢释放有关。

图9 CM-β-CD/LC/HMSN 与LC 在浸叶法(a)与浸虫法(b)下对黏虫的致死率(图中的误差条代表标准差(n = 3))Fig. 9 Mortality of CM-β-CD/LC/HMSN and LC for Mythimna separata in leaf dipping method (a) and larva dipping method (b) (Error bars in the graph represent standard deviations (n = 3))

根据图9 的实验结果,采用DPS 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得到各药剂能够引起虫子一半死亡时LC 的质量浓度(ρ(LC50))及95% 置信限等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毒性回归方程中X为lgρ(LC50),Y为死亡几率。由表2 可知,采用浸虫法时CM/β-CD/LC/HMSN 纳米粒的ρ(LC50)=135.24 mg/L,LC 主要通过触杀作用杀虫;采用浸叶法时CM/β-CD/LC/HMSN纳米粒的ρ(LC50)=20.12 mg/L,明显低于浸虫法。这是由于当采用浸叶法时,LC 不仅能发挥触杀作用,并且当虫子将叶片吃下去后,虫子体内的α-淀粉酶将CM-β-CD 分解,促使LC 释放出来,通过胃毒作用杀虫[20-21,24]。上述结果与体外缓释实验结果一致,说明CM-β-CD/LC/HMSN 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以及酶响应控释特性。

表2 采用浸叶法与浸虫法时CM-β-CD/LC/HMSN 与LC 对黏虫的杀虫活性Table 2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CM-β-CD/LC/HMSN and LC to Mythimna separata using larva dipping method and leaf dipping method,respectively

3 结 论

(1) 采用自模板法制备得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将其表面氨基化,并进一步在其表面修饰CM-β-CD 作为封堵剂,制备得到α-淀粉酶响应型二氧化硅纳米粒CM-β-CD/HMSN。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测试和X 射线衍射结果均表明了CM-β-CD/HMSN 的成功合成。

(2) 以LC 为模型药物,筛选获得α-淀粉酶响应型菊酯/二氧化硅纳米粒CM-β-CD/LC-HMSN。热重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CM-β-CD/LC/HMSN制备成功,其载药量高达24.98%,解决了LC 脂溶性的问题。

(3) 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CM-β-CD/LC/HMSN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酶响应控释特性。生物活性实验中,采用浸叶法时CM-β-CD/LC/HMSN 纳米粒对黏虫幼虫的杀虫活性要优于浸虫法,进一步证明了纳米粒的酶响应型控释行为与杀虫活性。因此,CM-β-CD/LC-HMSN 纳米粒可使农药的释放更加智能化,为针对靶标实现农药控释及增加农药使用效率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介孔黏虫接枝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微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桑蚕丝接枝率的数学模型构建与定量分析
在纳米材料上造孔的“魔法师”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到偃师市开展科技服务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电子束辐射接枝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
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制备zein/PCL复合膜的工艺
探索以黄粉虫蛹为食物繁育蠋蝽的可行性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氨基化改性MCM—41/毒死蜱缓释体系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