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10-26韦剑奎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骨关节入路切口

韦剑奎

( 昭平县人民医院 , 广西 昭平 546899 )

跟骨关节内骨折属于典型跟骨骨折,对跟骨功能影响较大,治疗不当会存留后遗症,影响正常走路姿势,致残率较高[1]。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同手术方式呈现的疗效有一定差异,内固定常用治疗手段,传统手术是做L切口实施内固定,但是这种入路方式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出血量较多,产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且无法重建跟骨结构影响预后[2-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临床以外侧扩展入路联合内侧小切口为主,利用双切口解决跟骨解剖结构恢复困难的问题促进复位及固定效果[4]。本文为探究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疗效,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先后顺序将本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纳入32例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上限68岁,年龄下限24岁,平均年龄为(42.63±7.29)岁,其中跌倒伤6例,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1例;对照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上限67岁,年龄下限23岁,平均年龄为(42.16±7.13)岁,其中跌倒伤7例,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12例。利用统计学软件研究2组患者资料,具有参考价值。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符合骨关节内骨折诊断标准;(2)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送至伦理委员会获批。排除标准:(1)严重骨质疏松;(2)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异常;(3)原发性感染疾病。

2 方法:(1)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具体措施:实施麻醉后,做10cm扩展切口于跟骨外侧,水平方向沿足背外侧皮肤和跖底交界远端延伸,后上支沿外踝向斜上方骨结节处延伸,切开皮肤露出骨折相关部位,将游离骨块及骨外皮质移除,以传统方式纠正跟骨高度、长度通过克氏针固定。取出跟骨关节外侧骨折块,保持外侧骨块与跟骨载距突骨块平齐,使用克氏针将其临时固定于距骨上,将游离松质骨块及外侧壁骨皮质放置于骨缺损部位。取患者平卧位,做3cm斜切口于载距突处,将皮肤逐层切开后观察关节面对位情况,下拉足长屈肌腱确保骨折对位无误及内侧骨皮质平坦度,放置跟骨外侧钛板于跟骨外侧,放置内侧定位针于载距突处骨皮质,放置外侧定位孔于跟骨沟螺钉孔,采用3点螺钉固定,使跟骨后关节处螺钉延伸至载距突处骨皮质。对照组患者实施外侧L形切口手术,具体措施:实施麻醉后,做12cmL形切口于跟骨外侧,水平沿跖底与足背外侧皮肤交界远端延伸,纵向至腓骨近端4cm处,切开跟骨外侧皮质及皮瓣,将皮瓣实施锐性剥离,充分暴露跟距后关节面、跟骨结节及跟骨底等,利用克氏针固定腓骨远端及距骨,移除小游离骨块和骨外皮质,用克氏针牵拉纠正跟骨高度及长度。取出跟骨后关节面的骨折块,对局部实施0.9%生理盐水冲洗,清除粉碎松质骨块,对齐及固定方式参考观察组。2组患者复位需在C臂X线机操作达到满意后将临时固定克氏针去除并缝合切口。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X线检查术前及术后1年Böhler角和Gissane角;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AOFAS(足功能评分)评定恢复优良率,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70-85分为良,低于70分为差。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前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对比:术前,2组患者Böhler角和Gissane角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Böhler角和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前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对比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5.3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1年恢复情况16例为优,15例为良,1例为差,优良率为96.87%;对照组术后1年恢复情况13例为优,17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93.75%。2组患者术后综合评分无差异,x2=0.3497,P=0.5542>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

讨 论

跟骨是人体负重关键结构,跟骨出现关节内骨折会影响正常行走,治疗不彻底会引发负重疼痛、关节炎等后遗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会致残影响工作及生活[5]。跟骨内关节骨折患者跟骨宽度及高度会产生异常致使关节面移位,治疗的关键在于关节复位,需要充分考虑跟骨中负重关节面复位及固定[6]。载距突是跟骨内关节固位的重点解剖标志,此处发生骨折风险较低,可作为参考进行复位的对照点[7]。本研究主要是以载距突作为基础点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及固定,经研究发现载距突小切口配合外侧扩展入路符合血流动力学标准,而L形切口恰巧与跟骨外侧血管分布重叠,故行L行切口时出血量较大,恢复速度慢,不利于手术操作[8]。而外侧扩展切口距离主要血管较远且暴露骨折处明显,清除游离骨块及骨外皮质更彻底,复位和固定效果较好,保证力学强度更高,对远期恢复骨关节结构更有利[9]。

计算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Böhler角为27.96°±2.32°,高于对照组的24.26°±2.03°(t=7.6852,P=0.0000),Gissane角为122.62°±3.49°,高于对照组的116.59°±3.18°(t=8.1776,P=0.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2%,低于对照组的18.75%(x2=4.0100,P=0.0452),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6.87%,与观察组的93.75%无差异,x2=0.3497,P=0.5542>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邢宝研究[10]区分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载距突小切口)和对照组(外侧L形切口),每组各纳入30例,对比2组患者Bö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显示,观察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7.5°±2.1°、121.2°±3.2°,对照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4.8°±1.5°、117.8°±3.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30、3.807,P<0.05,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得出结论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合以上结论,骨关节内骨折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Böhler角和Gissane角,使关节更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预后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关节入路切口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螺旋CT对106例骨关节损伤的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