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围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21-10-25刘波玲
刘波玲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0 引言
带状疱疹(HZ)是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表现为集簇性疱疹,同时有疼痛的症状,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沿着周围神经走向,发生于颈部、面部、胸腹部、四肢部,该病具有一定传染性[1],年龄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2],中医将本病称为“蛇串疮”“火串疮”“缠腰火丹”等[3]。带状疱疹如未得到规范及有效的治疗,待水泡皮疹消退后仍存在剧烈疼痛,易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本病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合并症,60岁以上人群常见,尤其见于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当其免疫力低下,病变部位易受到炎症刺激,导致神经病理改变,从而发生本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跳动样疼痛,并伴有受损部位的异常瘙痒及敏感,影响患者睡眠,病程长达数年久治不愈,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案比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因此,笔者采用针灸围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研究对象来源于本医院门诊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8.2±13.6)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9.2±14.3)岁。经检验,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的诊断标准:疱疹痊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疼痛,局部留有褐色斑块,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呈烧灼、电击、针刺、刀割样等,同时有麻木、瘙痒等部分感觉异常。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标准[5]: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1.3 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心、脑、肾等疾病者;②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③对针刺不耐受患者;④对红外偏振光不耐受患者;⑤对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过敏者;⑥不能完成治疗周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选取28~30 号0.5~1 寸的毫针,沿病灶边缘皮区刺入,针尖成15°~45° 角向中心刺入,两针间隔0.5~3 cm(视病灶范围而定),进针深度为0.3~1 寸,留针20~30 min,再用红外偏振光进行照射,每部位10 min,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嘱患者在治疗期内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服用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0.5 mg/片],3 次/d,0.5 mg/次;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 g),疼痛严重者服用,2次/d,0.3 g/次,共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6]: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10 cm的横线条,横线的一端标记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标记为10,表示剧痛,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在横线上标记。其中,0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4~6 分表示为中度疼痛,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4 疗效评价
痊愈:VAS评分0分,基本疼痛消失,可以正常生活;显效:VAS评分1~3 分,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有效:VAS 评分4~6 分,阵发性疼痛,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 VAS 评分7~10 分,疼痛没有改善,严重影响生活。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6.1 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6.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观察组 32 6.59±1.42 1.32±1.07 <0.05对照组 32 6.76±1.29 2.68±1.25 <0.05 P>0.05 <0.05
6.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7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生理性疼痛,疼痛表现并不固定,可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均可给患者生理、心理、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7]由带状疱疹急性期病毒导致神经鞘膜水肿、发生炎症或出现神经的病理改变,使其功效无法复原,外周神经传导失常,出现敏感、疼痛等症状,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营养神经、止痛、调节免疫、神经阻滞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中医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归于“蛇丹愈后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长期正气亏虚,感受毒邪,无力抵抗外邪,外泛肌肤,日久不愈出现经络气血阻滞,从而出现疼痛。针刺治疗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的作用。研究表明[8],针刺对于疼痛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国内大量学者采用针灸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产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11]。围刺作为针刺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在各种疾病中,围刺主要治疗病位浅、范围不集中的皮肤病以及神经疾患,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同样,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使局部血液畅通,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红外偏振光又称超激光,具有穿透性强的特点,应用电能、电磁波、光化学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可抑制神经兴奋、扩展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炎症吸收[12],从而改变病理生理过程,使生理平衡恢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红外偏振光应用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当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表明,针灸围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其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