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索
——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为例

2021-10-25林明山胡滨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训食品职业

林 农,林明山,胡滨铠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漳州 363000)

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平台的重要抓手。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涉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每项内容都是高职院校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2019年9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实施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既是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食品工业是漳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其门类齐全、品种丰富,规模以上企业有600多家,2020年产值达到1 700多亿元,占漳州市整体工业总产值的1/3,并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对接食品产业链,优化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建设,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从结构、供求、目标、平台、实践五个方面的产教融合入手,探索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将教育链与产业链凝聚在一起,综合利用资源,把行业企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构建专业群。

1 结构融合,构建优势组合的专业群

产业集群发展的大趋势深刻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专业规划、设置与调整,任何单一专业已难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群建设应时而生,并逐渐形成了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群结构的格局。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群良性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出适应区域产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进行专业群构建时要把专业群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相融合。首先是结构的前瞻性。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之前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职业岗位群的变化情况,动态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发展趋势。以产业集群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的“群化”发展,倒逼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对接区域产业群发展,以此满足产业链、职业岗位群永远“追赶”不上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1]。从行业企业需求的“外部倒逼”转向高职院校把握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主动进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岗位普适性、提升职业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为产业需求侧提供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2]。其次是结构的合理性。因行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差异,专业群建设没有统一标准可循,建设方式也各有异同,但在构建过程中结构要合理可行,不仅要考虑支撑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服务、培训等关联性、共享性和互补性的资源,而且要考虑课程结构以就业为导向,把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参照行业企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制定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漳州市享有“中国食品名城”美誉,其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形成独特的主导产业结构和特色优势,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是本市目前唯一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漳州市食品产业涵盖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食用菌加工、休闲食品、粮油加工、罐头制造、肉制品加工、精制茶等众多种类。正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指出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因此,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突出产业区域结构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组群的逻辑和前提,展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办学目标和特色,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培养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功能。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商检技术、食品生物技术4个专业,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央财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福建省精品专业、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省级职业教育师资(食品工业)培训基地。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为依托建有福建省“6.18”协同创新院食品产业技术分院、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在建设路径上主要体现强化面向区域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观意识,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职教特色,体现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培养。

2 供求融合,培育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设置行业性、培养目标应用性、培养过程实践性、就业市场导向性等多方面特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许多的职业需求,并逐步形成职业岗位群,这种职业岗位群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产生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过程。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根据知识技能和素养结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构建前,跟踪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推进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分析相关职业岗位、职业标准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成为企业招聘、录用、评定薪资的重要依据。实施中,常态化进行企业调研,分析专业群相关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基础现状,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差异性,不断从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特点与要求出发适时调整,推进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坚持培养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据规模适度、夯实基础、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两结合、三能力、三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精神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力。采用认知和感知实习、工程化训练、生产实习与实践逐渐递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质量显著提升。经过十余年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已建成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的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中名列第一。

3 目标融合,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的职业素养、基本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的具体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显著特点在于实践性、应用性,尽管职业教育持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但依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行业企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者和接纳者,如何把二者的目标融合起来,使之缩短甚至是零距离。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意见》中明确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让企业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并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开展,可以从本质上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和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问题[3-4]。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在区域的优势和特点,校企共同研讨构建模块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课程体系构建时,第一,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综合考虑专业群内基础通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和特定能力素质及专业迁移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师与工程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设计、教材编写,把行业企业所需岗位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融入其中,建设1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省级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果导向学习等教学新方法改革,建设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深入校企合作,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第三批“1+X”证书制试点等,对接职业岗位群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的相关标准,考虑核心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把就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及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纳入其中,通过项目、任务等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第三,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灵活开设拓展课程,针对学生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提供选择,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术技能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第四,把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纳入评价内容,建立教学目标、课程实践导向等与行业紧密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培养符合漳州市乃至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食品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外,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4个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准确分析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使其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方面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同时加强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从能力模块中遴选专业核心课程3~5门,作为今后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课程体系强调课程重构、内容融合,改变了以往专业课程体系过窄,内容过细、过专的问题。

4 平台融合,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必将加强专业群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不断,作为与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高职教育教学能力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必备条件和能力[5]。建设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保障。但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虽然比较充足,但是能够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师资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6]。在“双师型”教师占比上,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9.70%[7]。显然这一比例与国家《职教20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水平专业群不仅表现在教师团队理论、实践教学能力,还表现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学者对高职教师社会服务实施现状调研显示,自身专业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占比46.2%[8]。教师在科技社会服务方面认为自身技能和知识不能胜任的占比45.1%,认为需要补充知识占比40.5%,目前能开展技术服务的仅占14.4%[9]。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在寻求不断更新、补充知识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对自身教学能力要求的渠道,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但由于学习条件限制,依靠自身的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如何破除这种困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校-行-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推进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探索了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协同模式下,构建“政-校-行-企”联动省级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建设了福建省教育厅、发改委、科技厅批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工程中心、“6.18”协同创新研究院和省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4个省级集技术研发与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融合,增进学校与企业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为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为实践教学技能提供提升空间,在近三年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奖励4项,此外专业群教师每年通过进企业调研撰写的产业调研报告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第二,有利于教师与企业合作,承担或参与行业企业项目研究等,提升专业群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其中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福建紫山集团出资50万元,做为学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的经费支持;第三,有利于将行企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专业群课程建设中。在学校“十个一工程”实施中,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职业素养,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第四,有利于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群带头人进入到“双师型”队伍中,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第五,有利于为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的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平台的融合,专业群与福建省食品科学学会和省食品工业协会以及市级协会联合承办年会和食品创新大赛。

5 实践融合,强化实训平台建设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日臻完善,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进行深度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断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由学校主导开设的实践课程及建设的实训基地,逐渐呈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较大差距的矛盾。高职院校的实践平台建设往往是基于校内课程实训的需要且受资金影响,实践平台难以支撑专业群建设的功能定位。一方面,学校虽然建有足够规模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教学与实训使用的设施,但学校的教职工也仅能完成实训教学任务,难能胜任设备的生产性操作,难于为学生营造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另一方面,为保持实训基地设备的先进性,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改进更新设备、优化整合资源,但学校往往受资金的影响,现有设备维护成本支出大,设备更新不及时。总之,校内实训基地只停留在实践课程训练的基本操作层面,缺少真实的生产过程训练,不能发挥实训基地应有的作用。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相关专业,通过实践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建与本专业群相配套的省级工程中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工程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是集生产实训、技能竞赛、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对外技术开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为微生物检测、焙烤、食品冷加工、生物发酵、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程原理等实训课程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教学场所。通过实训平台建设,加强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及创造意识,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提高。近三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省、行业各类比赛取得显著成绩,获得10多项奖项;同时也为漳州市食品工业培养一大批富于创新、勇于实践、技能卓越,知识、能力与素质俱佳,富有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总之,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集群发展的大趋势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高水平专业群必然要走产教融合之路,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紧密与国家重点、业界领先的行业企业合作而实现。

猜你喜欢

实训食品职业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实训中的应用为例——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