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2021-10-25李学兰刘雪莲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因子主体经营

李学兰,刘雪莲,张 倩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蚌埠 23300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兼业化和非农化趋势,“未来谁来种地”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我国食物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食物分配与消费严重不均、土地等生产要素恶化、气候和生态受破坏等客观现实对食物安全形成严峻考验,“怎样种好地”问题迫在眉睫。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根植于农村,成长于农村,长期服务于农户和农业,对破解“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难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省气候条件温和,耕地面积辽阔,境内多条河流湖泊纵横可供灌溉。2019年全年粮食4 054万t,位居全国第四,是中国传统农业大省,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间早、速度快,近年来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各类主体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主体发展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因素,对省内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逐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综述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其功能和带动作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和带动作用:张琛等[1]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助力贫困户脱贫;汪发元等[2]、范云峰[3]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赵晓峰等[4]认为农民家庭经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能够解除外在约束性条件对小农经济的束缚。(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郭晓鸣等[5]通过比较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等形式,认为合作社一体化是最优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翁贞林等[6]指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关系。(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钟真[7]指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发育不足、人才缺乏、融资困难、运行不规范、带动力不强等问题;韩旭冬等[8]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供需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效率偏低。傅雪梅等[9]认为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着土地流转困难、扶持政策存在偏误、融资与保险困难等问题。陈训波等[10]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带动作用较低、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能力不强导致部分农户利益受损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主要问题。从以往研究来看,使用规范分析的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偏少,对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的测度还非常欠缺。

2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2.1 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农业总产值在2009-2019年从1 247.0亿元增长到2 365.4亿元,11年间增加89.69%;同期,农民人均收入由4 504.3元提高到15 416.0元,增长幅度高达242.3%,具体数据如图1、图2所示。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 000家,加工产值超过万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水平得到提升;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3%,农业发展模式由增产导向逐步向提质导向转变[11]。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具有较大经营规模、较好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种类型[12]。安徽省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主体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主体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2.2.1 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壮大 农业龙头企业对其他主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企业数量在2009-2019年由3 986个增长到16 143个,增加比例为305.1%。以2014年为分界点,2014年之前缓慢增长,2015年显著增加,之后又趋于平稳增长状态,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一方面龙头企业是保持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每年所需工人数量不断增加,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 通过扩大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民进行股份制土地合作、成立农村风险评估机构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由图3可知,与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更为迅猛,从2009年的9 317个增加到2019年的103 519个,增幅高达1 011.08%,合作社及联合社将分散的人力和资源整合在一起,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

2.2.3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不断涌现 家庭农场在安徽省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对推广新品种、采纳新技术和使用新装备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补贴奖励、开设专业培训班、建设发展试点单位、提供借贷金融保障等措施也加速了家庭农场的发展。2019年安徽省家庭农场数量突破10.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广泛分布在粮油、果蔬、苗木、茶叶、烟草、药材、畜禽、水产养殖等各个行业,从传统单一扩大规模向综合种养、生态循环、提高单位效益模式上逐步转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13]。

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测度

3.1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一种在众多相互影响的因素中提取公因子,用互不关联的公因子来反映研究对象相关信息的统计方法。影响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因素众多,错综复杂又相互关联,综合作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因子分析法具有适切性。

3.2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借鉴张佩琴[14]的指标体系设计,结合安徽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准确性,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路径和产出效益三个维度选取了9项指标,构建测度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将反映16个地级市实际情况的指标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步骤运行出结果。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局及农业农村厅官方统计数据。

表1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测度指标

3.3 数据检验与公因子提取

3.3.1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经检验KMO值为0.509,大于0.5,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共性指标。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 212.063,自由度55,检验伴随概率为 0.000,小于 0.01,拒绝原假设,初步检验表明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能够找到替代变量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3.2 确定公因子 由表2可知,第一、二、三、四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065、2.182、2.001、1.230,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4.206%,说明这四个因子累计反映了原总方差94.206%的主要信息,即为所要提取的公因子。根据图4可以看出前四个点的斜率较大,说明经过提取的公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九个测度指标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进一步论证了公因子的有效性,进而将原先设定的九维指标降到四维。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3.3.3 因子载荷分析 设Y1、Y2、Y3、Y4为提取后的四个公因子,由表3可知,公因子Y1对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在万人农业龙头企业数、万人家庭农场数、万人农业合作社数三个指标上载荷较大);公因子Y2对应收益情况(在单位劳动力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上载荷较大);公因子Y3对应农业产出条件(在人均机械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两个指标上载荷较大);公因子Y4对应基础资源(在人均土地流转面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两个指标上载荷较大)。

表3 基于主成份分析法提取的旋转成份矩阵

3.3.4 计算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原始数据标准化值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测度各因子实际得分,载入旋转平方和后得到方差贡献率,并以此作为公因子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各项得分高低说明了各地级市在某一方面发展水平的高低;得分为正值说明该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高于安徽省这一方面的平均发展水平,反之则低于平均发展水平。

3.4 结果与讨论

表4 安徽省16个地级市综合得分及排序

3.4.1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差异影响较大 安徽省16个地级市综合得分排序靠前的是宿州市、六安市、宣城市、亳州市、合肥市。宿州市位于黄淮平原南端,区位优势明显,地近沿海、北倚中原,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平原面积8 89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面积997.79万亩,占总面积的67.97%,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多种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六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临近大别山,拥有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单元,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使其拥有更具特色的农产品,茶产业发展尤其繁荣。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浙江、江苏这两个省份距离较近,经济合作和联动发展相对便利。亳州市农用土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0%以上,市内京九铁路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捷,物产丰富,盛产中药材,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南盛产油菜和水稻、淮河以北盛产棉花和小麦[1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约化、商品化水平较高,其数量和质量与农产品类型、交通条件、市场状况密不可分,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成为发展的先决条件。

3.4.2 各地级市经营主体发展各具优劣势 (1)公因子Y1得分靠前的地级市依次为宣城市、六安市、滁州市、淮北市,这四个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上拥有比较大的优势,这与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宣城市多次组织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选活动,激发申报意愿;经常组织专业培训班,促进主体学习和知识转化。六安市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工作积极宣传。滁州市依托当地资源招商引资,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并成立专项资金扶持主体发展。淮北市着力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建设,鼓励农户利用互联网资源发展壮大。(2)公因子Y2得分靠前的地级市有马鞍山市、芜湖市、合肥市、宣城市,这四个市在收益情况方面优势比较明显。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安徽省传统的工业强市,市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农业补贴力度较大。芜湖市、合肥市、宣城市同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经济发展相对繁荣,高新技术云集,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3)公因子Y3得分靠前的地级市有蚌埠市、滁州市、淮南市、淮北市,表明这四个市在农业产出条件方面发展状况良好。蚌埠市、滁州市、淮南市三者相邻,交通顺畅,有利于大型农机运输,境内拥有多家农机企业,作业方便。淮北市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多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4)公因子Y4得分靠前的地级市分别为阜阳市、六安市、宿州市、亳州市,这四个市在农业基础资源方面处于优势地位。阜阳市是人口大市,常驻人口基数庞大,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六安市土地面积18 141 km2,位居全省土地面积排行首位,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宿州市是农业大市,截至2019年,农村人口达319.43万,远超城镇人口。亳州市支持鼓励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大户给予补贴,宣传深入人心,民众土地流转意愿较高。

3.4.3 农业发展水平影响经营主体整体实力 宿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下辖区域内灵璧县、萧县、泗县是全省粮食大县;砀山县是全国水果大县,砀山酥梨名扬天下;埇桥区是全省粮食大县和蔬菜十强县。六安市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市称号,拥有多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产品认证数在全省拔得头筹。宣城市2019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数目高达5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30亿元;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顺利完成验收,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亳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世界中草药之都。合肥市是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流通中心,下辖区域内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曾获国家粮油生产大县称号。综合得分比较靠后的是铜陵市、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这三个地级市是安徽省传统的工业发展城市。铜陵的矿山资源和铜资源比较丰富,拥有现代化的铜加工厂,当地经济发展主要靠重工业拉动;马鞍山市拥有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马鞍山矿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新兴钢铁工业城市,农业发展水平相较于工业滞后。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工商业发展繁荣,201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66.41%,居全省第三位,但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3.4.4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限制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通常土地经营流转速度快、规模大的地区,促进主体明显分化和再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但诸多因素限制了土地流转效率,如土地不符合流转标准;部分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低;流转合同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农民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流转的积极性;流转土地与村民自己种地相比收入差距不大等。以铜陵市为例,山区存在大面积零散土地,不宜机械和规模化耕作,一方面土地流转面积较小,流转的土地面积主要用于种植业;另一方面大部分流转土地流入农户(面积约占88%),流入企业的面积仅占1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发展速度。

3.4.5 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营主体发展速度 适度规模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显著特征,水利灌溉、交通运输、电力保障等缺一不可。宣城市、六安市、滁州市等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较高,建设效果明显。2019年宣城市和六安市分别投资18.3亿元、45.13亿元用于水利建设,积极梳理境内河道和加固堤坝;滁州市也积极兴修水利,完成了对襄河等航道的维护,同时重视“四好农村路”工程,完成农村道路改造提升2780公里;宣城市对农村公路路面扩宽延伸575.6公里,公路维修养护里程分别达到300公里以上;六安市投资65.2亿元修建扶贫公路。在电力保障方面,宣城市新建续建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18个,完成输电线路建设和变压器安装工程5项,针对电力设施投资14.77亿元。

3.4.6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息息相关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品牌知名度高,消费市场广阔,为农产品带来更高附加值,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销售的积极性;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形成产业化优势,又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催生新品牌。宣城市打造“生态宣城·绿色产品”大品牌,境内的宁国山核桃、郎溪黄茶、泾县兰香、绩溪臭鳜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广为人知;六安瓜片形如瓜子,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牌价值高达473.8亿元;霍山石斛是中国特有品种,药食价值兼具,发展潜力巨大;宿州市砀山酥梨是中国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合肥市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73.66亿元,长丰草莓等特产发展势头强劲。

4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布局,多元主体融合发展

科学合理布局,围绕各地区优势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有重点地选择主体发展类型,构建现代化、多元化、整体协调兼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格局。对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积极扩大主体规模的同时,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强化经营主体市场影响力;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与财政投入,深入挖掘特色产业和差异化发展路径,引导各类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规模化经营主体,优化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促进综合产出水平提高。对土地布局较为集中且利用率低的地区,积极推广以现代化大农场为主的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对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则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模式,支持家庭农场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提高收入[16]。保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增强带动作用;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增强其带动成员的能力并鼓励其为非成员提供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区域经营主体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4.2 创新金融制度,助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

政府加大对各地级市农业保险方面支持的力度、扩大保险涉及的范围和金融服务所包括的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信用名录,给予信贷支持,建立估测风险并提供分散风险技术的机构,积极推进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地方政府担保体系的作用,增加信贷产品种类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坚持低碳、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技创新理念,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绿色发展理念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充分融合,积极培育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3 规范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规范农民土地流转行为,通过激励机制有效引导农民将土地经营权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17]。健全市场机制,明确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土地流转市场的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评估;规范流转程序与流转市场,从而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健全管理与服务体系,实行土地流转合同登记、签证制度,切实把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有利于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生产模式及创新发展途径,通过招商引资和采用先进技术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提高利用集体资源的效率。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主体高质量发展硬软件

一方面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硬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资金助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储运设备、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普及,完善对基础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另一方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软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先进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知识青年返乡就业或创业,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知识化水平。在各地开展农民培训计划,提升其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重点培育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带头人,发挥其引领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18]。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农业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一体化,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有效对接,营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信息化氛围。四是加强市场监管,提升省内政务服务水平,为主体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营环境,切实保护其正当利益。

4.5 推广特色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构建相融合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各类经营主体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行业协会力量,加强区域农产品品牌文化宣传,通过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带动农户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着力打造新型生产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打造规模化、绿色化农产品,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市场需求拉动生产与营销有效对接,大力发展农超、农商联合等模式,通过营销系统倒逼生产系统,聚合力量形成和发展合作社等农业组织。

猜你喜欢

因子主体经营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