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1-10-25付嵩
付 嵩
(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 , 辽宁 抚顺 113001 )
目前,临床在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疼痛感,如果疼痛剧烈,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还会导致功能训练无法顺利进行,在延缓术后康复的基础上,大大降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1]。当前,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本文以我院86例创伤骨科手术患者为例,就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具有的减轻效果展开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86例于2017年6月-2019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为20-68岁不等,平均(45.21±4.08)岁;上肢骨折有21例,下肢骨折有18例,另有4例脊柱骨折。观察组中,男29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为21-67岁不等,平均(45.23±4.11)岁;上肢骨折有23例,下肢骨折有17例,另有3例脊柱骨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排除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其他致痛疾病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2组差异不大。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骨科常规护理,也即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仔细监测,给予常规镇痛治疗,预防感染等。针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疼痛评估。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并以其生理指标变化、主诉及行为表现等为依据,准确评估其疼痛情况。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他们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患者会因恐惧等心理,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就应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内,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临床镇痛治疗提供可靠参考。(2)健康宣教。待术后患者清醒以后,及时对其展开健康宣教,将术后疼痛知识详细讲解给他们听,告知其术后疼痛出现的原因,术后止痛方法及效果等,强调缓解术后疼痛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指导其术后开展早期功能训练,加快术后恢复。(3)心理干预。实时、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身体恢复情况,分析其出现负面心理的原因,给予安慰与疏导。日常中,与患者展开良好的沟通,主动询问他们的疼痛感,鼓励他们多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聊天,以消除自身不良心理。此外,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其感到关怀。(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他们日常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注意摄入足够的钙,以增强局部代谢功能。此外,严禁烟酒及刺激性饮食,日常多喝水,以免便秘,或引起泌尿感染等并发症。(5)疼痛护理。对于因心理因素影响而出现术后疼痛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放松身心,通过松弛肌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次,可让患者通过看电视、看书以及听音乐等方式,通过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向其应用镇痛泵,也可配合冰敷、理疗及红外线等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减少其对镇痛药的需求。
3 观察指标:在术后的1小时、24小时、72小时,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患者满意度则用骨科自制问卷表来调查,共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等标准。
5 结果
5.1 2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小时的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的VAS疼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5.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临床在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通常采取手术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比较大,再加上术后需严格限定体位,以及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术后疼痛症状较为严重[3]。而疼痛会引起血压异常升高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并且还会降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目前,疼痛已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这也使得人们对术后疼痛情况愈发重视[4-5]。
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及疼痛护理等干预措施),从生理及心理方面着手,给予患者全面、优质护理服务,使其对术后疼痛产生正确认识,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大大降低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创伤骨科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术后疼痛能够得到有效减轻,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身体恢复速度也明显加快,值得推广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