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用柔性支具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

2021-10-25张晓军商丽莉周正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乳突患侧畸形

张晓军 任 辉 乔 丹 商丽莉 周正强 姜 洋

(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 , 辽宁 大连 116000 )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常见颈部畸形,目前对婴幼儿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是由于保守治疗需要的技术、设备、家长依从性、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等原因,造成一定的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于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利用自行设计支具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门诊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共计102例,年龄3周-8个月;男60例,女42例;左侧70例,右侧32例;疗程6-12个月,随访时间:8-16个月;治疗前双侧胸锁乳突肌差(1.61±0.80)cm,颈部轴线与躯干轴线成角畸形12.87°±7.26°,最大30°,头颈部旋转畸形13.46°±6.53°,最大32°;伴有胸锁乳突肌肌性假瘤80例,大小1.5cm×1.5cm-3.9cm×2.0cm;伴发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

2 诊断标准:颈部肌性肿物;安静状态下颈部倾斜,旋转畸形;患侧胸锁乳突肌张力增高,长度变短;超声确定患侧胸锁乳突肌肌性假瘤;排除斜视、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椎先天畸形等。

3 测量方法及工具:患儿处于安静、放松状态下;同一人员不同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工具:长度测量为皮尺,度测量用双臂量角器。

4 治疗结果评价标准:(1)客观测量指标。双侧胸锁乳突肌长度差;颈部轴线与躯体半轴线成角;头、颈部旋转畸形角度;肌性假瘤大小;支具佩带时间;支具相关并发症。(2)主观评价标准。①优:颈部外观对称无倾斜,双侧胸锁乳突肌张力对称,无斜视及面部不称。②良:颈部外观对称无倾斜,患侧胸锁乳突肌张力稍高,无斜视及面部不称。③差:颈部外观轻度不对称,轻度倾斜,患侧胸锁乳突肌张力明显增高。④无效:颈部外观明显不对称,明显倾斜,患侧胸锁乳突肌张力明显增高,存在面部斜视或面部不对称。

5 支具说明:(1)材料:毛巾、医用棉、硅胶等柔性材料。(2)组成:由圆柱形颈枕和环型头枕组成。(3)支具数据要求:圆柱形颈枕直径=患儿颈曲高度;环型头枕:患侧高度=颈枕直径-1或2cm;健侧高度=患侧高度-1或2cm;环形头枕直径=患儿双侧顶骨结节间距离。(4)支具使用方法:患儿睡眠时将圆柱形颈枕置于颈下,环形头枕较高侧位于患侧头下,较低侧位于健侧头下,用以矫正斜颈畸形。

6 疗程:疗程6-12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5个月。

7 结果:评价标准。(1)优86例,占84.3%;良15例,占14.7%;差1例,占0.98%;无效:0例。(2)治疗后胸锁乳突肌长度差(0. 5±0.18)cm;治疗后颈轴线与躯干轴线角度0.46°±1.34°;治疗后头颈部旋转角度0.41°±1.19°;无支具相关损伤。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长度,颈轴线角度、头颈部旋转角度对比

讨 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为小儿常见畸形。 发病率0.3%-1.9%[1], 其原因不明确, 由于胸锁乳突肌短缩,表现为颈部向患侧斜偏,长期会引起面部不对称、斜视、代偿性脊柱侧弯等并发症。本病会导致患儿外观畸形及功能性障碍,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纠正畸形,保证功能,避免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关键。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理变化[2-3]:早期(2-4周)出现胸锁乳突肌肌性假瘤, 病情进展(出生后5-6个月)肌性假瘤逐渐消失,胸锁乳突肌肌肉组织逐渐纤维化,结缔组织占比增加,导致胸锁乳突肌肌纤维化,腱性成分增加。其结果是导致患侧胸锁乳突肌短缩、张力增高,从而引起颈部畸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目的为平衡双侧胸锁乳突肌肌张力,达到治疗颈部畸形,预防远期并发症的效果。治疗手段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1岁以内患儿 实施保守治疗疗效良好。先天性肌性斜颈保守治疗报道[4-6],主要方法为:手法按摩、超声波治疗、直流电碘离子导引等,临床满意效果。但是其缺点亦很明显:(1)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治疗;(2)需要专业设备;(3)患儿及家长对治疗耐受性差,影响治疗及疗效;(4)可能发生医源性副损伤,例如肌肉拉伤, 损伤,甚至颈椎颅脑损伤等。基于以上保守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过程中的困扰,我们自行设计夜用、柔性支具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以期达到有效、方便,患儿耐受性良好的效果,避免医源性损伤。本支具延长、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的生理基础:Ponseti教授在治疗小儿马蹄足时提出:在婴儿韧带含有许多胶原纤维和细胞,成束的胶原纤维呈现出波纹状,被称为皱折。这种皱折使韧带容易被拉伸,对婴儿幼儿韧带的缓慢拉伸不会引起任何损害。数天后,皱折会重新出现,允许进一步拉伸。从而延长肌腱、韧带的长度,平衡双侧肌张力,达到治疗目的。婴幼儿肌性斜颈病理变化也是肌腱、韧带纤维化,挛缩,导致双侧胸锁乳突肌肌张力不平衡,而引起的外观畸形,故可以采取支具拉伸、延长皱折,维持皱折长度,再次拉伸的方法来治疗。支具作用原理:(1)颈枕-头枕2.0cm高度差,形成头颈部后仰体位,利用头部重力效应向后拉伸双侧双胸锁乳突肌。(2)头枕患侧与健侧2.0cm高度差,形成头颈向健侧倾斜,利用头部重力效应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3)2个高度差的合力效果为头颈部自身重力效应,向后、向健侧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应用于对年长儿的肌性斜颈矫正支具较多,但是由于其均示硬性支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佩戴舒适性及安全性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婴幼儿尤其突出,从而我们设计柔性支具,以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获得患儿较高的耐受性。本组研究中未出现软组织压迫伤及骨骼损伤,平均 佩戴 时间为8.5h/d。在本组研究中6个月以下患儿每天所戴时间为12h/d,6个月以上5.5h/d。小年龄组患儿(<6个月)对本支具耐受性更高,提示早期治疗疗效更好。对6个月以上患儿对支具耐受性下降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看护;(2)每2个月调整支具以适应婴儿生长;(3)坚持使用颈枕,适当佩戴头枕(6个月以上婴儿)。由于本支具具备的高安全性及方便性,家长对本支具依从性亦较好,未发生使用护理相关问题述求。对于疗效评价本组研究采用主观判断及客观指标。主观判断由非治疗组医生进行评估,优良率为99%。本组患儿仅有1例以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客观指标由治疗组医生在不同时段相同条件下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在双侧胸锁乳突肌长度差、颈部轴线与躯体半轴线成角;头、颈部旋转畸形角度方面,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综合这2种评价方法,我们认为:本支具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疗效良好,可以避免后期手术治疗及晚期并发症。

通过本研究证明:本支具是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其潜在缺点及进一步改进 需要较多临床病例反馈。

猜你喜欢

乳突患侧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两步缓解颈肩痛
骆驼不怕刺?咀嚼仙人掌满嘴是刺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