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职业理想浇灌职业幸福
2021-10-24朱煜彪
摘 要:本文立足当前教师现状,总结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并从中学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校制度和社会期望三个层面着手剖析了形成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师自身調节、学校调整和改造中学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三方面来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这给新时期中学教师的成长带来很大启发。然而当前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会影响学校的精神风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体疲惫。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疾病正在折磨着教育事业,正在折磨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信心不足,很难把控情绪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缺乏活力,在生活中往往比较冷漠、空虚,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重要事不愿做,一般事不屑做。情绪上焦躁不安,莫名感到心悸、紧张。心态上,常常抱怨:“学生对我不尊,家长对我不敬,同事对我不仁,学校对我不公,老天对我有愧。”课堂上易怒,容忍度低,经常发火。
(二)对学生爱心不足,拒绝接纳学生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对学生表现为,缺乏爱心和耐心,常常不愿接触学生,对学生冷漠、厌烦,很少或不与学生交流,拒绝接纳学生。课堂上不务正业,根据个人的爱憎乱讲,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甚至会用带有蔑视性色彩的称谓称呼学生,用一些标签式语言来描述学生,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身体摧残。让学生做惩罚性作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学生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看待。
(三)与同事交流不足,不愿团结协作
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在对待同事时,态度冷漠,对同事疏远,逃避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一些涉及利益的重大事情,往往会彼此猜忌和怀疑,如评优评先是因为和领导关系好;学生考好是因为教师漏题提前讲答案;对待同一个学科组,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班级的集体性的工作不配合安排、拖后腿,甚至找借口推诿等。
(四)对工作热情不足,缺乏创新精神
出现职业倦怠的中学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失去动力和信心,没有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开始减少工作投入,每天上班混到时间就行。上课迟到、早退、缺席时有发生,自习现身就走。备课马马虎虎,教案草草了事,作业基本不批,阅卷斤斤计较,计划总结年年相同。跟踪落实从不问津,成绩经常垫底。教学缺乏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抱有消极、无奈、听之任之的态度,仅满足于应付任务,甚至厌倦学校安排的各项教学工作,挣工资成了维持上班的唯一动机。
二、中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现在的中学教师,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曾经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教师的感觉却增强了。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己学习不足,修养不够,教师角色定位不高
很多中学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没有继续学习的意识,缺乏理论指导,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多,产生学习惰性,安于现状,个人专业修养不足,远远比不上以前的老教师,在平心静气上下得功夫不够,对自身情绪把控较弱,遇事不够冷静,在执行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上不够规范,有时候还过分理想化,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我行我素,敷衍了事,要么热情似火,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导致自己身心疲惫。同时,对教师角色定位不高,自己无形给自己定位“教书匠”,只管教,缺乏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有的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定后,对正高级职称无望。而有的正高级职称评定后,便丧失职业理想,无心工作。
(二)学校升学压力下放过多,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压力大
因为评价体系的导向,学校当然首先还得重视高考、中考,应试教育让教师喘不气来。除面对升学压力,教师还需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另外,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较高层次评优、评奖机会太少,一些教师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回报,自身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追求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社会期望过高,保护措施不到位,教师职业风险大
处于初高中的学生,面临中考、高考升学问题,中考、高考成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能去哪一个高中,哪一类大学读书。因此,学生自己很在意,家长也很重视,社会也广泛关注,甚至学生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点闪失都会带来社会舆论的谴责,无尽的烦恼。
同时,初高中阶段,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性格差异大,心理情绪变化快,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挑战,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面临家长的胡搅蛮缠,社会的舆论谴责,甚至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罚。很多事情的处理让教师深知教师职业风险大,在教学中产生不敢管、不愿管的想法,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惹祸上身。
三、中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教师职业倦怠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个体、教育对象、教育质量造成诸多危害。一个陷入职业倦怠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枯竭、消极冷漠等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会导致教师工作情绪低落,对教师集体的凝聚力产生削弱和瓦解的作用,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基于上述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如何减少职业倦怠,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坚定信念,提高自身修养与教学专业能力
陶行知说: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 他还说,教师要树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坚定志向。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这就要求教师坚定职业信仰,重塑职业理想,浇灌职业幸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与教学专业能力。
教师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首先是理论学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针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教师可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幸福等方面的书籍,滋润心灵,唤醒激情。另外专业方面的学习必不可少,多外出听课学习,多进修充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把自己的课堂上得很精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会被这愉快感染,进而找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找到简单单纯的快乐。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工作中去,投入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
(二)学校要完善教师管理激励机制,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新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成就教师自己的事业,让教师自己感受到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来将这件事情做好。因此,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阵地,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完善激励机制,让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得到认可与回报,找到工作的幸福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这样应该可以避免教师产生倦怠感。
(三)社会要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度,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环境
减少教师职业倦怠,除了教师自身和学校做出努力,社会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通过媒体的正面报导,宣传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和教育感人事迹,从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师生纠纷、家校纠纷,减轻纠纷给教师带来的伤害。再次,政府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让“清贫”与“寒酸”淡出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精神上富有、物质上贫乏、身体上疲惫”的现实困境。最后,社会要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期望,正确看待教师的平凡,不神化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教育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走出职业倦怠的怪圈,快乐,安心地工作,是全体中学教师的梦想;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愿学校能给教师一份关心和温暖,让教师开心工作;愿社会能给教师一份尊重和理解,让教师健康成长;愿所有教师都能调整心態,解放思想,重塑职业理想,浇灌职业幸福,拥有幸福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岩.从教师职业倦怠说开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9(21).
[2]陈晓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消解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11(30).
[3]李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以L市中学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9.
作者简介:朱煜彪(1970—),男,汉族,云南曲靖,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学校教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