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助力化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
2021-10-24孙艳霞汤志鑫
孙艳霞 汤志鑫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是必由之路,本案例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入手,开辟双向细目表的教学指导功能,阐述双向细目表对“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问题双向细目表。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但在基层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辨伪存真,只是照猫画虎,或仍旧经验主义,或脱离学生实际和时代特点,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与心中的高效课堂相去甚远。
课程视域的专业诉求导致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关注,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使得“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双向细目表”则非常有助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顺利实施。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双向细目表”服务于“教—学—评一致性”。
一、“双向细目表”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关系
“双向细目表”,主要是参照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认识领域里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由任课教师或专家共同研究确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考查内容、考查目标与考试内容的比例。在考试评价中,“双向细目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出题的依据和标准。但“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决不仅仅停留于此,在教学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崔允漷教授阐述“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提到四点,而双向细目表则可以很好地有机结合。①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参考“命题双向细目表”,制订“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制订清晰教学目标。②教—学—评一致性”针对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的途径可依赖于问题导向的情境创设,“问题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就是它的保障。③“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这也正是“问题双向细目表”的出发点,问题的合理设置是评价的依据,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学习结果的质量。④“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这就可以体现在教师对“双向细目表”的开发和应用上,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确定清晰目標、选择合适素材、创设匹配情境、合理课堂引导,实现评价任务、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统领性观念下,“双向细目表”对于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助力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日养成,而是融入每堂课的教学当中,对于每节课的预设和构思,化学教师应该有自己教学认知的流程(见图1)。对于化学教学认知,如何准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笔者整合了认知过程,展现了“教—学—评”与“双向细目表”的有机结合(见图2),目的是对于“一致性”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双向细目表”在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应用
基于上述“双向细目表”在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关系,细化“双向细目表”,有利于构建课堂教学设计,有效促进教学生成。本文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具体说明“双向细目表”如何助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材分析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位于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另一方面为学生在《化学1》后三个专题的学习中能从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角度认识某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做准备。
2.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基本认知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且对于1-18号元素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水到渠成。但是有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位于九年级,且属于记忆性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零星回忆起部分知识,加之微观世界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学习障碍。
3.制订“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明晰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双向细目表”是参考“命题双向细目表”形式制作而成,在问题设计中运用“双向细目表”,可以建立问题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效联结,增强问题设计的规范性,优化问题的逻辑结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这一核心主题,通过“情景导入”“化学实验史实探究”“证据推理”“模型建构”“思维建模”五个环节,结合“问题双向细目表”引导开展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教学反思
利用“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继而又依托“问题细目表”进行课堂教学,有层次地设制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得益的是师生,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进而又反映在教学设计和课堂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存储,激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不断创设真实情境,丰富情境的创设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认知桥梁,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原子的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破解原子结构之谜。
“双向细目表”的综合应用,为“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导向服务,助力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师生点评等方式,充分利用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实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三、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宗旨,是化学教学的最根本任务,而“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强有力保障。利用“双向细目表”的开发,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合理,更有层次感,更有可测性,助力“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地,符合新课程的本质,真正打造高效化学课堂,造福师生。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柳月明,许文倩.丰富双向细目表,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研究综述[J].文理导航,2019(10):28-29.
[3]陈新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45-48.
[4]何振华.基于“双向细目表”的问题设计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7):36-38.
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ZXHX-2019018)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