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2021-10-24赵兴华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图书馆

赵兴华

摘要:“新工科”就是高校针对社会中的新兴产业而开设的专业,主要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图书馆储存着丰富的知识资料,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文章在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师生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信息素养教育成员、课程体系、空间环境等方面研究如何构建新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多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各高校图书馆发展不一,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模式还较为守旧等问题。再加上像学习通、大学生慕课、腾讯课堂等全新教育模式的逐渐发展壮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系统亟待创新完善,并且应与如今正在兴起的“新工科”相结合,打造出新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養教育体系。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缺乏持久性和全面性。许多高校往往只重视对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而忽略了对专科生、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并且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往往只针对大部分学生,忽略了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学校教师,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严重缺乏持久性和全面性。

对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信息教育并不属于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会导致学校相关组织以及学生自己都对信息教育不够重视,对关于信息教育的课程往往视而不见。而对于图书馆内储存着的信息素养知识内容自然也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新工科专业信息教育缺乏联系。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情报信息、文献检索等,而对于新工科专业的知识缺乏一些深入地研究。并且加上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图书馆人员的交流较少,图书馆很难将相关专业知识内容融入到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当中。因此,高校学生不能够全面地进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构建、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议

创新教学方式并丰富教学手段。为保证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首先应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发展信息素养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结合,即老师在线下课堂上通过相应的教学案例、专题培训活动以及科研服务等将内容融入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使用一些线上学习软件,如:大学生慕课、学习通等,让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在课后进行自主信息素养教育。

新工科信息素养教育与传统专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不能运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该根据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特征:创新性、跨界性、交融性和引领性进行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巧妙地联合,指导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

丰富教学内容并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如今“新工科”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展开,不仅要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信息素养培养、通用信息素养培养、专业信息素养培养等这三个主要的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习信息知识和学会信息处理,并且通过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从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且发送信息。此外还应该要掌握并且合理地使用计算机检索技巧,对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价以及合理的运用。在这些基础上,培养新工科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而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通过不断地动手实践,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例如,高校新工科专业相关的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节课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并且结合信息素养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从而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扩大教育受众并区别分层对待。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教育个体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等级、分年级、分专业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将图书馆内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合理地安排、分配和利用,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并且还应该将不同的专业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交融性以及跨界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拓宽其专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图书馆可以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采取相应措施,争取让不同年级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自身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无论是对专科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都应该做到“有求必应”。

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和图书馆一起努力,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信息素养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线上和线下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以及面向综合素养教育升级转型这三个方面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项目编号:202002037)”阶段性成果。

河北工业大学2020年度继续教育项目“‘后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继续教育的路径研究及体系构建(项目编号:J202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佳林.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5W理论的分析[J]. 图书情报导刊, 2020, v.5;No.53(5):47-52.

[2] 朱佳林. 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以普渡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 2020, v.42;No.308(11):111-116.

[3] 李群英, 黄仁同. 大数据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4):50-51.

[4] 王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以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9(3):87-89.

猜你喜欢

新工科高校图书馆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