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晓原、刘兵“新南腔北调集”(三卷本)出版

2021-10-24姜曼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版面教授

姜曼

2021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推出了《当代科学争议》《如何反思科学》《科学的幻想与历史建构》三本合集,这是《南腔北调》对谈专栏18 年来的第一次完整结集。

18年对谈聊书,聚焦当代科学文化。在2002年到2020年的18年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刘兵在《南腔北调》专栏上讨论过的书,多是近几年在科学文化领域内有影响、有品位、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图书。涉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幻小说、人物传记、艺术、技术等多个领域,不仅有中国的,更有英、日、美、法等国图书,这些书看似庞杂,但都归为“科学文化”这个大类。虽然面对的是同一类主题,这对合作近40年的搭档,在谈论时并没有刻意地达成一致意见,发生分歧甚至争论也是常有的。

例如,在题为“科学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对谈中,他们就产生了不同看法:江晓原教授认为,好不好才是主要的,流不流行是次要的。好东西经常不能流行,流行的东西也未必好。况且公众的口味随时在变,一不小心成了流行,费尽心血却遭冷落,都是常见的。刘兵教授则认为,曾经能够流行至少是一件好事,在那些或许并不长久的流行现象背后,肯定有某种我们还未认清的规律或本质,这种未知也许正是目前许多科学文化作品难以为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以此达到让公众走近科学、理解科学的目的。

2009年前后,有关“2012”主题的图书、电影席卷了整个文化圈。针对这一现象,两位教授以美国约翰·梅杰·詹金斯著、钱峰等译的《2012:史上最神秘日期背后的神话、谬论和真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的出版为契机,以“宽容的科学主义”立场展开了题为“2021-12-21:让我们明天准时上班”的对谈。其间,两位教授将该书定位为“迎合了神秘主义话题的‘民科作品,但态度比较认真,社会效果也是有益无害的”,同时从天文、历法等方面对普通读者进行了科普,并提出了“伴随着2012的到来,人类还面临着一种精神上的‘转折,这也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谈到的话题还有“理性:不能濫用,也不能告别”“书籍使人进步,电视使人落后?”“实验科学是一种神话吗?”“人性:来自基因还是来自文化?”“科学对迷信:究竟谁胜谁败?”“人类和科学:谁控制谁?”“大数据时代:要安全要便利还是要隐私?”……这些问题经过深度的剖析和思想交锋,让我们更加客观地面对世界。

对谈栏目与图书出版历程。江晓原教授讲,2002年秋,当时的文汇读书周报社领导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领导找到自己,说打算合办一个定期版面,希望由江晓原教授来主持。江教授觉得自己以前总是扮演“作者”的角色,还从来没有扮演过“编辑”的角色,这次倒是个新的尝试,于是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并把版面的名字定为“科学文化”,每月的第一个周五出版。这个版面每次包括三部分:他和刘兵教授的《南腔北调》对谈专栏、一篇书评、三种新书简介。2015 年,《科学文化》专版移到了《中华读书报》,改为逢双月出版。2020 年8 月起,这个专版改为《中华读书报》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办。

18年来,两位教授的对谈共有过四次结集:前3次是《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要科学不要主义:〈南腔北调〉百期精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新南腔北调集”(三卷本)不仅是一套有关科学文化的品牌书,更是一份内容丰富的主题书单和不可多得的购书指南。

作者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上海交通大学版面教授
徽州契约文书地域信息组织与揭示的路径探究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版面撷英
The Beauty of Painting in English Writing
求果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
考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