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红色文献 重温革命之路

2021-10-24陈艳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宝应县苏中纪念馆

陈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全国上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如唱好红色歌曲、讲好红色故事、开设红色课堂、观看红色影片、打卡红色景点、聆听红色党课等。重温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不管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还是关乎共产党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不管是湘江战役的腥风血雨,还是飞夺泸定桥的枪林弹雨;不管是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还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不畏艰辛,带领全国人民激流勇进,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革命史歌。

传承红色阅读推广的背景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也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欲知大道,必先读史。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因此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用红色历史指引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负责人,我们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党史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引领。通过积极筹备、策划,组织开展了以“阅读红色地方文献 重温家乡革命之路”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走读活动。活动采取线上报名线下参与的方式进行,带领青少年读者分别走进宝应县域的五处红色旅游景点,带领孩子们阅读红色地方文献,重温家乡革命历程,帮助他们加深对家乡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

宝应县红色革命阅读推广实践

在推广红色阅读实践过程中,首先基于县域自身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每场实践活动前都有一个实地观展,图书馆展厅《寻访红色足迹——共产党人的革命之路》的展览,展示了宝应县域的革命文献、书籍、文物等。以实践带阅读,加深对本地革命地区的认识,设计了从县中心出发,先北上曹甸镇,再东行至西安丰镇,继续东行到达射阳湖镇,然后南行到柳堡镇,最后折返回县里的路程。孩子们在走读中了解了县域的地理环境,也让孩子們更容易读懂书中的内容。

首站走进位于曹甸镇忆思园内的苏中公学纪念馆,它向人们展现了苏中地区光辉的革命历程。新四军曾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曹甸战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4年苏中军区党委在此创办抗大学校“苏中公学”,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和崇高形象。展厅里一幅幅图文结合的文物收藏,记录了当年苏中公学校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孩子们通过细心聆听、认真观看,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乐观豁达、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站走进有着“苏北小延安”之称的西安丰镇红枫园。孩子们先后参观了园区、苏中革命纪念馆、红枫园展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向孩子们生动地再现当年新四军在宝应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战斗的峥嵘岁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们深切感受到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新四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创下光辉业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第三站走进吴运铎纪念馆,它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油坊村,纪念馆中有《吴运铎传》专著以及当时在移动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其他珍贵的历史文物。1944年,由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第一师移师到宝应湖荡地区,建立了稳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由吴运铎同志任厂长的“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也随着进驻射阳湖镇油坊村。在革命斗争中,面对战斗的频繁和原材料的不足,吴运铎带领兵工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农舍里办起了兵工厂。他舍个人生命于脑外,想方设法制造枪支、弹药。在修复炮弹时,他的左手被炸掉4个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晶体也被炸破,近乎失明。但他毫不退缩,仍然置身于弹药的研制之中,为前方部队的战斗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通过实地观看展览,孩子们对吴运铎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去再看吴运铎的书就比较容易看明白了。孩子们游览了纪念馆后纷纷表决心:吴运铎爷爷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不怕困难,从小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夏凤山纪念馆,坐落于柳堡镇团庄村。夏凤山,原名夏祯聚。1927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年仅20岁的夏凤山以教书为名,在家乡开始秘密地下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宝应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也是宝应县中共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1930年8月因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入狱,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和肉体的摧残,夏凤山同志1931年11月牺牲在狱中,年仅24岁。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夏凤山纪念馆内的历史文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大家都被夏凤山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折服。

最后走进位于宝应县城南街水巷口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它原为周恩来的外祖父陈沅的宅第,童年的周恩来经常来这里。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病逝,嗣母陈氏便携带周恩来从淮安来到宝应。周恩来与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表哥陈式周同窗共读,两人虽相处短短的三个月,但陈式周的进步思想对少年的周恩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陈氏的精心抚养和倾心教育,周恩来儒雅、高洁的品质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就在这里形成,因此他从小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站在少年周恩来的塑像旁,孩子们的心情难以平静,都很钦佩周恩来为了理想,为了祖国的强大而不懈奋斗的坚韧精神。

宝应县图书馆的阅读传承

红色旅游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灵的洗涤,胜似千万句枯燥无味的说教,带领广大青少年走进这些红色旅游景点,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红色走读过程中,学习红色文化,聆听革命先辈们为了家乡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从而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阅读红色地方文献 重温家乡革命之路”红色走读活动注重用好红色资源,挖掘地方红色历史,让党史教育活起来,把阅读迁移到广阔的乡村,让青少年读者在最熟悉的家乡缅怀最亲近的革命先辈,进入实景沉浸式的立体阅读模式。走读活动吸引了几百位青少年读者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在广大市民群众中激起了很大反响,受到了书香江苏在线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及扬州市新闻出版局网站、宝应县委网站、宝应县宣传部文明网、宝应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不仅打造了全民阅读的新体验,还提升了县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城乡孩子接受到均等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更不应忘怀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成为红色路上的追梦人,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共图书馆理应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体现育人职责,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帮助青少年打好人生精神底色,在他们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青少年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图书馆人更应该在家乡这片红色文化热土上,用心做好红色文化传播,以红色文化育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图书馆

猜你喜欢

宝应县苏中纪念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