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新政下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对策

2021-10-24李祖平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新政双减

李祖平

摘要: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实施的重大改革里,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应“回归童心和天性”,通过与新概念写作、多元化教学、主题性活动、优质内容出版、新媒体新传播融合五大对策的实施,加快少儿在“寓读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中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双减”新政 少儿成长 主题阅读 对策

2021年9月1日,是全国21万多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师生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新政)细则的启动日。“双减”新政不仅可以彻底扭转“书包太重压弯了背脊,考试太多绑架了童心,培训太滥触发了叛逆”的现象,还可以化解“阅读教育内容硬件越来越好但阅读辅导远远不够、阅读教育分量越来越重但教师开展阅读教育困难更多、家长对孩子阅读期望越来越高但收到的成效落差更大”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因此,“双减”新政也为践行“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提供了新的支撑。

主题性、引领性、成长性阅读是“最好的教育”

“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是《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基本原则,“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原则里更具体的要求。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成长。”这里的自主閱读,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少儿成长主题阅读。

作为少儿出版和教育事业兴衰攸关的生命线,少儿成长主题阅读不仅是主题性、引领性、成长性的阅读与教育融合的新阅读,更是实施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不仅是实现少儿健康快乐成长目标的主支撑,也是出版与教育两大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媒体的快速迭代,少儿成长主题阅读的内容与方式正在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双减”新政叠加下,如何才能加快将少儿阅读重心从“实用性需要转向对阅读的理解与欣赏上”的深化推进[1],真正做到“阅读是最好的教育”。

一是倡导、推动童心与天性的“双回归”。童心的回归,就是通过主题阅读,让孩子保持一颗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真心;天性的回归,就是通过主题阅读,把孩子的身心成长提升到可以自我呵护、家长爱护、社会帮护、政府保护这样一种科学健康培育的境界。二是加快少儿在“寓读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双回归”中实现想读、爱读、乐读、勤读、精读、深读,甚至养成一种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三是加快推进高精准、深层次、复合型对策的实施,真正做到“阅读是最好的教育”。要通过与新概念写作、多元化教学、主题性活动、优质内容出版、新媒体新传播融合五大对策的实施(见下图),进一步化解少儿成长主题阅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促进近3亿少儿“更好地成长”。

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对策

一是加快推进与新概念写作的融合。广为传颂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达恩顿,在《阅读的未来》一书中描述的18世纪人们想象的“文人共和国”里,公民身份有两个主要属性——写和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做这两件事成为其中一员。从热爱阅读到热爱写作,再到更加热爱阅读,这是“双减”新政下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对策之一。这一对策的核心要义是,加快推进与新概念写作的融合。

新概念写作指的是注重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没有文体等限制、题目可自拟的作文。自从1998年《萌芽》杂志举办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新概念写作已经在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也推行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的作文后,进一步加快了新概念写作与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共生共赢的发展趋势。2018年3月,宁波华天小学王悦微老师的微博上传了一个小学生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的周记作文《沙漏》,引来超过10万网友的点赞。该小学生喜欢花大量时间阅读和学习,从一年级起,就在父亲的引领下读《道德经》;四年级时,就能把《道德经》全部背出来;该小学生此前还写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点评过《万历十五年》。[2]

加快推进与新概念写作的融合,具体包括:在设定的主题引领下,鼓励少儿实现创造性、发散型思维的阅读,提倡无拘无束的想象和思考;围绕主题,但不设定题材、体裁,甚至篇幅、字数,鼓励少儿自拟题目,使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写出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与写作均要强化真实、真切、真诚、真挚,鼓励通过读与写的融合更好地关注、感受、体察和融入生活,让少儿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是加快推进与多元化教学的融合。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事关少儿成长主题阅读的成效。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本,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要学,直至少儿成长主题阅读不但乐在其中,甚至乐不思蜀,从而真正实现“寓读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这是“双减”新政下的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对策之二。这一对策的核心要义是,加快推进与多元化教学的融合。

这一融合,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常规化、单一性。加快推进这一融合具体包括:让少儿走上讲台“切换”状态,担当教师的角色(在“亲子阅读”模式中则担当家长的角色),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培养他们的自读、导读、领读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组间竞争”模式,让阅读像体育比赛一样,在组团式运动状态里,培养他们的共读、精读、深读能力;运用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超文本、跨时空的丰富多彩、新奇特优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用主题阅读“打开无边世界”的兴趣、热情、信心和快乐。这一融合的推进,不但实现了以少儿为中心,充分满足他们差异化的阅读需要,还能够从自主参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层面来提高阅读积极性,更好发挥主题阅读快速、高效,持续提高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支撑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特殊作用。

三是加快推进与主题性活动的融合。主题性活动包含深刻的涵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参加主题性活动对少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以互动交流与创新分享,改变固守的思维模式,并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主动积极超越自我。

与主题性活动的融合,有别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里专门要求的“举办主题读书活动”,而是指将主题阅读的内容、形式、要求和目标,嵌入、植入、结合、融合到少儿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里。如东方网《沪上自然生态主题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生态意识》报道的“绿色生态,美丽上海”主题活动,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学林出版社等联合举办,旨在通过读一读、写一写、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将生态环保行为融入到少儿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少儿体育、游戏、春游秋游、书法、绘画、参观等各种各样的主题性活动里,都可以嵌入、植入、结合、融合“读一读”的内容、形式、要求和目标。因此,加快推进这一融合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阅读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形式上,真正发挥为其他主题性活动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特殊作用;目标愿景上,努力做到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记者会上说的“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让主题阅读在少儿的主题性活动中“无处不在”。

四是加快推进与优质内容出版的融合。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誕生日是4月2日,因其创作了脍炙人口、名扬全球的童话故事,这一天也被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其强大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能经受历史考验、时代洗礼的优质内容。主题阅读与优质内容出版的融合,能够合力“打开无边世界”,呵护烂漫童心和少年壮志;能够支撑少儿成长始终熏陶、浸染在让人类赖以保持梦想精神和不竭创造力的境界。

少儿成长主题阅读不但要推进与国内外经典的优质内容融合,更要加快推进与现当代作家、科学家创作的优质内容融合,具体包括:政府要出台基于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少儿成长主题出版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现当代作家、科学家创作中国故事、东方元素的优秀少儿阅读作品,鼓励出版社将优秀少儿作品推荐到国际著名书展上参加展览和评奖;全社会要营造高度尊重优秀少儿阅读作品的作者、编辑的良好氛围,欢迎他们深入学校,通过主题阅读精心辅导,带动培养一批又一批少儿作家、少儿记者、少儿发明家;阅读与出版机构要定期举办全国少儿以及他们的老师、家长参与的“新经典”评选、推荐活动,掀起少儿成长主题阅读一个又一个的新高潮。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一融合,不仅是为其提供优秀精神食粮、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的体现,是阅读教育与出版传播1+1>2的新格局、新生态的呈现,也是国力强盛、文化自信的一种着眼未来、意义深远的新征程的展现。

五是加快推进与新媒体新传播的融合。少儿既是传统阅读的新生代,更是新媒体新传播新阅读的新生代。少儿对新生事物具有特殊的好奇心和代入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泛化、社会化、生活化,数字移动智能阅读已经成为新生代读者与生俱来的基因。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等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为此社会舆论和媒体一再呼吁让孩子们少些数字阅读、回归纸质阅读远离网络。

其实新媒体新传播并非“洪水猛兽”,消除忧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少儿阅读教育与出版传播的决策者、主导者、推动者,亟需充分用好其阅读内容资源几何级增长、阅读行为数据精准化呈现的特殊优势,加快推进与新媒体新传播的融合。具体包括:强化主动设计的管理、引导——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新媒体新传播机构,都要正确定位自身担当的角色,通过主动设计,实现多向沟通、良性互动,切实加强对少儿数字移动智能阅读的指导、把关和纠偏,科学引领他们的主题阅读;强化载体选择、功能设置——让有利于健康快乐成长的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等诸多媒介构成的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主题阅读新文本,带给他们更真更善更美的阅读体验;强化引领性、保护性、疏导性——新媒体新传播带动的数字移动智能阅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势不可挡的信息洪流,不但要推出国家层面引领性举措,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向少儿开放,提供远程网络服务,推出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免费的移动服务;还要推出权威的保护性举措,如立法禁止未成年人通宵玩网游,实施数字内容的分级阅读制度,安装具有预警、防火墙、应急功能的保护性软件等;更要推出适合全国性推广的疏导性举措,如推动“数字青少年宫”“数字少儿图书馆”“数字主题阅读活动”进入校园、家庭、手机,真正实现“无处不在”、触手可得。

塑造“美丽强盛”未来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认为,“童年的长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同理,儿童阅读的深度决定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决定着民族未来。”[3]因此,作为少儿阅读教育和出版传播的决策者、主导者、推动者,在“双减”新政全面实施的新要求下,要充分用好五大对策,更好实现高精准、深层次、复合型的“寓读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牢牢坚守人类以阅读启蒙、以阅读求知、以阅读促成长、以阅读净灵魂的初心,在新时代,塑造一个能让国家民族之花朵更加充分绽放烂漫、能让文明进步之阳光更加充分照进梦想的“美丽强盛”未来。

作者系浙江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张君成. 少儿阅读推广应紧跟时代趋势[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07-14.

[2] 沈蒙和, 杨希林. 老师网曝六年级学生作文引10余万点赞,网友直呼“神逻辑”[N]. 钱江晚报, 2018-03-07.

[3] 朱永新. 阅读,从儿童开始[J]. 教育, 2018(Z1).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新政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统整 比较 联结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