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研究

2021-10-23马茜苗红张帅赵新光张洪峰裴中力杜爽刘博抚顺市中心医院磁共振科辽宁抚顺11300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前哨长径信号强度

马茜 苗红 张帅 赵新光 张洪峰 裴中力 杜爽 刘博 抚顺市中心医院磁共振科 (辽宁 抚顺 113006)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MRI检查,对比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特征。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最大强化速率、最大信号强度、最大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数目、长径、短径、最大面积大于非转移组,肿瘤ADC值低于非转移组,肿瘤最大径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在乳腺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乳腺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术中是否进行前哨淋巴结的清扫对于手术效果影响重大[1]。术前明确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十分关键。本研究探讨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55.3±6.4)岁。病程3d~4个月,平均(14.3±4.7)d。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上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复发的乳腺癌患者。②既往进行乳腺癌化疗的患者。③妊娠期女性患者。④合并精神分裂症或幽闭恐惧症的患者。⑤合并既往腋窝手术史的患者。

1.2 方法

纳入对象采用西门子1.5 T磁共振检查仪器进行MRI检查,检查时所有患者仰卧位,将双侧乳腺置于乳腺线圈孔内部,调节扫描仪器参数设置为层厚4.0mm、间距5mm。动态增强检查是通过向患者肘正中部位高压注射浓度为0.1mmol/L GD-DTPA进行造影,随后扫描获取增强期成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传递至工作站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工作人员绘制乳腺癌病灶以及腋窝淋巴结动态增强曲线,测量乳腺肿瘤ADC值、肿瘤最大径、最大强化速率、最大信号强度、最大强化率、淋巴结数目、长径、短径、最大面积等相关数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转移组、非转移组淋巴结数目、长径、短径、最大面积、最大强化速率、最大信号强度、最大强化率以及肿瘤ADC值、最大径等MR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最大强化速率、最大信号强度、最大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数目、长径、短径、最大面积大于非转移组,肿瘤ADC值低于非转移组,肿瘤最大径高于非转移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MR特征对比(±s)

表1. 两组MR特征对比(±s)

项目 转移组 非转移组 t P淋巴结数目(个) 16.21±1.96 11.04±1.12 6.24 <0.05淋巴结长径(mm) 15.26±1.14 9.84±0.93 7.31<0.05淋巴结短径(mm) 9.15±1.23 2.41±0.48 7.92 <0.05淋巴结最大面积(mm2) 132.46±11.36 61.73±5.97 8.05<0.05淋巴结最大强化速率(%/s) 726.43±89.79 688.84±87.23 0.12>0.05淋巴结最大信号强度(s/mm2) 1063.24±128.45 1091.62±165.31 0.09>0.05淋巴结最大强化率(%) 196.42±42.16 195.73±40.38 0.08>0.05肿瘤ADC值(10-3mm2/s) 0.91±0.17 1.11±0.48 9.64 <0.05肿瘤最大径(mm) 27.14±1.34 21.58±1.46 11.43<0.05

3.讨论

乳腺癌临床发病率高,发病形势不容乐观,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手术根治性切除癌症病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易复发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乳腺癌的治疗难度。乳腺癌转移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手术的切除方式影响较大,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需要进行步行淋巴结清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后复发率[2]。前哨淋巴结如果存在增大、边缘模糊、融合等情况则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提示。但单纯依靠这些特征难以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优势明显,是临床上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探讨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结果表明,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最大强化速率、最大信号强度、最大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数目、长径、短径、最大面积大于非转移组,肿瘤ADC值低于非转移组,肿瘤最大径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合研究结果分析,MRI对于乳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明显。临床也有采用术中美兰示踪的方法进行淋巴结显示,但该操作对于手术医生的经验、技巧要求更高,容易因为美兰溢出导致假阳性结果。而核素示踪法虽然准确率较高,但存在辐射损害,检查耗费的时间较长,临床应用价值不高。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则工作量较大,不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但只有MRI诊断的效率、安全性、使用性更加合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微创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患者对术中保乳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4]。保乳手术一方面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损害,另一方面更加符合审美的要求,对于改善患者手术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对于临床诊断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决定手术中是否进行保留乳腺的重要参考。前哨淋巴结位于胸大肌外侧缘,是临床评价乳腺癌转移关注的重点,通常认为没有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也不会受到影响[5,6]。研究认为对于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术中应避免淋巴结清扫的操作,有利于降低术后患者疼痛、上肢淋巴水肿、神经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而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十分关键。有研究认为,腋窝前哨淋巴结相比肿块组织体积较小,容易在成像过程中受到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同时MRI对于小淋巴结皮质以及髓质结构分辨效果仍有待提高。左侧腋窝淋巴结还容易受到心脏搏动伪影的影响[7,8]。

综上所述,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在乳腺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乳腺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前哨长径信号强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胡盛海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红其拉甫前哨班退伍兵向界碑告别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