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

2021-10-23徐欣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肠瘘瘘口肠梗阻

徐欣文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江苏 宝应)

0 引言

肠梗阻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痛、呕、胀、闭四大症状,其中手术是最常用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肠瘘,造成体液和营养物质丢失,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并致瘘口处组织水肿、糜烂坏死,创口不易愈合,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给予26例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以综合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 至2019年12月 肠 梗 阻 术 后 发生肠瘘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0-80岁,平均(54.29±10.71)岁,男性15例,女性11例。

1.2 方法

给予患者综合护理:①科普知识:利用画册、影视频等宣讲工具,由临床经验丰富、善沟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肠瘘相关知识的科普,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肠瘘的发生与治疗;②心理护理:疾病引起的疼痛、生活不便等因素极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波动,主动沟通,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营养支持:以结合氮200mg/(kg·d),25kJ/(kg·d)的热量标准配置营养液,静脉滴注,并密切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待病情好转后逐步增加肠内营养;④营造温馨环境:病房以舒适、温馨、安静为主,每天及时开窗通风,做好空气消毒,减少院内感染;在病房内放置绿植、鲜花及播放一些轻缓、欢快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温馨的环境;⑤合理有效地引流:做好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引流管长度适宜,可靠固定,双套管引流注意负压大小及灌洗液的量及速度,监测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对症处理,定时倾倒引流液并彻底冲洗引流管,确保引流管通畅;⑥瘘口护理:腹腔引流通畅,漏出的肠腔内容物清理及时,利于烤灯烘烤保持瘘口干燥,并通过贴3M液体敷料或涂抹氧化锌保护瘘口周围皮肤;若局部皮肤出现糜烂,可进行红外线理疗,并遵医嘱使用促肉芽组织生长的药物促进皮肤愈合。另外,切口敷料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预防感染;⑦并发症预防:长期卧床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对患者康复不利,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恢复全身肌力[2-5]。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配合意识积极,肠瘘引流通畅,未发生感染)、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治疗配合意识一般,肠瘘引流通畅,未出现继发感染)、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拒绝治疗,肠瘘引流受阻或出现感染)。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②采用焦虑量表(SAS)评估护理前后焦虑缓解情况,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轻;③自制表格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越高,治疗依从性越好;④采用生活质量表(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⑤自制表格评估护理前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知识宣教等能力的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19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

2.2 SAS评分、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综合护理前后SAS评分、依从性比较[(±s),分]

表1 综合护理前后SAS评分、依从性比较[(±s),分]

?

2.3 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综合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综合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2.4 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综合护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肠瘘指胃肠道与体表或体腔、体腔外出现异常通道,导致胃肠液丢失、内环境紊乱、器官受损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有严重影响,危及患者生命。其中营养不良、手术时间及方式、肠梗阻类型、患者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是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独立影响因素。

提高肠瘘护理有效率是护理人员的追求目标,亦是必须面对的难题。研究者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①早期营养支持。疾病早期,患者摄入营养不足以满足机体高分解代谢所需,必要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可预防因热量、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②引流管护理。套管位置合适、固定妥善、定期巡视以防导管堵塞,保持引流通畅。③瘘口保护:严格无菌处理,监测瘘口及周围皮肤,保持瘘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④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⑤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褥疮发生,利于全身肌力的康复。以上措施可使肠瘘确定性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6,7]。王英莲[8]通过健康宣教、人文关怀、营养配合、心理开导、预防并发症及引流与腹腔感染、肠瘘护理等干预方式,使并发症低至2.04%,肠瘘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9.90%。吴伟华等从心理干预、皮肤保护、营养支持、饮食指导及活动锻炼5个方面给予60例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存在的个性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瘘口愈合速度明显提高。

本研究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综合护理,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6.15%;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程度(P<0.05),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但本研究病例数少,且仅为本科室单中心研究,后续工作尚需加大病例数量,进行多科室、多中心协作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有效降低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肠瘘瘘口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肠瘘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