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权异质性视角下的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研究

2021-10-23杨招慧

关键词:金融业产权金融机构

张 超, 杨招慧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自2009年银监会将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以来,商业银行开始陷入“放贷—资本不足—融资—再放贷—再融资”的循环怪圈,保险业也陷入“融资—扩张—偿付能力下滑—再融资”的循环怪圈。随后我国金融领域各行业相继陷入资本困境,这导致金融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金融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同时,受我国金融产权制度不健全影响,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在资金投入产出结构、资金配置效率方面的较量也日益激烈,导致金融资源错配与效率低下问题日益凸显。而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迫切需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鉴于此,厘清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分析不同产权制度下,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的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提升金融资金配置效率和完善金融产权制度,从而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学界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起初主要围绕企业不同用途资金的使用效率展开,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界开始关注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1.企业不同用途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学界通过对资金用途的深入剖析来研究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按照用途将企业资金分为:营运资金、筹集资金和投资资金。其中,关于企业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学界侧重于研究外部环境和资金管理对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如王竹泉等研究指出,由于受资本市场信息扭曲干扰,实体经济经营活动的资金回报率被严重低估,从而误导资本市场的资金从实体经营流向投资活动[1];徐晓慧等按照管理渠道对营运资金进行划分,发现生产、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对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曹玉珊研究发现,企业经营性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3]。关于企业筹集资金使用效率,学界主要以筹集资金进行再投资所获得的回报率来衡量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李梦雅等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发现风险投资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回报率,进而对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积极影响[4];谢获宝等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超募比例越高,越可能造成募集资金的过度投资,使资金使用效率越低[5]。关于企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学界侧重于研究投资资金效率的影响因素。如郝旭将保险资金作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保险资金的介入增强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激励作用[6];张力派等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投资效率,且投资效率在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7]。

2.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研究。资金使用效率一直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学界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主要关注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如鲍静海等研究发现,企业性质、经营年限以及有无资产管理公司对寿险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存在显著影响[8];粟芳等研究发现,受资金来源渠道影响,银行各渠道资金使用效率存在差异,并且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银行更注重内部资金配置,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9];张健华等基于业务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角度研究我国银行业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发现金融体制变革能够显著提高银行业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10];王文莉等认为政府干预对农村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存在财政赤字压力的政府干预会抑制农村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11];粟芳等认为我国金融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其中,过度债务资金投资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2];唐旭茂等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行业内部各部门差异分解和收敛性分析,发现银行业表现最优、寿险业次之、财险业最差,而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的资金规模、运转机制和业务特征不同,使得他们在资金使用效率上产生较大差异[13]。

3.产权性质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学界关于产权性质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分析不同产权性质下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差异。具体来说:(1)产权性质对银行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学界主要以商业银行为切入点来研究产权性质对银行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当前存在产权决定论和超产权论等2种相悖的观点。其中,产权决定论认为产权结构是影响银行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如郭妍实证分析产权形式对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单一的产权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则对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激励作用[14];童馨乐等研究所有制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发现所有制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15]。超产权论认为产权制度对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激励作用要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发挥。如谢元态等研究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差异不显著[16];侯晓辉等研究发现,所有制对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而行业竞争压力对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17]。(2)产权性质对保险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关于产权性质对保险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侧重于研究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的效率差异。如江涛等基于资本性质视角研究发现,由于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优势,中资寿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外资寿险公司[18];章添香等研究发现,受所有权性质影响,费率市场化与中资寿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呈正相关,而与外资寿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则呈负相关[19];吴望春等研究发现,受股权结构影响,中资寿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高于外资寿险公司[20]。(3)产权性质对证券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关于产权性质对证券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角度各异,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如高士亮等认为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外资参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并未起到改善作用[21];王聪等采用P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证券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于非国有证券公司[22];秦小丽等基于证券公司组织形式展开研究,发现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最高,中央国有证券公司次之,而民营证券公司最低[23]。(4)产权性质对信托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产权性质对信托业资金使用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如王天恩通过考察产权、控制权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我国信托公司治理情况,发现地方政府控制权过度集中会导致信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受到限制[24];张屹山等基于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的视角,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会抑制信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信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呈负相关[25]。

综上,学界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围绕企业不同用途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权性质对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但鲜有学者关注不同产权性质下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差异。而金融业的资金使用具有特殊性,不同产权性质下金融业所面临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存在差异。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2019年117家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金融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根据产权异质性对企业进行分组检验,进一步探究产权性质对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异质性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BCC, DEA-BCC)。该方法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以提高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价的准确度。

1.第一阶段:构建DEA-BCC模型。将金融业各渠道资金的投入产出决策单元按年份划分为不同截面,构建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BCC),分别计算出整个金融行业、国有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初始效率值和各投入要素的松弛变量。DEA-BCC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s+表示投入冗余;s-表示投入短缺;eT表示投入冗余和投入短缺的系数;θ表示不同权重下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值,0≤θ≤1,越靠近于1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越靠近于0则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越低;ε表示投入冗余和投入短缺之和的权重;i表示决策单元的数量(i=1,2,…,n);Xi和Yi分别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X0和Y0分别表示目标投入和目标产出;λi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的系数。

2.第二阶段:构建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第一阶段测算出来的各投入要素的松弛变量只反映了初始的管理无效率,还需要在第二阶段通过Frontier 4.1软件,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来测度环境变量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松弛变量smi:

smi=Xmi-λmXmi(i=1,2,…,n;m=1,2,…,r)

(2)

其中,s表示实际投入和目标投入之间的差值,即松弛变量;smi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第m项投入的松弛变量;Xmi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第m个投入值;λm表示第m项投入的系数。

(2)构建SFA回归模型:

smi=f(Gm;αm)+νmi+μmi(i=1,2,…,n;m=1,2,…,r)

(3)

其中,Gm表示第m个环境变量;αm表示第m个环境变量的系数;νmi和μmi分别表示相应的随机干扰项和管理无效率值;νmi+μmi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第m项投入的混合误差项。

(3)调整投入变量:

(4)

3.第三阶段:测算投入要素调整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将第二阶段调整后的投入值和原始产出值再次导入到DEA-BCC模型中,此时测算出的效率值剔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金融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变量选取。本研究将变量分为投入、产出和环境等3个方面,构建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apital use efficiency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2.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以及2016—2020年金融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具体剔除ST公司和样本年度区间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并以终极控股股东来界定公司的所有权属性[26],将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划分为国有金融机构,非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划分为非国有金融机构。本研究共收集我国117家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其中,国有金融机构64家,非国有金融机构53家。同时,本研究通过无量纲化处理来消除原始数据中负值和极端值对结果有效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由表2可知,金融业全行业相关变量的均值、中位数均小于0.6,表明金融业资金的投入产出水平较低;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比率变量的均值、中位数的差异较大,而其他变量的均值、中位数的差异较小,表明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产出水平受产权性质影响较为显著。

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第一阶段的DEA-BCC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2015—2019年117家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析。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数据量较大,无法列出全部企业的效率值,仅呈现2015—2019年金融业全行业、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具体详见表3。

表3 2015—2019年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均值Table 3 Average capital use efficiency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19

由表3可知,2015—2019年,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条件下,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的均值较低,均低于0.7,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技术效率的均值较高,位于0.8和0.9之间;规模效率的均值较低,均低于0.8。可见,规模效率是导致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效率明显高于非国有金融机构,存在规模效率优势;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则明显高于国有金融机构,存在技术效率优势;但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综合效率的均值差异较小。可见,虽然国有金融机构有国家政策扶持,享有融资成本优势,但根据测度结果可知,融资成本优势并未拉开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的差距,这与传统的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高于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认知不相符。

(二)第二阶段的SFA回归结果分析

由于第一阶段分析并没有剔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测度金融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本研究第二阶段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进一步分析环境变量对投入变量的影响。具体将投入的松弛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金融深化程度、企业规模、企业成立年限和企业注册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估算结果详见表4。由表4可知,环境变量对我国金融业各渠道资金的投入冗余影响显著。其中,γ的估值大于0.95,表明所选取的环境指标合理;对数似然比检验和单边似然比检验的估值均较高,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剔除环境变量是合理且必要的。根据既有文献可知,投入的松弛变量是实际投入和目标投入之间的差值,当环境变量对应的系数值为正时,表明实际投入高于目标投入,会导致投入冗余;反之,则会导致投入短缺[26]。同时,借鉴已有研究对随机前沿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的做法,为了避免赘述,本研究仅针对环境变量对投入的松弛变量的影响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进一步展开具体分析。

表4 第二阶段的SFA回归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the second-stage SFA regression

具体来说:(1)金融深化程度方面。金融深化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流动负债率的松弛变量和资本性负债率的松弛变量,表明金融深化有助于降低资金投入的冗余程度。这主要是缘于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债务资金配置更合理,从而有效减少了资金投入冗余。(2)企业规模方面。企业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留存收益率的松弛变量、股权比率的松弛变量和资本变化率的松弛变量,表明金融企业自身规模的壮大有利于减少内部留存投入冗余和资本波动,以及提高股东对企业资金的配置效率。这主要是缘于金融企业的规模越大,对资金的调度能力越强,企业股东可以通过调度自有资本来弥补内部留存投入短缺,使得投入冗余相应减少。企业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性负债率的松弛变量,表明金融企业规模越大越可能产生资本性负债投入冗余。这主要是缘于金融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借助外部资金的补给,企业规模越大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使得企业的资本性负债投入越多。(3)企业成立年限方面。企业成立年限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性负债率的松弛变量和资本变化率的松弛变量,表明金融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越可能产生资本性负债投入冗余和资本波动。这主要是缘于金融企业成立时间越长,其长期生产经营投入的资金就越多,长期负债率也相应地越高,且企业资金积累也会随着年份的推进而变动得越频繁。(4)企业注册资本方面。企业注册资本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资本性负债率的松弛变量、股权比率的松弛变量和资本变化率的松弛变量,表明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越多,越有利于减少企业资本性负债的投入冗余和资本波动,且股东对企业资金的配置效率越高。这主要是缘于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越多,企业资本留存越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越低,使得企业的资本性负债投入越少,且资本投入也会因企业资本留存的补助而减少波动;同时,企业注册资本越多,其股东权益占企业资本的比重越高,股东对资金的调度能力越强,越能对企业资金的配置效率产生积极作用。

(三)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结果分析

根据第二阶段的SFA回归结果可知,需要剔除环境变量对各渠道资金投入的干扰,将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导入到DEA-BCC模型中,测算出2015—2019年我国金融业调整前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具体测算结果详见表5。

表5 2015—2019年我国金融业调整前后的资金使用效率Table 5 Capital use efficiency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before and after the adjustment from 2015 to 2019

1.金融业全行业方面。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在调整后依然较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调整前后存在差异。其中,综合效率在调整后整体有所上升,表明剔除的环境变量对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具有负向影响,金融业的资金使用离最优前沿面还有一定距离,资金使用的风险抵御能力有待加强,投入产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规模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上升,而技术效率在调整后则整体有所下降,表明调整前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较低主要是由比较不利的环境变量影响所致。同时,由于综合效率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而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在技术效率下降后仍上升,可以推断综合效率的上升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的增长引起的。

2.国有金融机构方面。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在调整后上升到一般水平,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调整前后存在差异。其中,综合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上升,表明剔除的环境变量对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对环境变量存在依赖性,资金使用的独立性有待提高。技术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上升,表明受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下降,表明受有利的环境因素影响,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被高估。可见,调整前,国有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率优势,环境变量对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干扰程度较大;调整后,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在控制环境变量的影响后均有所上升,规模效率则有所下降,使得规模效率优势减弱。这与我国金融业的产权制度环境有关,即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为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建设提供融资成本优势的同时,也导致国有金融机构过于依赖规模建设而忽视了技术建设,使得其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优势在失去有利的环境条件支撑后逐步减弱。

3.非国有金融机构方面。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在调整后依然较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调整前后存在差异。其中,综合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上升,表明剔除的环境变量对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具有负向影响,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缺乏有利的环境变量支撑,资金使用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下降,表明受有利的环境因素影响,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被高估。规模效率在调整后有所上升,表明受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被低估。可见,调整前,非国有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效率优势,环境变量对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干扰程度较大;调整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控制环境变量的影响后均有所上升,技术效率则下降较明显,使得技术效率优势减弱。这与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即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享有更有利的内外环境,而非国有金融机构在没有有利环境的支撑下,只能选择通过加强自身技术水平建设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于是,非国有金融机构在调整后享有国有金融机构同等的环境条件后,其技术效率优势会在规模建设的影响下快速减弱。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基于2015—2019年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金融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权性质对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金融业资金使用效率整体较低,其直接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2)调整前,内外环境对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使其存在规模效率优势,剔除环境变量干扰后,技术效率上升,规模效率下降。(3)调整前,内外环境对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使其存在技术效率优势,剔除环境变量干扰后,技术效率下降,规模效率上升。(4)国有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差异不显著,调整后的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的提升幅度大于非国有金融机构。

(二)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业资金的投入产出并未达到最优状态,资金配置效率整体较低,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加快推进技术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适度扩大资产规模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从而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我国金融业资本配置的良性发展。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金融业资金配置受内外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干扰,资金投入产出冗余和金融资源浪费日益严重,金融业应从体制改革入手,调整资金投入产出结构,以提高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具体包括:(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治理水平。通过推进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制定金融机构分支效率评估指标,以减少国有金融机构经营投入冗余和固定资产平均冗余,降低资金投入成本;同时,通过为非国有金融机构扩大规模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其向轻型金融机构转型,以激发金融业资金使用综合效率的上升潜力。(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的有效性。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有效的市场化金融体系为首要目标,发挥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并购,通过合并资金配置效率低的中小金融机构来优化和重组金融资源,以提高金融供给的有效性,进而提升金融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3)严格规范金融活动,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程序和监管方式对金融业进行分类监管,严格排查和制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融资行为,并建立资产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进行系统性评估,严格执行金融资本考核标准,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

2.加快推进技术改革,提高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技术效率是国有金融机构优化资金配置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关键,国有金融机构应加快推进技术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加大技术投入,推进信息建设。国有金融机构应加大技术投入,基于互联网平台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构建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和交易体系,保障金融机构在资金调度方面实现交易信息和数据等的实时、高效、透明和可追溯,以降低资金投入风险,进而提高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2)优化职工素养,完善技术设备。国有金融机构应定期对金融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以提高职工的整体职业素养,逐步优化金融从业人员的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及时更新、升级技术设备来完善机构服务设备和产品研发设备等,确保设备在资金配置时能够正常运行,以降低资金使用风险,进而提高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3)实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特色业务。国有金融机构应积极向经营绩效好的外资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吸取外资金融机构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金融工具和服务方法等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的内在活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充分挖掘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业务,以增强市场辐射力和吸纳力,避免因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而弱化市场竞争力。

3.适度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非国有金融机构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适度扩大资产规模,有助于发挥资金使用的规模效应。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非国有金融机构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融资战略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外部融资时要调节好股权债权融资结构比例,避免出现资不抵债或股权稀释的局面,并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政府补助来推进自身的规模建设。(2)优化技术优势,提高资产质量。非国有金融机构应不断更新、升级金融产品和服务技术,灵活利用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构建有效的产业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模式,逐步淘汰资本配置效率低、盈利能力差的低频业务,着力发展金融供应链前端的高频业务,利用供应链来缩短融资缺口,用高端业务来保障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3)发挥规模效应,扩大市场影响力。非国有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来降低经营业务的边际成本,建立绩效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减少坏账损失,以有效实现节流和形成资本积累,从而提升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效应;同时,适度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和经营费用,通过节流来积累企业内部留存,逐步推进规模建设和发挥规模效应,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率,从而扩大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影响力。

猜你喜欢

金融业产权金融机构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产权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PYRAMID PAINS
“小产权”为什么“小”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