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10-23李金燕赵光标信宜市人民医院广东信宜5253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李金燕 赵光标 李 健(信宜市人民医院,广东 信宜 5253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高发疾病,多是由于腰椎间盘改变、髓核突出、纤维环损坏、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压所致[1]。近年来,因人们生活节奏的较快,该病发生率有所增长,且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2]。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方式主要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据相关数据统计[3],约80.0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通过非手术方式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物理方法主要是于患者病变局部产生作用,其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明显等特点。康复训练为一种健康训练指导方法,其能减轻不良运动习惯造成的腰椎损伤,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为验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物理方法和康复训练联合作用效果,现对本院2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讨,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以随机摸球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70例男,59例女;年龄23-75岁,平均(40.26±3.17)岁;病程3-42个月,平均(20.19±2.36)个月;腰椎间盘突出位置:59例L4-5,42例L5-S1,28例L3-S1。观察组:72例男,57例女;年龄23-76岁,平均(40.31±3.24)岁;病程3-43个月,平均(20.21±3.41)个月;腰椎间盘突出位置:60例L4-5,42例L5-S1,27例L3-S1。2组以上数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标准: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4],经CT检查确诊;临床各项检查、诊断、治疗数据完整;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患者、家属了解且支持本次研究,并通过医院理论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椎体滑脱、骨结核、骨质疏松、骨肿瘤者;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者;哺乳、妊娠期女性;交流障碍、精神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施以物理方法治疗。(1)电疗:选择中频电疗仪(生产厂家:北京御建康复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TZ-G),电流控制为2-8Hz,20min/次,2次/d。(2)微波治疗: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直接照射,30min/次,1次/d。(3)牵引:取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牵引时间控制为10分钟,完成牵引后,嘱患者静卧4小时,1次/w。(4)推拿:以肘推、压、揉、点、弹拨等多种手法按摩患者病变部位,结合腰部斜扳法或仰卧腰后伸搬法进行同步开展,20m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治疗。(1)搓腰:双手置于同侧腰大肌部,先从上到下,后从下到上不断搓12-15次,以腰部发热为最佳。(2)退走训练。在宽敞或空旷场所实施退走,30min/次,2-3次/d。(3)飞燕式训练:取俯卧位,依从开展上下肢同步抬起-上下肢循环抬起-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侧同时抬起等动作,以上动作每天做10次。(4)运动疗法:①躯干伸缩训练。先挺胸,取仰卧位,肩部、胸部同时抬起,并吸气,然后,放下肩部、胸部,呼气。②平板支撑训练。身体呈1条直线,以前臂、脚趾作为支撑点,腹肌收缩维持10秒之后慢慢放松,10个/次,2次/d。③拱桥式背伸肌训练:取仰卧位,后枕部、双肘部、双脚掌着床,小腿和床保持垂直,臀部离床,腹部呈拱桥状,10min/次,2次/d。④直腿抬高训练:取仰卧位,一侧足跟放于墙上,贴墙尽量往上抬,时间控制10秒,然后,缓慢放下,另一侧足跟进行相应训练,10min/次,2次/d。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优:治疗后,腰背疼痛等症状均彻底消失,直腿抬高>80°,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79°-70°,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中:临床症状好转,直腿抬高69°-60°,可开展基本日常活动;差:均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中率。(2)观察2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6],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腰椎功能。JOA评分范围0-29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强。(3)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NRS)[7],判断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5个月疼痛程度。NRS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

5 结果

5.1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优良率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5.2 2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较治疗前,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增高,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

5.3 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治疗前,2组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分)

讨 论

腰间盘突出症基本病因为腰椎间盘异常承载及退变,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以20-40岁人群居多,通常农村基层地区发生率较高。国内腰腿疼痛门诊中,约15.00%患者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目前,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生率还在不断上升,这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指出,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经非手术方式治疗改善或治愈。物理方法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非手术方法,其主要是采用电、热、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病变部位,利用非药物性、非侵入性方法,促进身体原始生理功能恢复。本研究所用电疗、微波治疗、推拿、按摩等物理方法,可起到通气活络、消炎止痛之效,改善患者腰部肌肉血氧饱和度及血液循环,保护腰部肌肉、腰椎与周边韧带,为其腰部功能恢复提供良好条件。另外,通过推拿、按摩治疗,还可避免或减轻患者腰部组织粘连,改善其神经根压迫现象,从而缓解其腰椎疼痛症状。但单独实施物理方法治疗,无法保证患者长期治疗效果。因此,在物理方法治疗基础上,还应施以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机体对积液的消解,帮助其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方式。此外,康复训练疗法还可增强患者腰背部肌肉功能,平衡其脊柱能力,从而避免腰部软组织损伤现象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的持续性与有效性。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这提示物理方法与康复训练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较治疗前,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增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物理方法结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腰椎功能较快恢复。观察组治疗后NR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这说明物理方法协同康复训练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物理方法联合康复训练的应用,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