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给予水胶体敷料和硫酸镁湿敷的效果对比
2021-10-22陈富玲张小艳
陈富玲 张小艳
(延安市中医医院1,陕西 延安,716000)
(延安市人民医院2,陕西 延安,716000)
液体外渗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以高渗溶液最为常见,出现外渗后对人体组织损伤非常大,非常容易出现皮肤青紫、苍白、甚至是坏死[1]-[2]。临床上因为新生儿治疗经常需要静脉应用氨基酸、多巴胺等高渗性液体,但是新生儿身体组织发育不完善,血管较细,所以非常容易出现高渗性液体外渗,这会导致患儿皮肤肿胀和严重损害[3]。传统25%硫酸镁湿敷和土豆片冷敷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局部消肿,但是有专家发现以低渗液、等渗液渗出的治疗效果更加。新型辅料中水胶体敷料在外渗性静脉炎中应用较多,这有助于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给予水胶体敷料和硫酸镁湿敷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5 月到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患儿68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 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 组均34 人。对照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2-24 天,平均体质量(2.35±1.25)kg;体液外渗分级2-3 级22 例,4-5 级26 例。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2 例;年龄1-24 天,平均体质量(2.40±1.15)kg,液体外渗分及2-3级24 例,4-5 级24 例。2 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患儿纳入标准:(1)出生天数<28 天;(2)应用高渗性液体后出现液体外渗情况。患儿排除标准:(1)患儿有原发性皮肤损害;(2)非高渗液体造成皮肤肿胀或损害。
1.2 方法常规护理。所有患儿均进行体位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体位护理。患儿一旦出现高渗性液体外渗后需要立刻停止静脉输液,如果情况特殊需要使用无菌注射器回收残留在组织液内高渗液体,使用无菌棉签进行压迫。垫高患儿药液外渗肢体(还可让家长辅助抬起),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对于消除肿胀有利[4]。②营养支持。患儿需要给予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初次喂养量为2ml,随后逐渐根据患儿需求量逐渐增加至20ml,频率为8-12 次/天,必须满足新生儿对营养的需求。③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向患儿监护人介绍造成高渗性液体外渗的原因和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一定会要注意安抚患儿的情绪,尽量减少其哭闹。向监护人介绍正确的喂食方式与体位护理的注意事项,监护人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④家属护理。需要告知患儿家属治疗内容和流程,告知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告知患儿家属这都是正常操作,不但安抚患儿家属的情绪,还要注意叮嘱患儿家属安抚患儿情绪。防止患儿家属因为缺乏知识而不配合治疗,降低治疗效果[5]-[6]。皮肤护理。①对照组:使用安尔碘对外渗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25%硫酸镁对患儿皮肤肿胀部位进行湿敷,面积超过伤口1cm,每次1h,3-4 次/天。②观察组:首先对液体外渗分级2-3 级患儿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根据患儿外渗面积使用水胶体敷料,贴在伤口位置,面积超过伤口2cm。对液体外渗分级4-5 级并且伴有皮损的患儿使用银离子敷料贴在伤口处,面积需要超过伤口2cm。每天进行水胶体敷料更换,密切观察皮肤肿胀消退程度,根据外渗液吸收情况和皮肤肿胀消退情况逐渐改为2-3 天更换敷料[7]-[8]。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液体外渗分级2-3 级6h 皮肤肿胀消退率和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分布,肿胀消除时间分布为<2h、2-5h、5-6h,>6h。液体外渗分级4-5 级7d 内皮损修复率和皮损修复时间分布,皮损修复时间分布为<3d、3d-7d、>7d。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液体外渗分级2-3 级消肿消退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1。
表1 两组液体外渗分级2-3 级消肿消退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液体外渗分级4-5 级皮损修复治疗效果如下表2。
表2 两组液体外渗分级4-5 级皮损修复治疗效果(%)
2.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如下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静脉输液在临床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是因为新生儿年纪较小,身体各项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血管较细,这导致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几率高达23%-63%,成人液体外渗的概率为2.3%[9]-[10]。与此同时,新生儿治疗所用的液体大都是高渗性液体,药物大都是血管活性药物,这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加之患儿年纪较小,自控力低下,所以容易哭闹,配合度较低,高渗性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更高。除了以上血管因素和药物因素之外,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患儿病情均会对液体外渗造成影响。严重的营养不良或严重脱水、患儿末梢循环障碍、穿刺难度高、反复穿刺都会导致液体外渗,新生儿外渗的主要表现为穿刺中心红晕、皮肤肿胀,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损害[11]-[12]。
25%硫酸镁局部湿敷是目前临床治疗液体外渗最常用的方法,它的治疗原理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松弛血管平滑肌,同时还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促进肿胀部位消除。但是硫酸镁非常容易蒸发,而且药液作用时间非常短,而且纱布干燥后并不能很好地与皮肤贴合,这极大降低了外渗液的吸收作用。所以临床需要寻求一种新型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效果[13]。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液体外渗分级2-3级患儿6h 皮肤肿胀消消退率高达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液体外渗分级4-5 级患儿7d 皮损修复率远高于对照组。水胶体的主要成分是羟甲基纤维素钠,它可以清除坏死物质并且吸收外渗液,屏障作用比较好,从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14]。水胶体贴合于皮肤后,可以使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还可以改善皮肤张力,从而刺激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介素的释放,加快炎症的消退,这个效果在液体外渗分级4-5 级患儿中效果更加显著。莫立娟等专家的研究发现,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应用水胶体敷料其6h 肿胀消退率和7d 皮损修复率远高于25%硫酸镁湿敷,这与本院研究结果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患儿家属对水胶体敷料的满意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新生儿液体外渗部位肿胀消退和皮损修复更快,而且患儿炎症消退时间更短,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更加满意。卜英菜等专家的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是(4.25±0.65)分,这明显优于25%硫酸镁和马铃薯组,这充分表明了水胶体敷料的有点。目前对于新生儿液体外渗的研究证实马铃薯护理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所以目前临床不建议使用马铃薯等护理,水胶体的应用效果快速且显著,并且患儿家属对其满意度更高[16]。
综上所述,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应用效果非常好,与临床传统的硫酸镁湿敷皮肤肿胀消退时间更短,7d 内皮损修复率更高,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