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与启示
2021-10-21吴桐
吴桐
【摘 要】: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发展,推动了地理教材的更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地理教材中“人口”一章的内容也随之变化。本文选取不同年代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结“人口”章节教材内容的变化,并得出一些教学上的启示。
【关键词】:地理教材 教材变化 人口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地理教材伴随地理课程改革,也随之进行了若干次更新,其内容不断优化,使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不同时期,地理教材的内容都有所差别。
一、地理教材中“人口”内容的变化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难看出,地理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的责任,地理教材也应当纳入符合时代议题的人口内容。本文将选取2006年与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一章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启示。
1.地位提升,顺应时代
在旧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与环境”章节编排于选修第一册的第一章;在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作为一个大专题编排于必修第二册的第一章,也是作为教材中人文地理部分的起点。由此可见,虽然在旧版教材中,人口议题就已被纳入了教材,但在新版教材中,地位更加突出。而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生育政策转变、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等时代议题具有密切关系。正因为时代的发展、变迁,使得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和尖锐,故在教材中体现为地位的上升。
2.栏目精简,突出重点
在旧版教材中,“人口与环境”章节共编排六小节: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人口迁移。在新版教材中,“人口”章节共编排四小节: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
不难看出,新版教材中,删减了旧版教材中如“人口素质”等内容,新增“人口分布”等内容;把“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内容整合为新版教材中“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并把“人口”设置为三大栏目,思路清晰,逻辑趋向合理,主題更为鲜明。反映了当今时代人口议题中的三大重要主题,体现了人们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入。
3.视野开阔,案例丰富
在插图、案例和活动的丰富程度上,两个版本教材中的“人口”部分,呈现出不一样的丰富程度。旧版教材中,“人口”一章中涉及国外案例的表格、文段共三个:“芬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美国老年人口迁移”和“伦敦烟雾事件”;新版教材中,丰富了不少涉及国外人口的插图、案例和活动,如:“世界人口分布图”、“芬兰人口分布图”、“爱尔兰饥荒移民潮”、“美国人口迁移因素”、“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欧洲人口迁入”、“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
新版教材中所出现的图表、案例和活动,丰富程度更高,兼顾时空分布,具有综合性和差异性。如在体现“人口迁移”时,运用了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的案例,体现了不同人口迁移活动的差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
二、教材变化对教学的启示
1.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注目社会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素质也是民族兴盛与否的重要条件,地理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人口。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当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社会有贡献的地理”。在“人口”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人口出生、人口迁移等现象,同时思考影响当前我国生育率的主要原因,如生活成本、性别平等、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并就当前的人口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注重知识发散,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知识并不仅局限于自然地理。以“人口”为例,就能延伸出“人口与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社会环境”、“人口与政策”、“人口迁移史”等内容主题。同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加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推动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
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科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之内,教师应当提升专业能力,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构建多层次、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思维的发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顺应新课改的趋向。
3.关注教材变革,学会终身学习
社会发展是教材变革的重要推力,教材变革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的转变,推动了人口教育内涵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不断老化,生育政策也从“计划生育”转变为今天的“三孩政策”,这些转变,都不难从地理教材的表述中体现出来。
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有一定的解读课标能力与教材对比能力,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从教材变化和对比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观念,以实际行动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胜前.三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思想的演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26-129
杨舸.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人口变动及重大“转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