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视域下的初三数学课堂构建策略探析
2021-10-21张志刚
张志刚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数学教师都习惯围绕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来设计各项教学活动。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全面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也会给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因此,为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融入。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三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不论在哪一阶段,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都应该做到在做中教,同时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这样既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构建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轻松落实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做合一”这一理念来探索更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基于教学做合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践性,而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讲,大多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其全身心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当中,并在思考探究过程中,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从不同层面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此来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破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基于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另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被全面激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时,一般都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图形来进行思考、理解。但针对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来讲,大多都难以通过教材上的图片来做到对圆的对称性的透彻理解。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寻找、利用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或者是实物,又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来进行直观观察分析。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自己制作的图形来为大家演示该怎样呈现圆的对称性。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全面激活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也能够让学生在观察、展示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相比于单纯的听教师讲解来讲,让学生动手制作,在全面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完善预习与检查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做好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尤其是在教学做合一背景下,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有效布置来为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一定指导,这样既有助于优化课前预习成果,也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且在设计预习内容过程中,除了要做到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还要对学生的自学习惯作出充分考虑,合理设定学习目标,进一步完善指导方案、预习检测内容的制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来自由预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也可以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在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二次根式加减法、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点,但对于混合运算的内容还不是很清楚。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预习检查、指导方案来引导学生对整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方法与过程进行回忆,并将其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密切联系。从而让更多学生正确认识到这一知识点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也能够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降低教学难度。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认真记录下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并尝试着结合现有知识经验来作出深入思考,尝试提出在混合运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合理优化预习、检查环节,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有机整合教学做,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很多教师都将为学生灌输更多理论知识视为重点,也正因如此才会使得一些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很少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虽然能够在课堂、考试过程中做到对公式的倒背如流,但却无法将所学数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将重点都放在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上,将数学教学局限于课堂、教材上,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教学做合一背景下,教师应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从以往引导学生记忆数学公式、知识逐渐向实际应用能力这一方面转变,这样在全面挖掘学生各方面学习潜能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为之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在实际授课中,数学教师应避免引用大量死板的公式套路,或者是让学生反复地开展枯燥的习题练习,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为其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基于这一情境来实现教学做的有机整合,全面挖掘學生各方面潜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乐趣。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统计的简单应用”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之后,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假设学生现在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让其将本班同学视为调查样本,围绕大家都喜欢哪一类,或者是哪一品牌的零食来展开调查。之后,让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或者是扇形统计图来统计调查中获得的数据,并结合调查结果来对市场需求作出深入分析,提出新产品的研发方向。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新颖、有趣,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为学生创造更多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学习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四、基于教学做合一来进行知识延伸
初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学习探究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性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学以致用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在教学做合一背景下,通过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学习方案,学生也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应用中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够为其认知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过一元一次函数、二元一次函数,但针对一元二次函数的根式特点还不够了解,一些学生也难以快速且准确地找到解决一元二次函数题目的突破口。对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以往学生中经常会出错的一元二次函数解题技巧入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阅读,对一元二次函数解题的共同特点作出深入了解。这样既有助于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学生在分析总结过程中也能够积累更多经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传授一元二次函数难题的解决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在教无定法指导模式下,学生也能够真正懂得该怎样解决函数难题,以此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基于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习题训练上,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而给予教学做合一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其马上就要步入高中,在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时,学生若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展现出较高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不论是对和谐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个体学习方式,引导更多学生懂得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来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学习效果与效率。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概率的简单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开展转盘实验。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为每个小组都提供转盘,上面具有红、黄、蓝、绿、橙五个色块。让各小组选择一名同学担任记录员,剩下的五名同学则轮流转转盘,每次转盘结束,记录员要准确观察、记录转到的数字。最后,各小组要将转到不同颜色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计算出来。通过这一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的组织,既能够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也让更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渐懂得相互帮助。这样在全面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提升。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开展数学竞赛等活动,以此来促使更多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各方面潜能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探究中得到全面挖掘与发挥,从而为其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应有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与方法,真正构建出能够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數学课堂。这样既可以为师生、生生之间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探究与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在显著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德争.探究提升初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31.
[2]李钊.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基于初中新版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J].考试周刊,2018(80):78.
[3]陈中梅.借助合作学习——初三数学教学中重点知识的贯通[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11.
[4]吴晓娟.对“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之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23.
[5]王海波.“先学后教,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