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021-10-21熊坤
熊坤
摘要: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后裔,代表着中国的人文精神,这项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社会和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欣赏它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戏曲的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种娱乐方式挤压了戏曲的发展空间。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我们要有效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省级京剧。《政策通知》实施公告: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演艺团,鼓励中小学生入戏院,鼓励组建校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支持对中小学、校外戏曲专业人士和捕获的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进行特殊指定。本文從提高戏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融合;地方戏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地方戏曲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难以结合的原因分析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教育意义。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戏曲教学,一方面是将戏曲教学作为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首先,大多数现代小学生从他们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汉语和外语。在地方戏曲中,不懂方言的小学生无法体验到地方戏表演的乐趣和魅力。他们无法捕捉到声音中微妙的情绪。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几乎不懂地方戏。这是地方戏曲与小学音乐教育难以结合的原因之一;其二,地方戏曲表演作为艺术表演呈现给观众。无论是欣赏还是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收藏。尤其是现在的小学,不像影视剧那样注重生活。从小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娱乐方式包括电影、电视和互联网。而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使得地方戏曲很难与初级音乐教育相结合。
2、民间戏曲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
2.1编写适用活课本
戏曲进课堂首要任务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剧本的编写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将京剧、黄梅戏等戏曲的基本曲调和名剧精品片断编写成小学音乐补充教材,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既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如在音乐教学中编写黄梅戏教材,引进了黄梅戏教学,教材内容来源于喜闻乐见的社会现象,优美诗句,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例、现象。通过黄梅戏这一艺术唱腔来表现,既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因地、因校制宜编写好戏曲活课本,使音乐教学出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2.2开通课堂主渠道
戏曲引进课堂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曲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曲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得益彰,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戏曲课,把戏曲引进课堂,提出“六个结合”的做法,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熟练地学会音乐教材上的曲目,而且能用黄梅戏唱腔来演唱曲目,在全校范围内行成了人人会唱黄梅戏的局面,全校学生音乐水平得到了提高。
2.3营造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
地方曲艺大多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听惯了流行歌曲,欣赏这些地方曲艺可能会让他们耳目一新,从而感受到地方曲艺的特殊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地方曲艺的兴趣和愿望。戏曲引进课堂,不光是靠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渠道来练习巩固提高戏曲教学。观看名家精粹感化内悟。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凝结着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小学阶段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连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一项工程。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去训练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课外主要聘请艺人传艺指点,少先队广播站开设黄梅戏欣赏专栏,建立班、校级戏曲兴趣小组等课外戏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戏曲教学。除了教材中的《故乡是北京》《我是中国人》《京调》等戏歌内容,教师还可搜集备受大众欢迎的《梨花颂》《对花》等曲目带入课堂,利用童声合唱、戏歌表演唱等节目形式营造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
3、结论
事实证明,凡是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几乎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把它引进课堂,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由于文化和艺术欣赏的变化,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包容性挑战。地方戏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仍是一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昌济戏曲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351页.
[2]郭嵩焘,小学音乐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138页.
[3]诗文,小学文化教育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66)267页
[4]杨昌济,传统戏曲文化传播,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