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

2021-10-21曹春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部分群众的民主意识、政权意识薄弱,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以及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刚刚实行的现实情况,必须对群众进行民主启蒙与训练,以期把好事做实。围绕激发群众的民主意识,培养群众的民主能力,强固群众的民主信念等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宣传鼓动、选举运动、市乡代表会议、让群众参加并监督政府工作等方面着手,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取得显著成绩。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不同时期根据地以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且雄辩地向世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坚定不移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苏区群众;民主政治;民主训练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5-0052-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它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实行苏维埃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1]P9之规定化为现实。这些革命根据地因之称为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2]P109这表明时称赤色中国的这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因此苏区实行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的政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政治则是国家由统治阶级中多数人享有管理权的统治形式。在苏区,当然是工农大众中的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这个民主制度、民主政治,不仅为宪法及宪法统领下的各种法律法令明文规定,而且国家还提供实现工农民主权利的政治设施,包括相應的机构、系统、组织,以及物质条件。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学术成果。此外,为保障苏区民主制度、民主政治的顺利及有效实行,苏区的党和苏维埃政权还对苏区群众进行了普遍、深入的民主训练,即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苏区群众具有民主知识和技能。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则相对薄弱,比较为学者关注的,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利用政权组织和群众组织力量,来训练和引导苏区群众进行正确的选举。[3]P107其实,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怎样进行民主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此时及此后真正实行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初心与使命的理解。

一、民主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实现苏区群众当家作主的需要

《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即群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群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群众,不分性别、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所有公民年满16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群众选举的代表必须按期向其选举人做报告,选举人无论何时,皆有撤回被选举人及实行新选举的权利。

上述这些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苏区群众在苏维埃政权当家作主的权力与地位,这是中国数千年来都没有的事。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苏区群众并不是那么顺理成章地乐享并运用这个权利与地位,以主人翁的姿态管理地方和国家的公共事务。个别地方的群众,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个权力让给富农、流氓,由他们去管事,而自己乐得省事。造成这些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封建社会皇权吏治的毒害,部分苏区群众的民主意识、政权意识很薄弱,而个别苏维埃政权的工作人员则习惯于专断,“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4]P72

瑞金时期(1931年至1934年)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的谢觉哉,到陕北后谈及民主政治时就说到这种情形:“由于专制统治,从来不把民众当人,民众不自觉的也好像自己不是人。红军初废除打骂时,有些下级军官反对,说‘不打骂不能管理。士兵也有反对的,说‘为着军队好,打骂是应该的。”[5]P364这些下级军官和士兵,原本就是工农劳苦民众。老百姓在官治压迫下太久,虽然受了民主洗礼,但民主的文化尚未养成,而某些工作人员同样未受过民主训练,也容易反映旧社会的封建残余和官僚主义残余。

二是工农兵代表会(苏维埃)组织未能及时深入群众,未能完整彻底地实行,妨碍到这一民主集中制应有功能的发挥,以及它对群众的影响。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就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尚未健全。“许多地方无所谓工农兵代表会。乡、区两级乃至县一级,政府的执行委员会,都是用一种群众会选举的。一哄而集的群众会,不能讨论问题,不能得到政治训练,又最便于知识分子或投机分子的操纵。一些地方有了代表会,亦仅认为是对执行委员会的临时选举机关;选举完毕,大权揽于委员会,代表会再不谈起。”[4]P72之所以会如此,是缺乏对于代表会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教育,而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又深植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关于这种情形,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克敏说得很深刻:因为党的力量很弱,群众的政治水平太低,对政治的认识很薄弱,对政权的运用更是不行。所以群众对于苏维埃的认识很微弱,他们并不知道新政权有二,一为代表会议,一为执委会;不知道代表会议才是合法的政权机关,而执委会不过是代表会闭会后,受代表会委托的执行代表会议的处理日常事务的机关;更不知道在一哄而聚的群众大会中能讨论问题,必须假手于代表会议。他们以为选出几个人坐在机关里,就叫做苏维埃,所以各级政权机关常时只有执委会议而没有代表会议。[6]P277后者不能行使权力,不能很好地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也就不足为怪。

三是江西等地苏维埃政权是靠红军建立的,红军初到一地,一切情形不熟悉,最初起来的大部分是富农、流氓分子,真正下层的工农群众不敢起来,所以初期个别政权机关被富农、流氓把持。他们操控政权,不但不为群众谋利益,还要压迫群众。在赣东北根据地,一度出现“下级苏维埃差不多仍完全掌握在富农或受富农领导的流氓分子手里,压迫、敲榨、诬陷贫苦群众的事,到处发生”[7]P357。群众忍气吞声,遂对苏维埃敬而远之,更不敢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在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瑞金叶坪村,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原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无恶不作,把村政府搞得乌烟瘴气,群众不敢进门。

四是苏维埃机关的个别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严重脱离群众,致使群众不愿与之为伍。在湘赣苏区,因为“苏维埃的负责人压迫群众,如果稍有不对的,即用绳捆绑,以致群众害怕苏维埃”[8]P114,“群众并不认识为他们自己的政府,认为不过像反动统治过去设的什么一样”[9]P102。而在闽浙皖赣苏区,则有许多群众不承认新政权,对它的信仰是“愈接近群众的一级便愈低落”[7]P346。这也不免有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受群众待见的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苏区群众本应享有和行使的当家作主权力未能很好实现,由此带来的利益未能如愿获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群众、对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都进行民主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与素养。

(二)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建立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苏维埃政府的需要

苏维埃是新的国家机关,较之于此前所有的旧政权,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与群众发生密切的,不间断的,仍检查、仍恢复的联系;它由群众选举、由群众撤换;它和各项职业亲密联系,可以不经过官僚主义方法,而能深入群众的生活改良;它是被压迫的工农阶级中最觉悟、最努力、最先进的部分的组织形式,无产阶级先锋队能用这一机关提高被压迫阶级中的广大群众的教育训练,并领导他们进入政治生活和历史;它兼有国会和直接民权长处,即其立法行政合并在人民选举的代表身上等”[10]P741。然而,这种种优越性都还是理想化的,或制度设计的,或局部经验的;要使它完全成为现实,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坚持正确的做法,修正错误的做法。其中最为紧要的一条,便是发扬民主,实行民主政治,“使苏维埃政府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得到千百万群众拥护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11]P2295

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清除隐藏在苏维埃里的阶级异己及蜕化变质分子,以纯洁队伍;二是改进工作方式与工作作风,以防止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等脱离群众的弊端;三是强化群众监督,以克服并清除政权中的贪污腐化现象。1932年9月20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5号训令就明确指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政府还有阶级异己分子隐藏在内,在工作上有些还充分表现非阶级的路线。……官僚腐化的现象,在一部分地方苏维埃政府内生长着。贪污的现象还很严重,政府的工作方式,往往脱离群众,大都用命令方式,强迫群众去执行……忽视妇女权利……城乡苏维埃的经常代表会议未建立起来,甚至有的乡苏关着门不做事。”[2]P449-450而要有力、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动员、吸引广大群众加入到苏维埃的各种组织、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有广大群众参与并支持的城乡苏维埃的经常代表会议及各个委员会的作用。这也就是发扬民主的问题,就是中执委训令决定对地方苏维埃政府实行继续改选和改造的实质所在。苏维埃政权建设加强了,建立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苏维埃政府也就基础稳固、水到渠成。

本来,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闹革命,就是要反抗地主资本家及其政治代理人国民党的压迫,争取民主权利——大家的事,大家来议,大家来做,谁都能发表意见,都有出来做事管事的义务与权利。要做到这样,就得设法“使人民首先从自己切身利害问题的解决经验上感到民主的兴味;其次,给人民以民主的诱导、启发、便利”[5]P340-341。也就是要给人民以民主训练,以及进行民主的适当条件。群众懂得了民主,知晓了民主的好处,他们就能给自己选举出来的苏维埃以更多更实际的支持、帮助与监督。

(三)保障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需要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此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苏维埃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革命战争打败反革命政权及其武装,创建红色割据区域,成立工农民主政權,然后运用新政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因此,革命战争是苏维埃运动——中国革命新阶段成败的关键。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P136动员群众支持、投身革命战争,最根本的就是让他们明白这是自己的事。红军打仗是为了群众,党和苏维埃组织开展革命战争也是为了群众。“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4]P138毛泽东在二苏大所作结论中的这番话,极其精辟地把动员、依靠群众和争取革命胜利的关系说透了。然而,假如群众没有在新政权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当家作主的义务与权利,双方格格不入的亲密不起来,那他们对革命战争的支持、拥护就不可能长久。中央苏区历次扩红运动和反“围剿”战争的经历,无不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正是广大苏区群众把参加红军、拥护革命战争视同自己的事,才有一浪高过一浪的扩红高潮,一次又一次的借粮和购买公债等支持革命战争的壮举。1934年夏秋间出现的模范红军家属运动,就是瑞金的红军家属以“我们要做模范苏维埃公民”相号召,以苏区主人翁姿态做好青壮男子上前线后留下的公私事务的壮举。

当然,做好这些动员和组织工作,事实上也是对群众的民主训练。

二、民主训练的任务、路径与方法

针对在推行民主制度、民主政治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三项:

一是激发群众的民主意识。“中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的国家,一般说人民没有经过民主训练,不懂民主。”[12]P316但这不代表群众不要民主,因为民主于他们有益。要使群众懂得争取民主,懂得怎样去进行民主,就要从他们的实际经验出发,去激发他们的民主意识。与此同时,要让群众相信党和苏维埃讲的民主不是假话,而是正在实行。“一定要使群众了解苏维埃政府是什么,一定要使苏维埃政府真正成为群众能够运用的自己的政权。”[13]P260

二是培养群众的民主能力,也就是参与和管理国家或地方公共事务的能力。一般来说,群众是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参与和管理的,“这些同志,起初当然一般的不知道如何工作,管理国家的经验,他们过去是没有的。但是我们的领导同志必须以极大的耐心,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渐知道如何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依靠在他们的革命热忱与工作的积极性上面,他们一定能够很快的表现他们管理的天才与能力”。另外,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还应该组织各种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委员会,“在这些委员会中不但要吸收苏维埃的代表参加,而且應该尽量吸收广大的工农积极分子来参加,学习国家的管理”[14]。这是时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中央政府工作的张闻天在署名文章所强调的。

三是强固群众的民主信念,树立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一方面“要使苏维埃成为千百万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关,成为千百万群众学习管理的学校”[15];一方面最广大的发展苏维埃的民主主义精神,把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发扬到最高程度,在一切工作中依靠群众,让群众认识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无限创造力。与此同时,党和苏维埃政府要及时总结群众运动和各项工作的经验,揭露并纠正违反民主主义精神的官僚主义及命令主义,表扬推广实行民主、做好工作的先进典型。使广大群众相信党和苏维埃真心实意实行工农民主,依靠民主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就能创造历史奇迹。

为完成上述任务,党采取了以下路径与方法,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

(一)宣传鼓动,开展政治、文化教育,使群众学习并掌握民主知识

一是创办党报和中央政府机关报,除经常宣传党与苏维埃的基本知识、任务策略外,还大量登载工农群众的斗争消息,苏维埃的法令、政策与工作,以及揭露党和苏维埃各种病状的栏目。如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刊发的毛泽东《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兴国长冈乡的苏维埃工作》《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刘少奇《论国家工厂的管理》《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张闻天《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二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陆定一《春耕运动在瑞金》等文章,就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苏维埃民主制度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及重要性,教育工农群众以国家主人姿态去搞好生产与管理,为自己争取更多更好的利益。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宣传苏维埃思想、苏维埃民主与法制、苏维埃建设,报道苏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抨击苏维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贪腐行为,表扬苏区各地涌现的先进事迹等方面,做得更多更细。如设专版、专栏、专号,进行集中或连续报道宣传。它还建立了工农通讯员队伍,组织、培养他们从事新闻报道。这一切都有助于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

二是设立中央及各中央分局的党校,设立苏维埃大学,培养党和苏维埃与职工会的高中级干部。1933年3月在瑞金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当时的中央党校。“党校有三条宗旨:一要培养忠于党,忠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要学习马列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的经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三要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使大家能适应土地革命战争的需要”。[16]P90党校课程以中共党史和苏维埃运动史为主,还有世界历史、西方革命史、职工运动史、政治常识等。显而易见,苏维埃民主教育与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1933年秋开办的苏维埃大学,其学习的中心任务:第一是学习领导广大的工农劳苦群众进行一切战争动员工作,来帮助战争;第二是学习改善群众生活,学习如何保护工农日常利益;第三是学习怎样管理苏维埃政权,怎样管理自己的国家。[17]适应学校任务,苏维埃大学课程包括苏维埃工作的理论、实际问题和实习三项。由此可见,苏维埃大学对民主教育与训练是非常重视的。

三是编辑各种通俗小册子、画报、壁报,以及青少年儿童识字课本,普及苏维埃基本知识、民主制度常识,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民主意识和管理国家与地方公共事务的能力。当年编的《时事简报》《捷报》《党员须知》《工农兵三字经》《查田运动指南》《选举运动画报》《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两周年纪念》等,就是这样的宣传小册子,其内容大多成为各地壁报的消息、议论来源。1933年由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出版的《共产儿童读本》第1册至第6册,由浅入深地对苏区儿童进行阶级和民主启蒙。红军教育、干部教育教材,融入了更多更深的民主主义、民主制度的教学内容。如闽粤赣军区编的《红军识字课本》第16课:井冈山;第18课:苏维埃政府。中央教育部编审局编的《苏维埃政权》,分“苏维埃政权一般的说明”“苏维埃的政纲”“苏维埃的组织”三章,简明且不失具体地对苏区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工农民主政权的教育与训练。

四是利用一切纪念节开展广泛的宣传鼓动。苏区各地,特别是中央苏区,每逢纪念节必举行群众大会,进行各项宣传鼓动,其中重点之一即工农民主专政。如三八妇女节宣传劳动妇女解放,使劳动妇女起来参加一切斗争;五一劳动节宣传鼓动苏区工农检阅自己的力量,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在一起;八一建军节宣传南昌起义开启了土地革命大幕,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红军已成为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苏维埃政权坚固的柱石;“广州暴动”纪念日(12月11日)宣传广州暴动开辟了苏维埃运动的革命大道;“十月革命节”更是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纪念为契机,广泛宣传苏维埃民主理论与实践。所有的纪念活动都落脚到号召苏区军民以主人翁精神不断提高革命热情与创造性,积极参军参战,扩大和巩固苏区及苏维埃政权,争取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苏区还通过俱乐部、游艺会、晚会、革命竞赛、共产主义礼拜六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和妇女,进行苏维埃政权下的民主教育与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选举运动使群众由此获得民主的技能

“苏维埃最宽泛的民主,首先表现于自己的选举。苏维埃给予一切被剥削被压迫民众以完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女子的权利与男子同等。工农劳苦群众对这样的权利的取得,乃是历史上的第一次。”[18]P306因而,选举运动就是对苏区群众的民主大训练。

早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准备期间,苏区中央局就向苏区各级党组织和工农兵群众指出,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选举中,党、团、工会、贫农团一定要切实的领导群众,要使忠实的积极分子能够当选为代表,要严防阶级敌人和坏分子捣乱,或钻入选举来进行反革命的破坏。[19]P138与此同时,党应当特别注意工会、雇农工会、贫农会的工作,使它们在全苏大会选举运动中与苏维埃改选中能够实行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党应当发动群众,来批评各级政府过去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来反对政府中的腐化怠工及官僚主义现象;领导群众求得在选举运动中,切实的改造地方各级政府,使各级政府能够成为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政府。苏区中央局还特别指出,党应当督促政府执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所颁布的通令与选举条例,绝对禁止以党或政府的名义来指派代表包办选举。[20]P1667

为切实保证选举运动顺利进行,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伊始便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使群众知晓怎样的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怎样的人则没有此项权利;什么机关来办理选举;选举有哪些手续;苏维埃代表怎样产生,代表与居民人数比例如何;怎样的选举才有效;代表不称职或犯了法,如何罢免和撤换。1933年8月,临时中央政府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取代此前的《选举细则》。时任中央内务部代部长的梁柏台,鉴于《选举法》上一些名词“有许多人还弄不清楚,发生许多错误解释,把原来的意义完全失掉,甚或弄相反的意思”,特意撰写《关于〈选举法〉上几个疑问的解释》一文,连载于《红色中华》1933年9月30日第5版、10月6日第3版。文章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与居民”“候选名单与选民名单”“传教者与信教者”的不同涵义进行了解释与区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为及时指导、组织苏区各地的选举运动,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指示,派出了巡视员,编印了宣传小册子和画报。区和市两级苏维埃政府成立了选举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确保群众的合法权利与选举的公开、公正。《紅色中华》发表了许多文件、社论、评论和领导人署名文章,引导选举运动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报道了苏区各地开展选举运动的情形与经验,以及存在的偏向和错误,便于互相交流与借鉴。粗略统计,自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来,《红色中华》发表了《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选举运动的指示》《中央组织局关于第二次全苏大会准备工作的决定》《今年的选举》《北部18县选举运动会议开幕纪盛》《南部18县选举运动大会的总结》《关于选举的日期:中央政府给各级政府的指示》《江西热烈进行选举运动》《红军中的选举运动》《沙洲坝选民大会纪盛》《武阳选举大会盛况》《选举运动的好模范》《今年选举的初步总结》等多篇文件、报告和新闻。它们对训练苏区群众认识、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建设自己信得过的苏维埃政权,发挥了很大作用。

毛泽东在南部18县选举运动会议的报告中,专门讲了选举的重要和苏维埃的作用,详细讲了怎样指导当下的选举,包括选举的宣传,开好城乡代表会的特殊意义,改小选举单位与争取选举运动完满胜利的关系,市苏乡苏向选民做工作报告,好好准备候选名单,开好选举大会,不仅要尽量动员选民到会,还“要像去年兴国一样,选举会上有热烈的批评,群众不赞成的要另提候选人,绝对不能强迫群众去通过候选名单。如有坏分子捣乱,借着候选名单强迫群众通过,查出定要严办。其次,选举完后,要还讨论群众的提案,收集群众的意见提到苏维埃来,作为新政府的行政方针”[21]。毛泽东的这个报告,不只是对与会苏维埃工作人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苏区群众也是一次工农民主知识的普及、民主方法的训练。

中央内务部为使1933年的选举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培养能熟悉、胜任选举运动的工作人员,除召开北、南两部选举运动大会外,还于当年9月举办了两期选举运动训练班。训练班课目为:当前的政治形势与选举的任务;选举法;进行选举的实际办法等。这更是对苏区群众直接的民主训练。通过训练,在受训的百余人中,能担负全县的选举指导的有10余人,能担负全区的选举指导的有30余人,能担负全乡的选举指导的有30余人。训练班结束后,学员都回本地进行工作。[22]

(三)市乡代表会议让群众亲身践行民主管理,提高民主的本领

按照《苏维埃暂行选举法》规定,隶属于区的市苏维埃,由全市各个选民大会所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乡苏维埃由全乡各个选民大会所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即市乡苏维埃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因此,“市乡代表会议制度是苏维埃组织的基础,是使苏维埃密切接近于广大民众的机关”[18]P308。当然,市乡代表会议也是苏区群众接受民主训练的基地与途径。其做法一如毛泽东在二苏大的报告中所概括:

1.依照代表与居民住所接近的原则,将全体居民分配于各个代表的领导下(通常以居民30人至70人置于一个代表之下),使各个代表对于其领导下的居民发生固定的关系,而使民众与苏维埃在组织上连成一片。

2.乡苏市苏的代表,按其住所接近,在3个至7个代表中选举一人为代表主任,其任务是在乡苏与市苏主席团指导之下,分配和指导其领导下各代表的工作,传达主席团的通知于各个代表,召集其领导下的居民开会,解决这些居民较小的问题。一村之内,并须有一个总的代表主任,负领导全村工作之责。这样使市乡苏主席团与代表之间密切联系起来,并使村的工作得到有力领导。

3.在乡苏、市苏之下,组织各种经常的或临时的委员会,如优待红军委员会、水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粮食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吸引群众中大批的积极分子参加其工作。不但乡有委员会,村也应有某些必要的委员会。如此把苏维埃工作组织成网,使广大民众直接参加了苏维埃的管理。对此,毛泽东盛赞其为“苏维埃工作发展到高度的很好的创造”[23]P290。这个创造经验,还被1933年12月12日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所吸收。

4.乡苏及市苏的选举,每半年举行一次(区苏亦半年一次),便于民众的新的意见容易涌现到苏维埃来。

5.兩次选举之间,代表有犯错误的,得由选民10人以上的提议,经选民半数以上之同意撤回之,或由代表会议开除之。从而使不良分子不能长期驻足于苏维埃机关。

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苏区群众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受到的民主训练,也是空前未有的亲切、扎实、广泛、深刻。

(四)由群众参加并监督政府工作,增强群众对民主政治的信心

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吸引群众参加苏维埃政权及其工作,将使群众直接受到民主训练,培养与提高他们参政议政、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并监督政权不容其怠工腐化与官僚主义,从而使苏维埃真正民主化、群众化。

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1月1日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政权应当建立起自下而上的系统,建立起各部的经常工作,应当吸收广大工农群众来参加政权的各种工作。”[20]P1835

二苏大关于苏维埃建设决议案提出:“苏维埃应该尽可能的吸收很多不脱离生产的积极分子,来参加工作(如在各种委员会内),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学习管理国家的事宜。”[24]P1347尤其是乡苏维埃和市苏维埃必须尽可能吸收更多的工农积极分子,来参加苏维埃的各种工作。

为达到上述要求,党和苏维埃政府除了把好选举入口关,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开办苏维埃工作人员训练班,培养苏维埃干部。1932年春,临时中央政府专门举办了两期苏维埃训练班,训练班每期一个月。第一期全班学员共22人,于2月29日结束并举行毕业典礼。训练班主任何叔衡、临时中央政府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项英在毕业典礼上先后讲话,详细指示工作方针及实际工作方法。次日,即由瑞金县苏介绍,分派各区实习。紧接着,第二期训练班又开学了,学员纯系瑞金各区苏的主席及委员。[25]临时中央政府还结合中心工作,举办专题训练班,如选举运动训练班、查田运动训练班、合作社运动训练班等,培养完成专项工作的人才。有时则以会代训,像中央苏区南、北部经济建设大会,从会前的调查研究,到会上的听取领导报告、讨论完成经济建设各项任务的措施等,都是对与会各地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训练。

二是密切与群众团体,特别是工会与贫农团的关系,从中发现优秀分子,提拔进苏维埃政权系统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工会是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学校,是使苏维埃与广大工人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并供给苏维埃以大批领导干部的组织”[24]P1375。由乡村中的半无产阶级贫农群众为主(并有农业工人与手艺工人加入)组织的贫农团,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他们也是苏维埃干部的重要来源。除工会贫农团外,苏维埃还必须与其他群众团体,如合作社、反帝拥苏同盟、革命互济会、女工农妇代表会、儿童团等发生密切的关系。因为苏区群众经过这些团体的教育训练,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各方面的工作经验,能成为苏维埃工作人员的后备军。

列宁说过:“如果不吸收妇女来独立参加政治生活,并且日常的公民的义务,那么不独丝毫说不上社会主义,还说不上完全的和巩固的民权。”[10]P742关于吸收劳动妇女参加苏维埃工作,并加以训练,中共中央早在1930年11月28日下达的关于苏区妇女工作计划,就有所强调。计划指出:彻底实现苏维埃政府对于妇女的政纲,保障劳动妇女在政治上参加政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仅限于宣传是不够的,而要迅速实现。要训练她们成为群众斗争中的领导者,成为巩固和扩大苏维埃运动中的群众主干,吸收她们参加政府机关和群众团体工作。特别要设立短期妇女训练班,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她们,帮助她们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3]P119-204针对苏区有些地方忽视妇女工作,“竟将整个妇女工作的范围,束缚在婚姻问题上”的缺点,中共中央指示:“在苏区内,应加紧领导劳动妇女参加土地革命斗争,利用各种组织的方式,尽量发展她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0]P1927

三是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浪费的斗争。苏维埃政权中以脱离群众、命令群众、消极怠工、敷衍塞责为特点的官僚主义的存在,“阻碍了苏维埃民主主义广泛的实施,不能吸收广大的群众来参加苏维埃工作,来学习管理和监督工农自己的政权”[18]P272。苏维埃政权中的贪污浪费现象,同样腐蚀着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苏维埃政府发动了连续不断的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浪费的斗争。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强调:“我们要坚决同那些浪费金钱、滥耗政府财政的人作斗争,我们要号召工农群众驱逐那些人出苏维埃机关”“谁要怠工和敷衍,谁就是苏维埃的罪人”。[26]前述中执委第15号训令也指出,要从地方苏维埃政府改选中,驱逐贪污腐化官僚等分子出苏维埃。二苏大后,更把苏区的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浪费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为此,除将这个斗争作为各级工农检查委员会的中心任务外,还经由设立控告局、设置控告箱、组织群团的突击队轻骑队、强化舆论批评等方式,加强对政权的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以此推进政权的民主化、群众化,增强政权对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

除以上办法外,党还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干部异地交流、活跃群团生活、举办群众法庭等举措,来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且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民主训练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进行的民主训练,是广泛、深入、持续的,是真诚、扎实、有远见的,因而它不仅有历史作用,还具有深远影响。

(一)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与素养、参政愿望与本领,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与创造力

从湘赣边苏区农民初时不识苏维埃政权为何物,只知“埃政府”是当地方言中的“我政府”的意思[6]P277;到中央苏区群众高唱“中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十月开,革命斗争经验高,工农领袖踊跃来”[27]P145。从起初群众对民主选举不在意、不相信,到中央苏区1933年选举时到会选民平均达到80%以上,兴国县长冈乡等地选举时到会选民更是超过90%,并且敢于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拿出自己的提案。胜利县古龙区某乡选举,群众发现主席团名单中有一个人是从前方开小差回来的,在候选人名单中有一个人有贪污嫌疑且消极怠工,就自动起来揭发、反对他俩,而另外提出几个积极分子候选。平安寨群众在选举中,为维护切身利益,改善生活,分别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兴办铁厂和石灰窑、多种麦子以防春荒等提案。[28]由此可见苏区群众民主意识和素养、参政愿望与本领有着显著的提高。各级苏维埃政权中,工农成分的增强,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迅速成长,以及广大群众争做模范苏维埃公民的实际行动,也见证了这些变化。例如,自一苏大以来,上杭的上、下才溪乡各能吸收110人来参加乡苏下各委员会的工作,瑞金的石水乡吸收了118人,兴国的长冈乡也吸收了100余人参加乡苏下各委员会的工作,并建立了许多村的委员会。[24]

苏区群众在苏维埃政权下,政治上得到翻身,生活上得到改善,能够昂首挺胸做人,放开手脚做事,就有了当家作主的气概,从而激发出高昂的革命积极性与丰富的创造力。他们把政府要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而衷心拥护、积极支持。所以,在相对落后的环境里,在连年战争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能坚持并发展革命战争,进行必要与可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革命,进而创造出许许多多中国革命史和党史上的“第一”,形成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与“源”。

(二)严格地区分了资产阶级假民主和无产阶级真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制度的磊落胸怀

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为反对封建专制,曾提出“民主政治”的口号,以实行普选和议会制为中心,宣称“主权在民”,但实际上这个“主权”仅为资产阶级享有。资产阶级假民主,不仅表现在它只是口头标榜民主,实际上以财富多寡、文化高下、职业贵贱等限制,剥夺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而且不去帮助劳动群众认识民主的好处,学会民主的办法,拒劳动群众于民主大门之外。他们把不得不给予劳动群众的一点可怜的民主(如投票权),也只是作为对劳动者的施舍。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的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保障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群众民主权利的无产阶级民主。它不仅在观念上、制度设计上、实行措施上,确保劳动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而且中国共产党为民主制度的落地,为民主政治的生成,提供了种种保障和帮助,如防止以党代政,不准党委操控或包办选举提名,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及提供实行民主必需的物质条件等。而对群众进行民主训练,让群众本应享有的民主回归群众,则是这种种保障和帮助中最具有根本意义、普遍作用的关键,也是区别愿否、真假对群众实行民主的试金石。显然,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真民主。

(三)真实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新的认识与信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党把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作为实现初心使命的第一步。面对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人民大众,走出这第一步何等之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民大众有革命要求,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力量,只是一时被压抑与埋没了。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启发人民大众起来革命;党以苏维埃旗帜相号召,引导激励人民大众当家作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镇压一切反革命反人民的组织与活动。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使他们既知道了民主的好处,又懂得了怎样实行民主,进而利用民主这个法宝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说到底,党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是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去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与实际步骤。同时也就让人民群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转而更加依赖党、跟党走。苏区兴国县长冈乡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4]P138因而兴国县的扩红支前、增产节约、优待红军等各项工作都走在苏区各地前头。这是党一心为人民,人民一心跟党走的鲜活事例。

(四)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不同时期革命根据地以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党的一笔革命遗产与精神财富

无论是革命政权的选举,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演进,还是人民群众参加并监督革命政权(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们都能看到当年党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的影响。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司法部长兼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等职的谢觉哉,以十年苏维埃运动史上的民主制度及其实践(包括民主训练)为参照,思考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撰写了《苏维埃运动》《民主政治的实际》《谈谈选举训练班》《论选举运动的重要》《关于民主选举问题》《民主建设》等文章。还有新中国初期开始的普选,后来的城乡居民(村民)自治等,都是例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苏区实行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以及对苏区群众进行的民主训练中,进一步培养出群众路线这个根本的组织路线、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他们深知民主、自由都是人民争来的,而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便立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29]P1318。他们体会到“群众必须在自己亲身经验中,才能教育自己,提高觉悟,认清敌人,取得胜利”[30]P37;于是懂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31]P1012去办事,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等等。

诚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并非面面俱到、完美无缺,比如有些地方弄错选举手续,未选出代表而先选举了主席;选民还不习惯和不善于行使对于不称职代表的召回权,等等。但這毕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一个创造,一种历史进步。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庆幸,感到光荣,并且更深入地予以总结,使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一大”前后: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政权系统: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林多贤,等.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谢觉哉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7]郭殿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

[8]湘赣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协作小组.湘赣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

[9]江西省档案馆.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1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政权系统: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党的系统: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1991.

[13]全国人大图书馆.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

[14]张闻天.二次全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N].斗争,1933-08-12.

[15]博古.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与争取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N].红色中华,1933-08-04.

[16]肖锋.十年百战亲历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17]佚名.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开学誌盛[N].红色中华,1934-04-03.

[18]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9]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党的系统:3[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21]毛泽东.今年的选举[N].红色中华,1933-09-06.

[22]佚名.选举运动训练班第一期毕业了[N].红色中华,1933-09-24.

[2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4]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政权系统: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5]佚名.中央政府苏维埃工作人员训练班第一期已毕业[N].红色中华,1932-03-02.

[26]项英.发展生产、节俭经济来帮助红军发展革命战争[N].红色中华,1932-02-17.

[27]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福州:鹭江出版社,1990.

[28]佚名.胜利县选举运动的经验[N].红色中华,1933-10-27.

[2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0]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The CPCs Democratic Training of the Masses in the Soviet Areas

CAO Chun-rong

(Party History Office of the CPC Ruijin City Committee,Ruijin 342500,Jiangxi,China)

Abstract:The CPCs implementing the democratic system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soviet areas was not a straight and plain process.In the face of the weak awareness of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among some of the masses,the bureaucratism of some government workers,and the fact that the worker-peasant-solider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system had been carried out not long before,the CPC had to enlighten and train the masses on democracy in order to make good deeds into reality.To inspire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train the masses ability of democracy,and strengthen the masses belief in democracy,the CPC took measures in the aspects such as propaganda,election campaign,city/township representative meeting,and the masses participation i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regime,to train the masses in the soviet areas,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The Partys democratic training of the masses in the soviet areas profoundly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s and even the new China in different periods,and eloquently demonstrated to the world that the democracy implemented by the CPC is the real proletarian democracy,and that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mission of the Party have been steadily and consistently realized.

Key words:CPC;masses in the soviet areas;democratic politics;democratic training

(責任编辑:邱 明)

[收稿日期]2021-08-08

[作者简介]曹春荣(1944—),男,江西丰城人,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