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21-10-21刘须宽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

[摘 要]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好的做法上升为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伟大的优良传统。厘清作风建设脉络,继承优良作风,是锻造党性和宗旨意识,确保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与长期执政的持久需要。一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经验与启示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统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反对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浮夸风;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坚持以好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建设,与人民同甘共苦;作风建设传家宝必须代代相传,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作风建设,注重发挥头雁效应、推进制度化建设,不断实现党风净化、政风优化、社风淳化与民风德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经验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5-0091-08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延安作风”能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为什么蒋介石的“党部成了衙门,党员成了官僚”,毛泽东的“党部成了穷人的家、党员成了不倒的旗帜”?“只见公仆不见官”是一种作风,“当官只为做老爷”也是一种作风,这里有两种政治立场,两种作风做派的区别,也蕴含着国民党灭亡和中国共产党必然胜利并走向不断强大的规律。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爬坡能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广、服务人口之众、引发巨变之大、创造奇迹之多,一项能够持续百年、影响14多亿人口、开创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全面脱贫的诸多世界性奇迹的事业,其中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我们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中,总结党自身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名片,越是触及灵魂的作风之变,越能提升党的形象。研究百年作风建设重在正本清源,破解从嘉兴南湖的小舢板到纵横深海的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为9500多万规模的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密码,为更好净化政治生态、提升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服务,在新的百年征程中进一步铸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党的作风建设

“主义”代表方向和旗帜,规定着建设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P78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作风强党经验,依托于正确理论与人民立场甄别作风的优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与复杂性。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作风建设的理论框架

实事求是是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原则,遵循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径: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去证明。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就是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场对待人民,作風建设就是要从思想根子上确立人民的坐标、强化理论武装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实现全党风气的淳化、空前的团结与思想行动的一致。“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开展历次集中性教育活动,都是以思想教育打头”[2]P10,整风就是要抓住风气不好的源头,从中国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站在生产关系发展必然性上批评歪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矫正浮夸风、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待作风,形成与人民立场、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相匹配的作风建设导向。

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问题,作风建设抓得紧,党员主观意愿与客观需要契合就紧密一些;抓得松,党员干部的主观私欲就会膨胀,与客观需要就会产生裂缝。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物质丰富、价值观多元化、财富极化,影响作风建设的诱惑越来越多,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也必须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是多元与优质化,党员干部就越要在主观上积极顺应客观变化从严要求自己,主观上松懈一寸,欲望就会放大一尺,并逐步成为腐败的温床、组织涣散的决堤口、干部离心离德的顽疾、少数人蜕化变质卖国求荣的陷阱。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剔除主观私欲的过程,也是刀刃向内自我加码、利益割舍、价值重塑的过程。“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1]P22易于反复、顽固又难彻底清除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价值序列错乱的结果,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伸错手”“揣错兜”“放错地”“站错队”,根子还是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一部分人价值序列的错位行为会形成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冲击,而在错位价值序列指导下的个人行为又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3],如信念涣散、组织涣散、纪律涣散、作风涣散等。有些干部忘却了“做官即不许发财”的古训,追求的就是“封妻荫子,妻荣子贵”“千里做官为发财”,站位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是“为家族之兴盛”,这些与古代的诰封制度、高级官员可以保荐其子弟直接为官的荫任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邓小平1956年9月16日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旧时代统治阶级作风在我们队伍中”[4]P222还时有反映,今天,仕途敛财观、宗派主义依旧有一定的市场,“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1]P101,“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5]P36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作风建设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恒追求。

(二)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必然导致作风浮夸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百年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通过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长期斗争而形成并保持一整套优良的作风,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把党性建设牢牢扎根在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体系之中。“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6]P197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本质上是游离于党性的个人主义、唯心主义,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背叛,披上华丽外衣的形式主义,往往是以空洞说教或无效行动来遮蔽内容的唯心主义。百年共产党注重从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从客观的实际需要应对客观世界,尊崇主观实践行动与客观规律的一致,始终坚持实践标准这个根本尺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会神化权力光环、颠倒主仆、背离群众、阻碍进步,形式主义则脱离实际、不务实效、贪图虚名、蝇营狗苟、滥用权力、破坏团结、劳民伤财。心态上的官僚主义,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激化形式主义、诱发山头主义与宗派主义、造成文山会海的文牍主义。官僚制度推崇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系统整合,而官僚主义则是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上,以飞扬跋扈的个人主义替代集体主义。形式与内容是辩证关系,好的形式有利于充分展示内容,好的内容也能让形式更有生命力,形式主义是对内容最大的伤害,形式主义愈加完善,内容就愈加残破不堪、拘谨无力,甚至完全被取代。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都是特权思想使然,重“表”轻“里”、重“浅”轻“潜”、看重“特权式”“倨傲式”“剪彩式”“作秀式”“盆景式”“观光式”“扎堆式”的虚浮,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数字出官”,不断以官僚习气强化形式、以现象压制本质、以表现遮蔽真实,最终导致矫情取代了真诚、装潢术替换了货真价实的材质、人造的化妆术成为自然美的评判尺度。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曾说:“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7]P839邓小平也认为,“我们的官僚主义确实多得很”[8]P240,“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1]P75。反对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就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金钱观、权力观、民生观,“有勇气拒绝矫情,拒绝矫揉造作,拒绝一切形式主义崇拜”[9],纠正内容与形式的错位、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错置、现象和本质的颠倒、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差池,把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重新迎回真理上来。务必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推进党性锻造与作风建设,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始终观照现实、直面问题、攻克主客不一致的矛盾,根据事物的本来面貌定性决策、说话办事,使我们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作风导向,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绝不以“修改”事实、掩盖客观来迎合主观判断、放大形式价值、鄙弃内容建设。领导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砥砺实践之能;常思贪欲之害、破除官僚恶习;常怀律己之心,多为利他之事,稳住心神、守住操守、杜绝形而上学。

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自上而下作用于社风民风,社风民风自下而上影响党风政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党风政风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党风与政风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社会风气与民风淳化的基础。党风政风好,社会才会风清气正。

(一)好党风造就好民风与好社风

古代社会强调治国要先治吏、新中国政权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党风、政风与民风的关系的规律展示。社风民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建设是相互联系的,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社风、民风,“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10]。党风和政风是一体的,党风正则民风淳,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来推社风、民风建设。正如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11]P46古人讲“上有所好,民必好之;上有所恶,民必恶之。”历史的脉络告诉我们,显贵往往不超过三代。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必须有危机感,虽然我们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方法,但稍有松懈,仍然有可能犯历史性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很不容易的”[12]P181。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3]P119,领导干部不自持、自律、自勉,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习近平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1]P145

随着党的执政环境、历史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状况与外部压力的深刻变化,“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14]P550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广大党员要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锚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的人格新坐标、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政德新要求、用权不谋一己之利的清晰界限。

(二)与人民同甘共苦是密切聯系群众之本

自巴黎公社始,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就是共产党的核心命题,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建设遵循的价值观就是人民至上,要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与人民的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一起脉动。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服务于群众的事业,群众队伍越是壮大、需求越是多元,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就越高。2020年除夕之夜,西部战区中将为士兵站岗,只为官兵过一个温暖的年,百年共产党就是靠这些行动生动诠释了: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正如上世纪30年代歌谣所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是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危险是什么?是切断鱼水关系。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剧中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公开秘密,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是我们党的血脉根基,人心是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变量。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5]P138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无限活力的源泉,更是成功走向下一个百年的最大依仗。

(三)轻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就可能葬送党长期执政的深刻教训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以后,从建党到新时代,党始终牢牢扭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来抓作风建设,聚焦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来锻造党性修养、涵养政治品质、升华道德境界,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履行优化作风建设的历史使命,坚定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心骨”、筑牢精神与信仰的“压舱石”,塑造党员干部的利他意识、提升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苏联亡国的教训,与苏联共产党在作风上放松、很多领导干部私心膨胀、个人主义让位于集体主义不无关系。

在百年披风沥雨中,无数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1]P8作风问题最影响党和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最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最容易造成党的健康肌体病变的慢性疾病,迷失党的方向、动摇执政基础,使党失去民心、失去依靠、失去力量、失去目标。毛泽东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7]P812江泽民强调指出,“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12]P324今天,面对新阶段、新起点、新形势与新任务,面对“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要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5]P390特别是苏共亡党,更是犹在耳畔、鲜血淋漓的教训。

三、革命先辈的作风建设传家宝必须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改造我们主观世界、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首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重要标识,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锤炼党性、优化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持续磨练党的斗志与使命的警鐘。党必须在自律和他律、身行与心修的统一互动中,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与战斗性,以作风强党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良方

批评别人本质上是依据客观世界对他人进行主观意识的改造,自我批评本质上是主观世界的自我敞开与价值观图景的再造,使主观与客观更加契合,不断提升认识客观世界能力的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尚且认为自己做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7]P1096。百年党史这本教科书提示我们,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有效方法,能有效促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邓小平强调:“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11]P390,江泽民指出“解决党内矛盾,要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团结,健全党内生活,帮助同志进步所必需的”[16]P352。从1927年的“批评投降主义”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从1942年的延安整风到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特别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装的重要手段。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纠正错误、维护党的纪律规矩的有效方法。百年党史验证了这一方法的重要性:什么时候党重视并能够科学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党内的风气就会好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提高;反之,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能做到心底无私、客观公正、理性负责,被批评者要能豁达大度、从谏如流、闻过能改,不能搞“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一言堂;批评者要本着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能怕穿小鞋、遭报复,也不能像“四人帮”那样,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整人”武器。在新时代,要继续广泛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17]P49。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批评、防范和纠正什么,做到真红脸、出透汗、真排毒、剖析彻底。

(二)革命岁月与和平盛世都始终坚持“两个务必”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决不能丢。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古人讲“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两个务必”是警醒全党的一剂良药,是让我们保持斗志、远离傲娇、与享乐主义“绝缘”。在新形势下,倡导“两个务必”已经有新问题要克服,脏点、累点的活干不了、不愿干了的现象多起来了。革命的环境在变,参与革命的人也在变,在早期革命年代,革命者绝大多数是贫苦大众出身,耕植的底子还在,对土地有亲切感,不管是住窑洞、游击战还是地道战,依然能斗志昂扬。正如毛泽东所说:“我在延安身体不大好。胡宗南一进攻,我和总理、胡乔木等六人住两间窑洞,身体好了。到西柏坡也是一个小房子。一进北京后,房子一步好一步,我的身体不好,感冒多了。”[18]P417随着生存境遇的变化,我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在退化,而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艰苦奋斗不能少、忆苦思甜不能丢,体验教育更要跟上。

新中国成立8个月,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就嗅到了危险:有些同志“认为革命胜利了,可以睡觉了,可以骄傲了,应该享福了,不必努力了”[4]P159。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又指出:“现在,不讲团结,不讲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少有某种程度的丧失。有的人发展到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丢掉了。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重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11]P18邓小平批评了军队散、奢、惰等情况抬头,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增多,社会上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日益增多。胡锦涛告诫全党:“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4]P9在未来,“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19]P49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防止骄傲自满、警惕过度乐观、革除作风之弊、清扫行为之垢、打消畏难情绪、改掉慵懒散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维护好党的生命线。

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没有终点的必修课,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以抓关键与抓全局相统一,找准具体要害与持之以恒相统一,“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四风问题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这样的问题消失了,那样的问题又会出现。”[1]P80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没有完成时,必须永远在路上,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固本战。

(一)抓好关键少数营造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

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以上率下是关键,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党的各级领导同志“是全党的表率”[11]P177,“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腐败变质,就可能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风气,就可能使更大范围的群众对我们党有意见。”[20]P156“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20]P150-151近些年,习近平在全国考察调研期间,坚持化繁为简,厉行勤俭节约,经常这样问:“伙食费交了没有?”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干部是“火车头”“领头羊”“领路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标杆,一人带动一个班组、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17]P51。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了表率作用”[5]P39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11个议题上涉及作风建设。当前,在党中央带领下,作风建设形势大好,好作风已经蔚然成风,要继续以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方式延续作风建设的规律性发展势头,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齐心向善的良好局面。

好作风是教育出来,也是领导以身垂范引导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21]对付黑暗我们需要用教育释放光明、引导光明、迎接光明,对付不良作风、歪风邪气,我们也需要加强教育。“干部的作风是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群众往往从他们直接接触到的干部来看我们党。”[22]P2486既要教育高级领导干部,以权责对等方式要求他们,“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工作,越要毫无私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23]P34。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24]P98的干部必须剔除出我们的队伍。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切实解决作风问题。

(二)作风建设必须制度化、常态化

必须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手段完善作风治理机制。古人云:“盘圆水圆,盂方水方。”建立规矩、运用规矩才能防止歪风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11]P333事实表明,没有法规约束的作风建设大多容易流于形式,离开制度保障的作风建设,更易遭受消极对待。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要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强化执纪监督,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25]P146近年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制度遵循。从党的作风建设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看,“厉行法治、依法治权才是根治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26]。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法治规矩,织密法规制度网络,优化作风治理载体、净化作风治理土壤、具化作风治理进程,统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与社会风气建设,“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27]。逐步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机制、教育润化的固本机制、日常作风管理机制、“四风”防控机制、群众参与的考核测评机制、问责反馈机制,既要考虑刚性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雅的好氛围。

惊涛骇浪方显砥柱本色,大战大考锤炼党风作风,百年风华路,作风更优长,能够经历百年考验、反复使用而不衰的作风建设经验,大多有成为规律的基本价值。回望百年作风建设路,成就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但问题绝不能放过,作风问题就像糊窗纸,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只有把作风建设要求浸在各级干部骨子里、融在全党同志的血液中,才能挡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才不会跌倒在歪风邪气的诱惑中,才能带领人民,向下一个百年奋勇前进,续写气势恢宏的新画卷、谱写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赞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姚瑞平,刘祖云.社会转型期作风建设:内在挑战、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9(9).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俞吾金.形式主义批判——对当代中国文化病症的反思之一[J].探索与争鸣,2006(8).

[10]新华社.王岐山在天津市调研时强调 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N].人民日报,2013-09-07.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至.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1]刘金祥.作风建设要真正落地生根[N]光明日报,2018-01-30.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6]李卫华.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的法治取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

[27]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風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PCs Style Construction

LIU Xu-kuan

(Institute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It is the CPCs fine tradition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be good at summing up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ransform good practices into scientific theories.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yle construction and passing on the fine style are the enduring needs of forging party spirit and tenet consciousness and ensuring the purity,progressiveness and long-term governance of the Party.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artys style construction in the past 100 years are as follows:we must equip the CPCs style construction with Marxism,and opposing the boastful tendency of metaphysics and idealism;a fine style of work is the secret of the CPCs strong vitality,and we must uphold good Party conduct to improve the conduct of the people and society,and share weal and woe with the people;we must pass on the heirloom of style constructi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make good use of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two necessities”;we must continue to improve our work style with the spirit of driving nails,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 goose effect,promote institutionalization,and constantly purify the Partys work style,optimize the governments work style,promote the conduct of the society,and improve the morality of the people.

Key words:CPC;style construction;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责任编辑:徐国栋)

[收稿日期]2021-06-04

[作者简介]刘须宽(1973—),男,江苏泗阳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