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2021-10-21李建德潘学萍张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李建德 潘学萍 张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是无比伟大的,回顾百年伟大奋斗,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永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要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葆党坚定的根本立场和初心使命;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永葆党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思想灵魂;要始终敏锐洞察世界变化大势、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永葆党独特的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要始终注重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永葆党强大的力量支撑和力量保证;要始终善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永葆党可贵的精神品格和精神境界。这些重要经验和启示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财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5-0082-0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1]1921年7月,偉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开启了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敢于胜利、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从党成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建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以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阔步走在人类前进的大道上,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回顾这100年,无疑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再出发的重要精神财富。

一、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永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

习近平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深刻历史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斗争,必须也只能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列宁强调,在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铁的纪律”[2]P25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权问题,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对一切问题的领导权”[3]P305。邓小平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P391。江泽民强调:“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5]P496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奋斗史。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觉悟起来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新功,为大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土地革命时期,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古田会议建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是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领导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依然必须牢牢把握世情国情,始终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政党文明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历经百年依然勃勃生机、持续向上的最可靠保障和成功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努力思考和探索“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这一重大党的建设问题。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这一论断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思考和探索党的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以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进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升到“新的伟大工程”高度,明确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此后,每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都郑重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特别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要一以贯之,强调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强调要统揽“四个伟大”,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都充分彰显出新时代的百年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思考与统筹安排,更加体现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自信和实践自觉。

二、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葆党坚定的根本立场和初心使命

习近平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P411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P413。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最重要的观点是群众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是中国共产党的本,是中国共产党的质,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显著的标志。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7]P1094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8]P137“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8]P137坚持人民立场,践行人民宗旨,心系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倍受欺凌,中华民族饱受灾难,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在这种情况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觉承担起救民于危难的历史大任。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顽强抗争,领导人民掀起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腥风血雨,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动同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毅然决然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战役,最终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而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夙愿。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掀起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高潮,特别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缩衣节食、勒紧裤带,同全国人民一道大干快上,建钢厂、挖煤矿、探石油,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工业经济体系,自主研发“两弹一星”,建立了较为巩固的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严峻挑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智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领导中国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机遇中谋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更为艰巨的国内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P4的誓言,人民最关心什么、最期盼什么,党就坚决干什么和推进什么,人民群众最反对什么、最痛恨什么,党就坚决惩治什么和防范什么,解民忧、补短板、纾民困、暖民心,啃骨头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全面脱贫,解决“三农”乡村振兴,全民动员努力抗疫,双循环提升格局……,领导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光辉美景。

始終和人民在一起,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倾听人民呼声,顺应人民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早期的李大钊、方志敏、向警予、杨开慧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孔繁森、杨业功、于敏等,在100年的奋斗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复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种真正为人民的品质和为人民的情怀,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1921年成立时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9500多万人,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正因如此,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10]P1128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1]P257可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基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8]P137“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也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永葆党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思想灵魂

习近平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刻回答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12]P44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是咬文嚼字、机械教条,也不是照猫画虎、照抄照搬,而是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找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路子,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3]P433,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P376。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4]P664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灵魂。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史。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李大钊就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得到发展,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条件因时、因地地发生变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已日趋成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积极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工人运动和“救亡图存”的实际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成立时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15]P36-37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此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同右倾机会主义作坚决斗争,克服了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使中国革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同机械执行共产国际决议指示、把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等同于党忠实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的“左倾”教条主义作坚决斗争,他们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也不是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和条条,更不是把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经验神圣化和教条化,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到1956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的时期,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步实践探索的时期。在国际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打击和国内敌特分子破坏的形势下,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重任就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通过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渡。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再次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提出了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这一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社會主义的实践基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可惜这些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未能长期坚持下去,以致犯了严重“左”的错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产生这一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好,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且具有历史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从国际社会主义实践和资本主义实践的广阔视野出发,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领导中国人民从对社会主义传统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基本路线、治国方略、建党方针的伟大创新,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局面,使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而在不利的复杂国际环境和社会主义艰难实践中巩固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的历史背景下,“风景这边独好”,更是注解了社会主义实践成功和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特殊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各种挑战,审时度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赋予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新旧矛盾交集叠加的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16]所有这些都说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创新、奋力有为的思想指导和思想灵魂。

四、始终敏锐洞察世界变化大势、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永葆党独特的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一个人要有眼光和智慧,一个政党更要有睿智的眼光和历史的智慧。有了睿智的眼光,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顺大势、顾大局、定方位、立乾坤。有了历史的智慧,就可以汲取更为丰富的营养,拥有更为宽广的眼界、更为宽阔的胸怀和更为高远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的无产阶级政党。这种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集中表现为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逻辑的高度清醒,集中表现为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宽广胸怀,集中表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超前洞察,集中表现为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因此,每当历史处在最关键的时刻,它都能够从容应对、顺势而为,化挑战为机遇、化风险为平安,处劣势而为优势、转不利而为有利,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20世纪20年代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的重要开端。1920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有几位在巴黎的同志,发狠的扯人到巴黎去。多扯一般人到巴黎去是好事”,“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17]P428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开展中国革命要培养洞察世界变化大势的睿智眼光问题。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批能打开各方面“阵”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蔡畅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独特的眼光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P97,使人们在白色恐怖和艰难困境中看到了革命的光明。延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和历史智慧认识到民族利益高于政党利益、民族矛盾大于政党矛盾,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融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从而团结和扩大了世界上一切抗日力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持久战》的发表等都是这一智慧的集中体现。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1946年8月毛泽东面对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斯特朗,提出“中间地带”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0]P1195的伟大论断,极大提高了人们战胜国民党的信心。1949年3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再次以睿智的眼光和历史智慧,全面分析研判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估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在西柏坡及时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向全党发出警告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和党腐化堕落危险的政治号令,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10]P1425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再次提出“进京赶考”,要求全党重温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再告诫全党绝不当李自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从世界大势中看到信心,果断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带领全国人民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寻历史、观察世界、体察大势、解读当代、引领时代,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提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能否定”[9]P23的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走出来”[9]P39的思想,提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思想,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现出了极高的睿智眼光和雄浑的历史智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再次以睿智的眼光和历史的担当,克服种种困难,带领中国人民率先有效控制住疫情,为全世界争取了宝贵时间、积累了有益经验。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球合作抗疫的四点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疫斗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展示和深入发展,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时代回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睿智眼光和历史智慧的新时代呈现。

五、始终注重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永葆党强大的力量支撑和力量保证

习近平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軍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6]P435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进行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党在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军,锻造了人民军队伟大的无产阶级品格,确保了人民军队的人民性质,使我军具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新时代,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人民军队正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始终注重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15]P36的纲领。但是,党成立初期,由于斗争经验不足和对独立掌握武装力量认识不够,1927年当面对国民党疯狂的屠刀时付出了沉重代价。正是从血的教训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创建了人民军队。南昌起义时,党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根源”,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则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从此,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力量支撑。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浴血奋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先后进行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决战,发动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西北战役,最后取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的领导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残酷的斗争,最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长期和平安宁的基础。随后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担当重任,发挥坚强柱石作用,成为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保证。

在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过程中,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始终是一条根本原则。毛泽东从政治原则的高度对党和军队的关系作出了最本质、最形象的概括和表述:“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19]P547邓小平指出:“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与世界各国的军队不同。”[20]P334建党100年来,人民军队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忠实履行神圣使命,真正成为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我军自诞生之日起,便从我们党的先进性中传承了红色基因。人民军队把这些红色基因不断发扬光大,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1]今天我们矢志强国强军,更需要把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好、运用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扭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不放松,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要认真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官兵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做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六、始终善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永葆党可贵的精神品格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1]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21]P94任何事物都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它既包含着肯定的方面,又包含着否定的方面。肯定是对自身的肯定,否定是对自身的否定。只有肯定事物不能发展,只有否定事物也不能发展,发展是辩证的否定,即既肯定又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的辩证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具有这种“批判的”“革命的”基因,勇于自我否定、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质是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它蘊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格,是革命本色、政治勇气、历史担当、创新精神和崇高追求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的自我革命来激浊扬清,革除积弊,健全肌体,进而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壮大和自我超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打铁必须自身硬。”[8]P47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从而使自身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一方面,党始终把整党治党、整风肃纪作为头等大事,越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到了重要时刻,党越是重视整党整风。1941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1948年开始的整党运动、1950年的整顿干部作风、1957年的全党整风、1975年的各级领导班子重点整顿、1998年的“三讲”教育活动、2004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等,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党对整党绝不手软,惩治绝不迁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再次发出了严厉惩治党内腐败、从严治党的政治号令,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高压惩治和提前预防相配套,坚持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相统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突出强调高压惩治和“永远在路上”。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强大力量和必胜恒心,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使不敢腐、不能腐的目标初步实现,进一步纯洁了组织,党的政治性、纯洁性、先进性和引领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刮骨疗毒、自我革命是“刀刃向内”的革命,是“革”自己的命,是保自己命的革命。能否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是评判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先进性与否的基本标准。纵观世界政党史,有不少政党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却纷纷垮台,为历史所淘汰,没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自我革命的自觉和勇气,陷入了“革他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历史困境,最终使自己失去了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真正的强者必然具有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勇气和品格。毛泽东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22]P1096邓小平指出:“党也是这样,要经常改正错误。”[11]P260习近平指出:“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8]P13当前,我们已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形势会更加复杂、矛盾会更加尖锐、任务会更加艰巨,“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23]。越是前进,越是要保持清醒。越是向前,越是要加强党的建设,越是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越是要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6]本报评论员.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3.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8]王远.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27.

[1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本报评论员.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3-04.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CPCs Struggle of a Century

LI Jian-de PAN Xue-ping ZHANG Lei

(College of Politic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Shanghai 201602,China)

Abstract:The centennial struggle of the CPC is extremely great.Looking back on the centennial great struggle,it brings us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we must always uphold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position as the core of strong leadership;we must always remain committed to seeking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rejuvenation for the Chinese nation,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firm fundamental position and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mission;we must always combine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y and always preserve the Partys correct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soul;we must always be keenly aware of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world,grasp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unique sight and historical wisdom;we must always focus on building a strong peoples army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strong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the Party;we must always be good at self-revolution and self-purification,and always preserve the Partys valuable spiritual character and realm.These important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s are important spiritual assets for us to uphold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and achieve the Partys second centenary goal.

Key words:CPC;struggle of a century;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責任编辑:徐国栋)

[收稿日期]2021-07-26

[作者简介]李建德(1965—),男,陕西韩城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潘学萍(1973—),女,吉林农安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张磊(1980—),男,辽宁沈阳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