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课程化实践与探究

2021-10-21陈秀贞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化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

陈秀贞

摘要:古诗词是用精而由韵的语言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明确的思想,反应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工具。当下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尚欠缺系统化,而本文从重课程化教学,助力学生实现课外拓展性学习;以意象为基点,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鉴赏思路;结合习作训练,活化古诗词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创新作业形式,借助古诗词激发学生艺术天赋四个方面对小学古诗词课程化实践与探究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课程化;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课程化教学实践,就是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整合,将其系统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让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学习有系统的概念和指定收获。对于教师而言,实践小学古诗词课程化教学,就是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将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让学生重视对古诗词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古诗词系统化教学能力。

一、重课程化教学,助力学生实现课外拓展性学习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类型化,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等多种题材的诗词作品。而教材中的古诗词是有限的,学生仅通过教材的学习难以对古诗词形成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对同一题材的古诗词进行丰富的课外拓展,让学生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形成综合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诗文《墨梅》时,就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展开古诗词课程化教学。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梅花隐逸高洁精神的赞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古代有没有其他诗人也对梅花或者其他事物进行描写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拓展性地引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等课外诗词,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综合学习。学生从这些词的品读和鉴赏中能够体会到古人对于梅花寄托的高洁、淡泊精神的赞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等课外拓展诗句,让学生感受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传统写作手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综合理解。通过这样的拓展性学习,学生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对古诗词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提升对古诗词的认识深度,并在适应此种学习模式期间,形成将课外古诗词与课内古诗词进行综合学习的习惯,助力教师更加顺利展开古诗词课程化教学。

二、以意象为基点,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鉴赏思路

意象是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和意念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借助客观事物的表达。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同时学生能够对作者在诗句中描绘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能够理解,是教师开展古诗词课程化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以意象为基点,展开对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诗词《夜宿山寺》时,结合了学生学习过的《静夜思》,让学生比较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诗作中是怎样描写“月”这一意象的。教师同学生一起,从诗词的诗句本身入手,对表达的“象”进行了分析,《夜宿山寺》的“月”表示月光;而《静夜思》的“月”不一定真实存在,或者没有那么明亮,这里的“月”只是作者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工具。而从“意”来看,学生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出了《静夜思》中的“月”是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的寄托;而《夜宿山寺》的“月”体现夜之深。通过这样的鉴赏教学模式实践,学生领悟了以意象为基点,展开对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学习和实践,并为学生的古诗词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教师的古诗词课程化教学模式实践提供了助力。

三、结合习作训练,活化古诗词教学内容以及形式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心灵”不仅是教育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要求,更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化教学实践的方式指引。没有实践的学习,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化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习作练习,也是教师活化古诗词教学内容以及形式、深化古诗词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学生期间,鉴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诗词阅读量,同时有了相当数量的生活观察素材,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作文能力,自行写作现代诗文,或依照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进行仿写。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对不同诗词进行了仿写练习。其中,教师将学生出色的部分习作练习成果,放在了班级中进行展示。如对应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十里荷花翠映红,石桥村社杨柳风”。诸如此类。教师通过这种鼓励学生仿写的方式,活化了古诗词课程化教学的方式,提升了教师古诗词课程化教学的效率。

四、创新作业形式,借助古诗词激发学生艺术天赋

阅读如果不是从小学开始,这项习惯是很难坚持,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更是如此。小学阶段学生在初次面对古诗词作业时,如同面对“观后感”的写作作业一般。但与阅读作业不同的是,学生在完成第一次古诗词作业后,会发现自己的成就感出现。因此,教师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可以创新古诗词作业形式,让学生逐渐主动地完成古詩词相关作业,让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展现。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逐渐适应古诗词作业的完成,在中年级教学阶段,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古诗词作业。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教师留的作业量并不大,同时也是简单的“复述诗词中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逐渐增加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如“挑一句或几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好在哪里。”到最后的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下进行诗词的仿写作业,不断创新古诗词作业的预留形式,让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了逐步的展现,为教师的古诗词课程化教学提供了另一明确方向。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古诗词课程化教学,需要结合诗词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诗词学习现状和能力发展情况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适应系统化古诗词学习模式;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意象”为基点鉴赏诗词;并让学生进行适度的诗词习作训练;最后,教师需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展现,教师的古诗词教学也能随着学生的诗词学习能力发展而逐渐课程化,并提升教师的古诗词课程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淑珍. 论小学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18(33):47.

[2]刘裕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的融合[J]. 华夏教师,2018(34):40-41.

猜你喜欢

课程化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