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2021-10-21赵彩红谢会昌
赵彩红 谢会昌
2020年1月3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我们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认识上,需要意识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并行发展,互相促进,互为依托。而实现乡村振兴,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河南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是人才的振兴,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这是新时代赋予它的历史重任。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大力培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类技能性人才,必须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上发力,提升现有农村居住人口的技能,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的优先选择
关于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術、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7年10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区别于传统农民的小生产方式、分散经营的初级生产模式,新型职业农民是指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职业人,等同于其他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者。学者们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三类:一是留守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居住的农村居民;二是新生代农民,主要指部分农村居民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了不同于祖辈的“身份”,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进入城镇生活,从事第二三产业;三是获得职业资格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学者们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总结为:“有文化、守规矩、懂技术、能创新、善经营、会管理”。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尤为重要。2017年1月,农业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亟待提高。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没有能够真正适应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精确、学科建设缺乏前瞻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育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技术技能服务能力提升缓慢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滞着乡村振兴系统工程的推进与效果。
(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必然途径
教育价值包含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类型,有其特定的作用。从功能上说,其教育功能是满足人的教育需要,有其实用性一面;另一方面,教育可以塑造人,因而人最需要通过教育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育价值形成的根源。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在于塑造人,其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培养大量“懂技术、能创新、有文化、守规矩、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三)提升城乡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财富、政治权利以及信息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息贫困现象表现更为明显。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要彻底摆脱贫困,而信息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信息素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各类技术技能,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反贫困能力。通过查阅河南省2020年统计年鉴,2019年河南省涉农学校在校生数(专科以下)为2486874人,其中农林牧渔类专业为93815人,旅游服务类专业为85 081人。
由表1可见,河南省涉农学校在校生数在全省人口中占比较少,在校生中选择农林牧渔类专业人数占比仅为3.8%,选择旅游服务类专业人数占比仅为3.4%,这与河南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的定位差距较大。所以,大力发展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任务仍很艰巨。
(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举措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每家只有三五亩地、七八亩地的分田到户,造成土地资源碎片化,不利于机械化发展,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正在走向瓦解,而集约化农业正在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开拓者和主力军,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双向融合,城镇化不仅是农村居民融合进城市,也是城市居民融合进乡村。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势必会有一批有头脑、有知识的有为人士来农村投资发展,带来的必然是第二、三产业向乡村转移,其产业发展所需工人需要在当地解决,这也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要让职业教育为河南省乡村振兴“赋能”。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职业教育要结合当前国家发展需求做好几个方面的融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一)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城镇化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都是国家战略,是支撑着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的城乡融合发展关系,首先要使乡村居民在快速城镇化中,适应城市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培训,主动适应城镇化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也是推动“四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努力发掘人才潜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分类培养与分层次教学结合
在长期的历史發展中,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顿,主要是:“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导致受教育对象锐减,农村人口过度转移就业导致农村人口“空心化”,就业目标中的“跳农门”思想导致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招生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应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分工作种类、分产业类型、分技能等级等来确定教学标准,设置与之匹配的课程模块,优化实训环节,开展精细化定向教学。坚持分类培养,形成专业特色,针对不同年龄的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分层次教学。
(三)推进技术技能证书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需求是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的各类技能。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鼓励具有新知识的农民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以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目标,在学历教育的现有课程体系中,有目的融入X证书培训内容。本质上说,1+X证书是一种人才评价方式。一是要采取相关配套政策,提高1+X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证书的含金量。二是要积极探索以技术技能水平为评价依据的多元化评价制度,优化证书等级区分,强化1+X证书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要配置职业院校校内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更好满足基本原理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教学要求和技术改造、产品设计、工艺创新需要。三是要实现各类别教育培训之间的互认互通,促进学历教育多元化。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分阶段参加工学交替的继续教育培训,使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类型学历证书教育有效贯通和衔接。
(四)倡导乡村文化特色传承与产业文明结合
正如前文所述,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其培养对象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内容面向乡村振兴所需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职业化教育是其根本属性。不能以城市职业教育的模式去办农村职业教育,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农村文化要素,不断发掘农村文化传统,使乡村文化和现代产业文明发展相统一,要办乡村化的农村职业教育,而不是城市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从而使自身更像农村职业教育,筑牢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存根基。农村职业教育根在农业农村,必然浸润着特有的文化气息。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既要融入现代城市化的影子,又要基于农村的乡土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地开设乡土音乐、民间艺术等专业,注重涵养黄河文化的千年基因,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差距。通过“文化礼堂+职业教育”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逐步缩小人们职业认知差别,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身份的认同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传统思想中,认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是农民,更多是身份认知,而非职业认知,所以,在广大农村有着“跳农门”的思想。现实中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形成农村和城市人才的双向选择,双向流通,消除农村人才洼地,要努力培养拥有“农业志趣”“农村志向”和“农民职业情怀”的有志青年,把在城市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带回乡村,以更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劳动力及其职业素质的需求。
(五)实行定期培训与终生学习相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之一。早在1995年11月,国家人事部就发布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经过修订,新的《规定》在2015年10月施行。《规定》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法定义务和权利,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在职继续教育是各类人才的充电站、加油站,是终生学习理念实现的途径之一。新型职业农民做为一种职业种类,也应纳入国民继续教育范畴。要整合共享现有职业教育基础数据,将其统一纳入国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服务平台中,使农村职业教育也纳入这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社会化进程,保障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的可持续供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象是“乡村”,任务目标是“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最终表现形式。它的提出,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天下大同情怀和民族智慧。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后五至十五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正成为支持这一战略任务得以实现的重要举措。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通过全面理解、思考、判断和评价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积极参与其中,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普遍认同,河南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简介:赵彩红(1974-),女,河南济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文化业发展。
(责任编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