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革新

2021-10-21毛海余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毛海余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虽然提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需要加以革新。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原则;提问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52

在教学当中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能够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结合所习得的相关知

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分析。课堂提问是教师惯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节通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提问上存在着错误的观念,缺乏科学的提问原则,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差异,没有把握好提问时机等。

(一)教师在提问上存在着错误的观念

很多教师认为,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经常会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提问的数量很多,但是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却有所忽略,常常提出一些没有太大价值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答案的正误,而对于学生思考的过程却相对有所忽视。

(二)缺乏科学的提问原则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由教师随意提问导致。人类思维的本质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因此数学课堂的提问如果不充分去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是以集体的应答代替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课堂气氛,这样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为避免这种情况,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三)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导致他们在认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一些学生在教师刚提出问题时便立刻回答上来,而一些学习基础薄弱、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听懂题意。这导致课堂提问成了学优生的特权,中等生和学困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没有把握好提问时机

教师使用课堂提问的方法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也要更加注重提问的时机。因为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时机,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错误的提问观念,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抓住提问的时机。

(一)转变错误的提问观念

为了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不断改进错误的观念,要认识到提问的数量与质量的关联。具体来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也要关注学生的解答思路。多数时候,解答思路比答案更关键。比如,有的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不必急于提问下一个学生,以寻求正确答案,而是可以先听听回答错误的学生是如何解答的。在回答如何解题的时候,学生回顾了自己的解题过程,有可能会发现错误的原因,自行更正,也有可能思路偏离,并未发现自己的错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

(二)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难易度适中原则、问题梯度原则、多样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1.课堂提问应当秉承难易度适中原则。教师应当避免出现设计问题难易度不当这一情况的出现,如若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和直白,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思考的乐趣,更难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与提高;如若所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范畴,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秉承难以度适中原则。按照维果茨基的“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前者体现为学生现有认识水平,后者则是学生未来能够形成的认识水平。作为初中生这一群体而言,他们年龄以及心智均处于发展阶段,在单独应对智力问题时常常会生出力不从心之感,因此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进而提高解题的能力。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对立足于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层面。在对学生数学知识学情进行了解与洞悉之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备一定的推理性与创造性,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向度由“最近发展区”向“现有发展水平区”递进。在课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意见,以此来掌握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问题难易度的看法,为后续的课堂提问提供依据和参考。

2.设计问题应当秉承问题梯度原则。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其将主体的认知能力界定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当中,不应当让问题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或“未知区”,而是应当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提问导入口。同时,教师应当立足于教科书的体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对问题进行梯度设计,从而能够循序渐進地依托提问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强化。

3.课堂提问应当秉承多样性原则。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提问形式,这样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历练。从常规的提问方式来看,多数教师习惯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较为有限,同时亦会让其他不参与作答的学生被动等待教师的解答。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借助多样性的提问方式,确保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具备足够的启发性、思辨性,能够借助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效度。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