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1-10-20李朱依苓

考试周刊 2021年75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立德树人德育

李朱依苓

摘 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对此,文章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意义,思考立德树人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路径,通过多样化教育路径,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路径

2019年我国发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该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应当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应当与立德育人教育背景相适应,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对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具有道德情感。立德树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对教育改革的方向产生指引。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承載着道德教育的功能,将语文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功能发挥,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需关注的问题。对此,文章立足立德树人视域,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意义

(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在提升智力水平的情况下,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小学生辨识能力不强,在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对日后的生活及学习带来危害。对此,强化学生道德品质培养非常必要。目前,大量的道德品质内容出现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对学生熏陶,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丰富语文课程内容

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单纯讲解文章内容,或者让学生背诵文章,对文章的寓意往往是一笔带过。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感受文本背后的故事,提升对文章的总体认识,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层次化教育中,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详细讲解语文课程中的道德知识,利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环境更为丰富,对建立高效语文课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 立德树人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一)道德意识不足,教学成果低下

在德育教育视角下展开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果低下,很多教师对德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对教育工作具有重大影响,教师及家长多关注学生成绩,对一个学生品质的好坏往往通过成绩定义,这种不良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也占用德育教育时间,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模式落后,学生参与性不强

互联网技术发展下,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广泛流通的情况,信息呈现零散化及碎片化特点,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加之信息化时代下的诱惑性信息较多,学生在获得信息过程中容易产生迷惑,或者滋生全新的问题,还需家长及教师进行指点。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依旧以课题讲解及理论传授为主,这种单一化渗透德育理念,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也无法感受教师传达的内容,学生在思想上感到困惑,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

(三)德育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认知需求

目前,学校多开展填鸭式教育,在选择德育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德育教育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厌恶及排斥德育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但没有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也无法通过理论知识规范自身行为。从教学内容上看,德育工作无法与课程紧密结合,教学现状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德育教育的成果无法凸显。以传统方式展开立德树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需求,应及时改革创新。

三、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路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其中丰富的德育元素,思考不同德育元素的利用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内容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传统、道德风尚,教师需要分析每篇教材中的价值观,对优秀文章进行深度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培养学生勤劳勇敢及自强不息的品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健全学生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结合传统文化,渗透性教育

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道德遗产,比如,在古诗文中传递出爱国、思乡、勤勉、谦卑等优良品质。爱国并非是一个词汇,也不能以大道理讲解,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添加一定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一年级学习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古诗文,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计124篇优秀古诗文,占语篇文章的30%。以优美的语言指导学生认知古诗文,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是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的关键路径。

2. 结合革命传统,感知性教育

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大量的优秀道德品质,包括战士舍生忘死的品质、勇敢拼搏的品质、机智斗争的品质。小学语文中的《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等均是战争年代背景下的故事。在老一辈革命家事迹中,《我不能失信》《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均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老一代人的崇高理想及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利用此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及学习文章时自感性认知走向理性认知,通过感知性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结合自然内容,环保性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描绘大自然及小动物,对此类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的环保类文章,在教育中可以渗透环保知识,以《庄稼的好朋友》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在《清澈的湖水》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此类均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环保教育素材,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