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1-10-20丁庆富
丁庆富
为了推进育人模式的革新,从2016年开始,海安市着手探究小学、初中基于项目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搭建了依托网络,融前置学习、个性化学习、自评互评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平台。历经四年,对“互联网+项目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蝉”项目化研究在江苏省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现将几点思考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合作探究新环境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构建起支撑泛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具有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这样的环境正切合了项目化教学的需要,使得项目化教学中的合作更具广度、探究更有深度。以“蝉”项目学习为例,教师团队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搭建了“蝉”项目专题学习平台。根据分工,一组学生承担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研究任务,在蝉栖息的大树旁架设了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摄像头,在“互联网+环境”中,每天共同观察、研究、记录蝉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另一组学生从野外捕捉到一些蝉,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蝉的外形特征,研究其各部位的功能。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受空间、时间制约,灵活地开展小组协作,整理资料、制作PPT、统计分析、绘制图形,把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发布到学习平台,为本组其他成员或其他小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并通过丰富的图文信息分享小组研究过程和最终成果,自主建构对蝉的结构化认知。
突破学科知识界限,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试验发现,依据左右脑不同机能,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可以让左右脑协同工作,最大程度地开发潜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项目化教学崇尚联系性学习,强调学科内的联系、跨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和世界的联系,要求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完成某项现实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学科内不同领域的知识点,以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融合到项目学习中。这种联系性学习可以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
以“蝉”项目教学“蝉蜕皮的知识学习”子项目为例。教师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展示了一段反映蝉蜕皮过程的视频,但没有解说词,要求学生进行后期制作,为视频做旁白,完善专题片,在学习平台上商讨并形成作品评价标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结合自己对蝉较长时间观察研究所积累的知识,撰写并不断修改、优化解说词,利用互联网时代各类智能化工具给视频配音,生成音频文件。课上,各小组竞相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根据事前师生共同商讨的评价办法,面对面或通过学习平台对作品发表评价意见,给作品打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视频原配音,引导各小组学生将自己的解说与原有配音进行对比,并揣摩、评价两者有何不同,哪种解说更好,有什么道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多种媒体技术为媒介,使关于蝉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学科言语思维、表达的练习,在同一学习目标统摄下达到无痕融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动物学知识,学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学会了如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蝉的蜕皮过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生发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引进“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其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也可以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知识点以项目为纽带的有机连接、高度融合,使高阶认识活动更容易发生。
调动学习内驱力,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量规来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及时指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收集信息、進行实验、撰写报告。通过多次训练,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知识发展到主动学习,从课堂辐射到课外,从感性辐射到理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蝉”学习中,平台可以通过自动记录、老师记录、学生记录三个途径来即时对学生和小组进行星级评价。即时生成,无等待延迟的平台星级评价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及时激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内驱力。同时,这种即时评价也鞭策学习者一步步靠近学习目标,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从而更快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收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评价指标数据,如学习时间投入的长短,师生、生生互动质量,个体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贡献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同伴、家长乃至参与项目小组的社区工作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对研究成果的评价等情况,综合分析形成每一位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情况报告,鼓励和引导学生改进学习行为。
丰富学习路径,开拓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找蝉的地穴”子项目学习中,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学习方案,筛选、比较并确定学习步骤。学生先是进行文献研究,研读了大量网上图书资料,归纳蝉的地穴的主要特征,并画出地穴图。然后按图索骥,到野外实际寻找蝉的地穴,拍照上传,供大家鉴别。在“蝉的卵”的实践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究、制作完成蝉卵图表报告,教师网上平台批阅点评,将优秀作品在平台分享展示。这种展示不仅鼓励了优秀的学习者,同时这些优秀的作品也对其他学伴的学习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给“蝉蜕皮的视频”加标题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一个标题,并录入提交。互联网学习平台借助“弹幕”的方式,呈现所有学生添加的标题,让思维可视化,每位学生均可以与其他学生有思维的碰撞,进而引发新的思考或顿悟,互相借鉴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最后修改确定最合适的标题。
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把项目化教学系统中学生个体、协作小组、师生等生命体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案、学习活动、学习成果、教学资源等要素紧密联系起来。丰富的联系带来了学习路径的多样性,开辟了自主探究、学伴互动、小组互学、教师导学、专家帮助等多元化的学习途径,造就了思维活动的生成性和创造性,不仅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
“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跨学科教学领域融合运用的新实践。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优化技术手段,用技术解锁教学难题,培育学习共同体,扩大学习交流圈,放大项目学习效益,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