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为课程服务
2021-10-20郭泠张咏梅
郭泠 张咏梅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在黄浦区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由黄浦区教育局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建立的一所以设计创新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前身为创校于1901年的青年会中学,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浦光中学。2017年更为现名。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20世纪初中国教育“西学东渐”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分组教学、实验教学、社团活动等方面领先潮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拥有良好的传统。
学校坐落于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主校区位于四川中路599号,具有巴洛克风格建筑特色的主教学楼,是外滩地区41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面积8800平方米(2021年启动改建);虎丘路95号校区面积2800平方米,是黄浦区文物保护点,2019年完成改建。
学校以“设计驱动的创新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跨学科素养、创造力、领导力、合作精神和社会使命感的创新型人才。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支持下,学校在改建过程中以“空间为课程服务”为主要建设原则,以“透明、开放、共享”为主要建设特色,着力形成“让学习随处发生”的场域效应。
学校空间设计策略
联系性:学校与社区相联、与自然相联。
灵活性:通过使用非正式家具,实现空间的快速响应与多功能性。
安全性:学校的设计改造以安全为前提。
可持续性:学校设计中既有校园的可持续表现,也可带来校园与自然、社会的积极互动。
参与性:打开不同区域空间的边界,利用更大更多元的公共空间促进师生、生生交互。
公共学习空间占据了校园空间近70%的面积,当我们将学校定义为一个“教育场”时,公共学习空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非正式学习中。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也对学生的基础学科及跨学科学习起到了支撑作用,空间的合理设计、管理与调配成为课程的重要辅助,为教师和学生不断赋能。
学校空间设计元素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初步建立了以“ME-WE-YOU-THEY”为线索的特色课程框架和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实施方式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分为四个模块:“ME”—— 关注自我;“WE”—— 关注他人;“YOU”—— 关注社会;“THEY”—— 关注全球。该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发展。正确认识自我是团队合作的基础,高效的团队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在“ME”和“WE”主题中,通过艺术表达、戏剧表演、3D创作等帮助学生初步完成自我认知和在此基础上的团队合作,在“YOU”和“THEY”模块中,学生通过解决社区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全球问题,在深入的团队合作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学生在真实参与社会生活、解決真实问题中提升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色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项目和问题的情境教学,因此对教学空间提出差异化要求。学校教学空间以众多适合项目化学习的小型空间和灵活多变的大空间构成,既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需求,也满足更多成员一起工作和研究的需求,形成透明、开放、共享的学校空间建设特色,便于教学的灵活使用。
1.模糊功能分区
学校强调交流和协同共创,营造活泼、快乐而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降低学习压力。通透的视线易于形成共同学习和互动式社群的学习氛围。通过增加公共开放空间,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多维度交流。通过开辟灵活机动的对外开放展示的空间,使校园成为面向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开放与互动的、联结学生与社区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场所。
学校空间随着学生学习项目的开展不断变换和丰富,让学生能够随时与其作品互动,从而进行审视、反思、完善。
2.情境与社区联结
学校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是学校项目式学习中真实情境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设计中将门禁安防系统后移,拓展出的校门与门禁安防系统之间的空间成为学校与周边社区交互的核心区域,周边居民与游客可以自由进出社区中心。
学校在该区域布置了学校简介,不定期地举办学生课程成果展览、讲座直播。周边社区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在该区域举办各类活动。学校在实现知识外溢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社区的沟通与理解。
图书馆集公共休闲与自由学习的功能于一体。阶梯阅读区内,学生可坐于阶梯或立于书架旁进行阅读;自由学习区的软质沙发和茶几为师生、生生之间的非正式沟通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大书桌为学生自由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支持,自由学习区布置的家具都为可移动家具,在需要时可以实现戏剧演出和工作坊活动等功能的拓展,阶梯阅读区在活动中可转变为观众区或观察区,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3.利于学习随时发生的“微环境”营造
学校将校区内的楼梯、走廊定义为重要的知识传导空间。学生每日穿行于这些空间,空间内知识的视觉呈现可以在不经意的重复刺激中传导给学生。教室外的走廊地面将常用易错单词贴于地面上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由于采用了低成本贴纸的方式,这里的单词可以根据教师们的需要进行替换更迭。楼道中各拐角处都张贴有学科知识点,通过将非视觉性的信息加工成具体的视觉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视觉化记忆。
4.课程和空间一起“生长”
在黄浦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设了大型展教系统—— 绿线,把真实世界问题植入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中,不仅为学校特色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源,还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对全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深度思考。
绿线是集教学、实践、创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态系统,不仅是景观展示,更是一个互动式、生长型教学工具。整个展教装置是一个开源系统,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学习理解其工作原理,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完成深度开发。绿线的多元化系统集成包括了原生河床互动系统、鱼菜共生智能控制系统、南美雨林生态模拟系统、东南亚水域生态模拟系统、垂直都市农业系统等。绿线设施将对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提供支持,把真实世界的情境和问题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为一本可持续发展的无字教科书,整体装置在开放区域内发挥提醒学生全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作用,当人为进行干预时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在日常的使用与维护中需要格外用心地去维护其内部平衡。
充满创意和设计感的校园不仅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添了活力,更让他们对学习和创新的意义、价值有了直观的了解。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展开,以开放、共享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环境的构建,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全人类和地球未来,帮助学生以更宏观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向未来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学校还将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