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户流行色
——四十八茶百鼠审美意识研究

2021-10-20李想饶琼

流行色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色意气江户

李想 饶琼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一、江户时代流行色背景及测色分析

“茶色”与“鼠色”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与前代不同的是,江户时代的时尚中心是被称为“恶所”的“游廓”与“戏院”,被统治阶级所排斥的町人阶级是其主要缔造者。

江户时代中期,町人阶级在经济上地位提升。出于限制町人奢靡生活的目的,幕府发布了一系列禁奢令。在禁令约束下,追求时尚的町人们开始追求有限色彩中微妙的变化,并产生了一种朴素中追求精致的审美意识。最为突显这种审美意识的色彩当属“茶色”与“鼠色”了。茶色有利休白茶、煤竹茶、金茶等,鼠色也有灰鼠、樱鼠、小豆鼠等。这两种颜色整体饱和度偏低,摆脱了前代对中国高饱和度色彩的追求,在当时有着四十八茶百鼠之称。

如图1 所示,其测色对象是日本上代、中古、近世三个时期的复原染布,每个时代使用两种不同的资料增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作者将三个时代的色相与色调按日本PCCS 色彩体系制成表格。

图1

分析图表可以看到,日本的传统色有着一定的稳定性。色相上,R(红)、O(橙)、BR(棕)、Y(黄)、B(蓝)等色出现频繁,而OL、V(蓝紫)出现较少。并且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中间色相开始增多,这种对基本色的混合,反应了日本人民对细微颜色变化的追求。

色调上,日本传统色彩多偏向L(浅)、S(强)、D(钝)、M(中灰)、GY(灰)等低饱和度颜色。

传统色彩的稳定显示了着日本审美文化的延续性,不过据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每个时代色彩也有其独特之处。近世的江户时代,色相上、基础色O 与Y 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两者的中间色BR(棕)。色调上、最为明显的就是GY(灰)的增加,表现了禁令之下诞生的新的审美风潮。BR 与GY 的增加与江户时代盛行的茶色与鼠色是分不开的。

论文[4]作者以《日本色彩大鉴》第五卷江户色中记录的193 种颜色为测色对象,将其放入NCS 自然色彩系统,得出以下图表。

可以看到色相上,193 种颜色主要分布在黄与红之间,较为分散,可以很明显看出江户人对茶色中细微变化的试验,并且可以看到基本没有高饱和度的颜色使用。紫色较少,且皆为低饱和度,反应了幕府对代表高贵的紫色的禁用。绿色系基本上都是黄绿色。整体饱和度偏低。这与上篇论文得到的BR 与GY 增多的结论,是一致的。

鼠色系即为灰色系。鼠色的色相较为分散,可以看出中间色较少,以基础色为主,整体饱和度较低。

茶色意为茶叶染色,是红色经由橙色向黄色过度时的鲜亮颜色,加入黑色并降低饱和度而成。图2 对茶色与鼠色进行了色相、黑度与白度、饱和度分析,可以看到茶色色相主要分布在红与黄之间,绿与黄之间的茶色较少。总体上,色相、黑度、白度、饱和度和全色趋向一致,可见茶色是江户时代的色彩审美主流。

图2

经过以上图表分析可知,由于幕府提倡节俭,下达禁奢令后,平民百姓所能使用的鼠色系、茶色系开始流行,并成为影响整个江户时代的时尚风向标。

二、江户时代流行色审美分析

针对崇尚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这种审美现象,日本美学家九鬼周造,在其专著《意气的构造》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九鬼周造认为鼠色与茶色是“ⅩⅣffi”的,翻译为汉字即为“意气”。“意气”是江户时代代表町人审美文化的范畴,是一种心理的修炼与精神修养。总的来说“意气”指的是男女性关系的精神化和审美化。[1]12。江户时期流行色作为当时的町人阶级的审美时尚体现了“意气”的审美内涵,

《春色恋白浪》[1]5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上衣的颜色花纹,是鼠灰色绉缩缅上以黄褐色丝线汇成小棋盘格...内外衣的袖口都精心地缝补了松叶团的御纳户色调的装饰,真是无可挑剔。”这里描写的三个色彩就分别属于灰色系、茶色系、与青色系。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这三个色系是意气的呢?

首先,“意气”的内涵被九鬼周造归结为“媚态”(色气)“意气地”(矜持)“谛观”(纯粹)。它们是“通过理想性与非现实性来实现自我存在的媚态”来展现意气。

媚态被九鬼定义为“一元存在的个体为自己确定一个异性对象,而该异性必须有可能和自己构成一种二元存在的关系”。在男女之间就表现为异性间的吸引关系,在艺术表达中就是一种二元性的形式表现。

“意气地”产生于江户时期町人文化的道德理想,这种理想在艺术表现上,表现为对华丽装饰的排斥与对朴素中精致的追求。

“谛”是佛教用语,为真理之意。“谛观”是“諦(X)”的译词,“諦(X)”指的是一种经过红尘磨练最终看破红尘的心境。九鬼周造认为这是一种“基于对自我命运的理解基础上的一种不执着与超然”的心态。

也就是说具有意气的颜色首先要具有“媚态”的二元性表现,其次又必须带有“意气地”与“谛观”的性格。

第一、鼠色系,被誉为“深川鼠色辰巳风”,如果想要表达“谛观”的性格,没有比剥离大部分色彩,低饱和度的鼠色更为合适的了。江户时代火灾频发,大火过后,饱经磨难的人们自然会产生今早有酒今朝醉的谛观之心。

第二、茶色系,茶色有着较为明显的颜色倾向。因此,茶色一方面通过自身突显华丽色彩获得“媚态”,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饱和度突显“谛观”“意气地”性格,最终表现出“意气”之感。独立便突显“意气”之美的茶色,成为了江户时代最受欢迎的颜色。

第三、青色系,根据浦肯野现象,红、橙、黄等暖色调颜色不适合视网膜的暗适应,而绿色、青色、深紫色等冷色调颜色更容易保留在视觉神经中。因此同样饱和度情况下青色系会让人感到更加深沉,这种深沉感正是“谛观”“意气地”性格来源。

在火灾、地震等天灾频发的恐惧中,以及统治阶层的抑制下,町人阶级往往只能沉浸于奢华的颓废生活中不可自拔。但非日常的生活还是短暂的,当酒宴过后,町人们总会不由的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体验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其补色与华丽的残像中得到慰藉与平静。因此深沉的青色系、低饱和度的茶色与鼠色系,正是对他们华丽体验下的消极心态的客观表现。

这也是为何现代日本设计常常给人舒适、平静之感的原因。在我们经历嘈杂、绚烂的霓虹之夜后,坐在由鼠色、茶色、青色系构筑的环境中,一定会产生悠然的平静。浸染着“意气”之美的江户时代流行色正是统治阶层压迫下町人们追求自由生活的结晶。

猜你喜欢

茶色意气江户
鸟世界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带路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谈意气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