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光隧道 抵达心灵彼岸

2021-10-20王迎春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陶渊明博士传统

王迎春

拿到《陶渊明也烦恼》这本书,我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的“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这几个字。“传统文化”是近些年来的热门高频词。不论教师或家长,都会支持孩子学习、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这些年来许多教师也都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阅读课堂。“传统文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带着厚重、清幽的品质感,吸引各方力量的关注。

说起来,“传统文化”为何具有如此大的穿越力量,能够直击人们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究竟该怎样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其实也一直陷于混沌之中。这种“混沌”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浩瀚无边,学习、整理或者探寻,都需要花大气力。那么,黄晓丹博士在《陶渊明也烦恼》中,究竟是如何去上好这门“传统文化启蒙课”呢?我不由来了兴趣。

那就读吧。读完之后第一感觉——作为读者,黄博士的文字是如此酣畅淋漓!仿佛把我带上了一架神奇时空飞船,我睁大眼睛,看见了孔子眼里贪玩的儿子孔鲤,午后正放下书卷偷偷溜出院落去疯玩一场。原来圣人也为孩子无学而焦虑;穿越苏州古朴的庭院,看“侵云碍月”、听“延月梳风”……越读,就越觉得难以自已,不由在购物车里快快放进《陶阉梦忆》《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镜花缘》等书……它们算得上是我这趟“时空穿梭游学”的“伴手礼”吧。

再一次读——作为家长,读完书让我顿时遗憾丛生,因为我的女儿已经高中毕业了。如果她年岁再小一点儿,那我一定会参照书中的经验跟她一起學习、体验。当然,现在总归也不迟。我这几天沉醉书中,已经引起了女儿对这本书的极大兴趣。黄博士本是大学教授,她所做的这场“传统文化启蒙”,说是“给家长的”,其实也是写给所有人的。好书,什么时候开始读都不晚。

再三去读——作为教师,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推荐给更多家长读到它。读完之后,我开始做起了详细的图书推介交流PPT。这既是为今后可能用到的分享作准备,也是为自己进一步对书的内容熟悉、内化、感悟所需。这些年我陆续地做过一些亲子共读会,给家长和孩子们分享我喜爱的好书。我也发现,很多家长的确如同书里提及的那样,缺少自我更新、完善和学习体验,只是希望一股脑把好东西塞给孩子。而我始终认为,好的家庭教育,是要从家长的学习和改变开始的。

掩卷深思,对自己的读后所感作一梳理归总,我想,《陶渊明也烦恼》这本书之所以如此吸引和打动我,有这样一些原因吧:

首先,它带着思辨挑战“权威”。厚重的“传统文化”带有圣贤先哲之光耀,而习惯仰视的我们即便对某些观点有所疑惑、苦思,也不敢声张、不愿表达。《陶渊明也烦恼》一书则从书名就能看出,它注定是一本多角度、深层次去看待和走进传统文化的书。而作者所做的这些思考,始源于对史料的深刻研究。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第三课学〈诗经〉注定要虎头蛇尾吗?》《第十六课〈弟子规〉究竟要不要背》《第二十六课不爱读“四大古典名著”原因在这儿》,从《诗经》里有着很多祭祀语言,到《弟子规》是清朝一个终生没有中举的老秀才所作,再到“四大古典名著”的出版缘起,对这些经典著作,通过黄教授的细细剖析,我们很容易就理解通透了。而她也不讳直言——“虽然看完了,但事实上一点都不喜欢”;“虽然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但我依然不喜欢它们”……这样的直爽、果敢、坚毅,其实来自理性溯源,正是传统文化所要赋予我们的大胆质疑、积极求索的精神。这样结构性的认知,不仅不会让读者心生排斥,反而得到了更开阔的接纳和理性的认知态度。

其次,源于对内容的精准把握和阅读心态的细腻揣摩。走进“传统文化”,如同展开古老的巨幅画卷,如此宏大的话题,想要找到切入点并不容易。然而,黄博士每个课题的切入都很精准。比如:爱情自古就有,为什么到了中国戏曲文学时走向了巅峰?原来是戏曲里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独白所致。读到《牡丹亭》里杜丽娘的优美独白,我不禁拿出自己收藏的一套戏剧绘本,久久沉迷在那片绚烂的色彩里,对生、死、爱都重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读书的历程,让我仿佛钻进了一座奇妙的历史博物馆,黄博士就像一个言辞生动的导游,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极为专业的指引。她不仅了解传统,对儿童心理、家长心态也熟稔于心,所以很容易引起我们这些读者的共鸣。

第三,让“传统文化”变得亲切且自由。我曾经听夏昆老师说,经典是不应该拿来供奉的,而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读过《陶渊明也烦恼》,我更相信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读它、听它、感觉它时,眼中有温热,心底有灵性;在阅读的想象里,去学习处理自己和过去、现在、未来以及世界的关系。

关于如何让孩子读传统文化典籍,书中也提到了:应该花零散的时间,用多种形式教育,不必强求循序渐进,更不强求由大人提问或让孩子写作用以证明自己的所得。简单地说,心动,就足够了。

回想起我在自己的课堂里给孩子们渗透的那些“传统文化”,不由暗自欣喜每次都做到了自己心动在先;也庆幸在对自己的做法有所动摇、怀疑时,读到了这本《陶渊明也烦恼》,让我增添了几许信心和笃定。

读到书里关于“声律启蒙”的新玩法,我也找来园林、古镇门额上的“凝秀”“琐春”“个园”“知止”“中和”“善怡”“晴耕雨读”……放入自己的分享PPT之中。每扇门里的景致与故事,会随着文字被敲开吧。不论我是否可以做到黄博士书中的“新玩法”里所描述的那样,为这些门额找到搭档,但是这一个个汉字组成了词语,传递给我们的意境和向往,已经将我血脉里那些沉睡的记忆和灵性全部唤醒。在这个被“疫情”关停的夏天里,从身体里飞出,无限自由、舒展。

原来“传统文化”还可以听,可以玩。在我们凝视每个汉字深深心动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得到世界回应的时候,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光泽与智慧在将我们照亮和温暖。“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远,翻开《陶渊明也烦恼》,你会发现,它就在眼前。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小学)

猜你喜欢

陶渊明博士传统
陶渊明失败了
森博士作战室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平博士密码
少年力斗传统
博士蚊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Q博士课堂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