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反思与实践
2021-10-20邓琦婧
邓琦婧
【摘要】英语绘本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材料,其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逻辑清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绘本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浪费了优质的教学材料。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在新授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 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可以细分为思维动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贯穿英语学习始末,分别对应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其中,学生具备思维动力是提升其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学习前的引导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新知识。在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握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辨练习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
英语绘本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材料,其图文并茂,内容生动,主题丰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往往将其作为课文补充材料。但很多教师在教授英语绘本时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绘本时囫囵吞枣,让英语绘本教学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在充分分析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笔者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绘本,通过情境导入、图文结合、思辨练习三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英语绘本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反思: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绘本作为小学英语教材的拓展内容,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不乏教师为教而教、人云亦云的现象。教师在教授绘本时,有时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英语绘本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绘本教学时间短,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纵观这几年的英语公开课,执教者在新授教材内容之后,习惯地选择用3-5分钟让学生阅读一个新绘本,虽听课人员能明白执教者是想利用绘本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学生无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体会到绘本故事的丰富内涵,也很难将绘本和课文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于是,学生跟着教师读完绘本就结束了学习,陷入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局面。
2.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是以英语词汇和句型为授课重点的,大部分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绘本时,只单纯地讲授绘本中的新单词和句型,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绘本内容,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动力和机会,背离了绘本教学的初衷。
3.课后练习落入俗套,不利于学生课后思考。
在教完一本新绘本后,执教者们习惯以“Do you like the story?”这一问题结束绘本学习,缺乏回顾与练习环节。即使有练习环节,也只是读一读、演一演,忽视对绘本故事的概括和提炼。然而,读完绘本之后引导学生去思考绘本主题,感悟绘本情感,学会思辨,才能让绘本教学的意义得到升华。
二、实践: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进行绘本教学
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整合已是一种常态,笔者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对匹配的绘本,在结束教材學习后,用一个独立的课时进行绘本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绘本知识与教材知识中得到提升。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营造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思考。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有趣且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执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5 Whats this?后,用绘本故事 Abracadabra作为拓展阅读。这个绘本讲述的是魔术师Joe从魔术帽中变出猴子的故事。在导入时,笔者用PS为自己制作了一张海报(图1)并介绍:“Im a magician. I like magic. My friend, Magician Joe, also likes magic. Lets enjoy his show.”虽然导入语很短,但魔术情境足以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接着,笔者呈现Joe的三个魔术盒(图2),用PPT特效翻转头尾两个盒子,引导学生感受字母组合“oo”[u]的发音规律并自主拼读hook、wood、foot等类似单词,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随后,笔者让大家想想自己已经学过了哪些带“oo”字母组合的单词。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了自己已经掌握的book、zoo、school等单词,在思考中也顺势掌握了字母组合“oo”[u]的读音规律,遇到类似的生词也不会读错了。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就是学生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模式。发散性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总在探索新的方式和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整合知识型问题、评价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
在绘本学习中,笔者尝试在小学英语绘本图文结合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挖掘背后丰富而有效的信息。在执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后,笔者补充了绘本New Baby作为拓展阅读。绘本题材为目前比较热门的二胎问题,笔者出示Sally爸爸抱着小弟弟进门前后的图片(图3和图4),通过观察集直观性、逻辑性、故事性于一体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T: Look at the pictures. How is Sally?
S: Sally is happy in picture 1 and Sally is not happy in Picture 2.
T: Great. Why is Sally happy?
S: They can read books together./ They can sit together./ They can talk together…
T: Why is Sally not happy?
S: Dad and Mum look at the baby./ Dad and Mum dont look at Sally./ They cannot do things together…
筆者通过开放性问题:“Why is Sally happy/ not happy?”及评价性问题:“What does Sally think about her Dad and Mum?”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知识点,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Sally此时的心理状态,抛出应景的假设性问题:“If youre Sallys Mum, what will you say?”根据图文信息,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给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Sally, I love you./ Sally, lets play with the new baby./ Sally, deep in my heart, youre as important as this new baby.”从学生快速、灵活、高质量的回答来看,在整合了图文信息的基础上,他们的思维顺着层层推进的问题得到发散,能从图片中的人物和自我的角度出发,联系文本与现实,理解绘本主题。
3.思辨练习,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练习环节的设计,对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最能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就是辩论,因为辩论需要学生通过多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思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在不同思维方式的切换中得到发展。在执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后,笔者补充了绘本Stone Soup。绘本讲的是:三个饥肠辘辘的士兵来到一个村庄,村民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食物给士兵们分享。士兵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从村民处借了一口空锅,放了些石头在锅里,扬言自己要煮一锅美味的石头汤请村民们一起享用。士兵边煮边说好喝的石头汤需要佐料和配菜才行,引得村民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在村民的分享下,一道美味的石头汤诞生了。这个绘本故事和课文《皇帝的新装》有相通的地方,其主题都是“谎言”。但在《皇帝的新装》中,“谎言”是负面的,皇帝在谎言中出了洋相。而在Stone Soup中,谎言有其积极意义,士兵用“石头汤”的谎言让人们学会了分享,最后大家都品尝到了美味的汤。在归纳了两个故事主题的基础上,笔者以“做人要讲诚信”为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做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观点为“人们需要善意的谎言”。正反双方在理解课文和绘本的基础上进行辩论,不仅对文章主题把握得更准确,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辩论中得到了充分锻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